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香港演员怎么老是这几个?

刘德华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香港演员怎么老是这几个?

中国电影报道 港台男星 2019-07-07 21:30:43 951


本周五(7月5日),《扫毒2》上映。

 

点开演员表,刘德华、古天乐、苗侨伟......

 


怎么肥四?

 

这些年的港片,《寒战》《追龙》《窃听风云》《反贪风暴》《廉政风云》……

 

反反复复,咋都是这些演员???

 

就连影评人赛人都说,古天乐的头发也永远是二八分!


 

回首曾经的香港电影,《无间道》有曾志伟、刘德华、梁朝伟、余文乐;《英雄本色》有狄龙、周润发、张国荣......


老中青三代演技全部在线的电影,似乎俯拾即是。

 


那么问题来了。


当内地的新生代演员周冬雨、马思纯等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在电影节拿奖,香港新生代演员却鲜为人知,这其中原因何在?

 

在影评人魏君子看来,这与香港电影的大气候有关。

 

曾经的香港,是亚洲电影中心,在其辉煌之时有一个非常良性的演员培养机制。



魏君子介绍,70年代起,TVB就有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那里有大量的资源供演员锻炼,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梁朝伟等等,很多香港明星,都来自于此。

 


明星一代又一代,从张国荣到周润发,再到谢霆锋、余文乐,但在此之后,香港电影乃至香港娱乐圈,在整个亚洲的位置就开始慢慢下落了。

 

下落的过程中,演员培养机制也在同时衰落,最后导致他们走向了青黄不接的状态。

 

与此同时,内地的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每年都能培养出很多表演人才。

 


反观香港,其实它只是一个有着700万人口的城市,从前,这个城市每年可以产出一两百部电影,从业人员也相当之多。

 

魏君子认为,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随着21世纪的到来,香港从一个亚洲电影中心,慢慢开始缩回到一个城市电影的时候,人才需求量自然变小。


摄影、美术这样的技术工种,可以到内地吃饭,但是在演员方面,除了培养机制跟不上之外,能被内地观众和资方认可的香港演员,还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那几个。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卫防认为,不是香港没有新演员,而是没有被我们看到。


比如曾与春夏搭档的白只,他的演技不比内地的年轻演员差,之所以我们的印象里只有那些老一代的演员,是因为香港的年轻演员基本上只演本土电影。

 

春夏与白只


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合拍片不敢启用“生面孔”的香港演员,有的是演员本身不愿出演合拍片,所以才出现了现在这种“青黄不接”的现象。

 

香港电影,也不再像曾经那样辉煌。

 

赵卫防介绍,以前港片有丰富的海外市场,台湾和东南亚能占到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但1994年以后,传统的海外市场就相继被其他电影占领,加上经济危机和香港电影人北上,原本的港片生态环境一落千丈。

 


从那以后,一部分的香港电影制作班底来到内地,另一部分在香港本土坚守“文化保育”。


比如徐克、林超贤,他们可以在内地拍摄商业大片,而也有一些导演会坚持输出香港文化价值观的影片,这其中有着文化的本土独特性。


赵卫防认为,对于港片来说,本土电影是一种“文化保育”,但对内地的观众来说则是无法认知,这些影片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年轻演员,只是无法被我们看到。

 

随着香港演员被认知的断层,被搬上银幕的香港电影,也在这些年慢慢沦为了套路和模式化,甚至连打光都有着相似的“金属感”,我们看不到香港电影中曾经的浪漫和自由,这又是为什么?

 


赵卫防认为有两个原因,分别是互联网和资本入侵。

 

当我们第一次看香港电影,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那么普及,当时的感觉看来是非常独特的,现在再看的话,那种惊喜感就消失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创意越来越多,所以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少。

 


另外,赵卫防还提到资本对艺术的“操作”,资本之所以愿意相信“套路”,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带来高票房。

 

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香港电影逐渐让我们没有了那么多新鲜感,这也是当下的创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魏君子则持不同的态度,他认为我们现在在大银幕上看到的这些,并不能代表真正的香港电影。

 

在他看来,不论是辉煌时期还是现在,香港电影都是百花齐放的,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不过是香港人拍摄的面向内地市场的作品,不能完全代表港片。



香港电影人是聪明的,他们知道现在的市场是什么。

 

香港本土没有好电影吗?有的,那些电影没有套路,类型丰富,比如《春娇与志明》《岁月神偷》等等,它们一直在被产出。

 


魏君子提到,如果去了解香港目前的政策,就会明白,其实政府非常支持电影行业,而且也拿出了很多资金去做类似于导演训练营的工作,只是在香港,出一个演员或者导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培养。

 

香港电影人一直在努力,而且这份专业也是被认可的。

 

《红海行动》《紧急救援》,这些内地大部分的大片制作班底都是香港团队。

 


“今年要拍《攀登者》,明年十一就得上映,内地几乎没有导演敢接这活儿,但是香港人做得到。”魏君子称赞着香港电影人的专业。

 


其实,以前的辉煌时期不能拿来跟现在做对比。“香港电影没落”的说法,也只是满足了一部分老港迷的情怀感叹。


事实上,改变的只有电影外部的环境,香港电影人的精神,以及他们身体力行所做的事情,是不曾变化的。

 

香港演员还在,香港电影还在。

 

就像商业片和文艺片终究会从电影这条大河分流而去,各自流淌,香港电影也在其原本的轨道上,经历了辉煌、下落。


现在,正慢慢回归到舒展而自如的状态,有尊严地继续向前走着。


采访、作者、编辑:幺鸡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