[空明道书院]体会中庸 审问抉择,正心明道(31)
我们再看下面,“君子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能依乎中庸,那肯定是君子;作为君子,就肯定是依乎中庸,两者是一体的,就如手心手背一样。有了这样的修为,当了一个隐士,不为别人所了解、所认识,虽然已经有很高的道德、很高的修养、很高的学问,然而不为社会所承认,左邻右舍也都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能做到无悔的,就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了。
孔子在《论语》中也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易经》乾卦初九爻有云“潜龙勿用”。其文言云:“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这段话可以说是对“君子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的一个比较深邃的解释。
遁世无闷,我们有没有这么一种不怕受委屈的潜龙精神、隐士精神?能不能敢于彻底隐下去,不为世人所知?诸葛亮高卧隆中时,曾自表心迹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本来他有甘做隐士之心,只是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无可奈何之下才出山辅佐刘备。
中国历史上“循世不见知而不悔”的人确有不少。就是在成都,我见过的一些老先生,特别是1949年以后,经历过阶级斗争时期的那一批老夫子,如果他们能活到现在,尤其现在恢复传统文化的热浪正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那绝对是超一流的大师。但那个时候他们在干什么呢?一三五拿板凳,到街道办或派出所去学习,做检查;二四六拿扫把,到大街上义务劳动。那时候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又没有工作。虽说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都被扣上了反动知识分子、封建余孽的大帽子,但就是这样,他们每天仍过得有滋有味的。
---东方佛源 ------
查看历史内容
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历史消息]
内容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方法 ------
在微信菜单中点击:
通讯录———添加朋友———
搜号码:东方佛源
或搜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