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喜剧也是艺术,而且是更复杂的结构艺术

陈佩斯:喜剧也是艺术,而且是更复杂的结构艺术

杭州日报 内地男星 2025-08-08 10:42:32 42


不久前,陈佩斯接受央视新闻采访,“艺人”陈佩斯对自己有要求,但对观众没有,他感谢和敬重那些看他戏的观众,但同时清楚人是分群的,“看你的作品就是看你的作品,不看你的就是不看你的,你必须得能容忍大部分人甚至不屑看你的戏。”

当被问及是否会有票房的压力,他说那不是他能控制的,他能控制的在电影上映前已经完成,那就是认真做戏,然后如戏中人所说,“咱们台上伺候。”

01


底气

2015年7月,话剧《戏台》在北京首演,票房火爆,一票难求。此后十年,作为导演和主演的陈佩斯,带着它跑了近70个城市,演了300多场。
一部戏演了十年,仍有如此巨大的张力,似乎可以说明它具备某种经典性。陈佩斯对电影《戏台》的底气,也来源于此,用他的话说,“这戏,它从剧本里头就结实。”因为这种结实,他相信当它从剧场走向银幕,面对更广大的观众时,依然能够经住考验。
但在短暂的不适后,他很快就觉得一切都“特别顺”,大家各司其职,最大化地保证完成导演的意志、摄影的意志、美术的意志。陈佩斯称之为“专业”,心态也从最初的“露怯”变成了“不就这点事儿吗”

02


骄气

在话剧舞台上的持续深耕和长足进步,让陈佩斯养成了一种专业上的“骄气”。
话剧舞台上的陈佩斯
做完《阳台》的陈佩斯颇有几分“独孤求败”的意思,有段时间,他觉得喜剧这一块,自己已经做到头了,“今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了,也找不着北了。”
这种状态,远非“自信”可以形容,事实上,当记者说出这两个字时,他也第一时间予以纠正,“自信好像还有点不够描述,就是身体里、心里头养成了一种骄气,骄人之气。”
陈佩斯的“骄气”是建立在他对喜剧的深刻理解上的。很长时间里,喜剧的艺术价值常常被认为不如正剧和悲剧,但陈佩斯觉得,喜剧也是艺术,而且是更复杂的结构艺术,它需要用虚拟的人际关系、虚拟的性格来生成行动,达到让观众发笑的效果,这是很难的技术技巧,能做到他这一步,很难,也很少。

03


静气


在各种各样的采访里,陈佩斯都说自己是“艺人”或“匠人”,他觉得“明星”这个词有点瞬间感,“我们说斗转星移,初夜的时候它在这儿,到清晨,它已经到那儿去了,它走得太快了。”
戏是磨出来的。陈佩斯认这个“死理儿”,也保持着这股轴劲,这是他的创作态度。但就创作本身来说,他并不固守,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破的,“只要你肯进步,它就可能会把你昨天的东西给比下去。”对于当下流行的各种喜剧形式,他也保持关注,脱口秀的文本在他看来有一种“精致感”,讲脱口秀的年轻人是他口中的“孩子们”。
在很多观众拍摄的谢幕视频里,陈佩斯给台下鞠躬,永远是深深的90度,他把对观众的感谢和感情都藏进一次次的鞠躬里,“很多人是拿着口粮钱来看你这一出戏,所以就要敬人家,敬人家对你的认可。我也没别的方式,好好地给人行个礼就对了。”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贾凯 审核 蒋波 陈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