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普所Sarah O'Connor组JACS| 定向生物合成帽柱木碱及其异构体 |附招聘广告

德国马普所Sarah O'Connor组JACS| 定向生物合成帽柱木碱及其异构体 |附招聘广告

遇见生物合成 欧美女星 2023-03-03 12:28:30 7

01


遇见/摘要

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Sarah E. O’Conno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Directed biosynthesis of mitragynine stereoisom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药用植物美丽帽柱木中活性生物碱mitragynine骨架形成的关键步骤,发现了两种还原酶(MsDCS1MsDCS2)以及一种烯醇O-甲基转移酶 (MsEnolMT),并阐明了该结构骨架中关键立体中心形成的分子机制。 

02


遇见/内容

美丽帽柱木(Mitragyna speciosa)俗称卡痛树,属于茜草科帽蕊木属植物。低剂量食用卡痛叶会产生刺激作用,而高剂量会产生镇痛作用。卡痛叶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可用于对抗疲劳,也可用于治疗疼痛抑郁症以及减轻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由于卡痛叶出色的镇痛效果以及娱乐用途,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卡痛叶显著的药理活性与所含生物碱类化合物密切相关,从中已经发现了包括柯楠因型和氧化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共50余种。值得注意的是,其特征且主要的生物碱成分帽柱木碱mitragynine1)及其衍生物7-OH mitragynine均为μ-阿片受体的强效激动剂,在小鼠体内显示出比吗啡强10倍的镇痛效果,但其C-20位差向异构体speciogynine3)是一种平滑肌松弛剂,并未显示出镇痛活性(图1)。13不同的生物活性凸显了卡痛生物碱C-20构型的重要性。因此,阐明帽柱木碱的生物合成及C-20构型差异形成机制,对于其生源途径解析及活性成分结构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酶法生产帽柱木碱及其异构体等提供科学依据。



图1.美丽帽柱木主要活性生物碱

Strictosidine (8)是大部分单萜吲哚生物碱的共同前体,可以在strictosidine 去糖基化酶(SGD)的作用下脱去葡萄糖产生中间体4,接着在还原酶的催化下还原成多种异构体,其中dihydrocorynantheine (11a11b)具有与13相同的骨架,可能是合成13的中间体。在奎宁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药用植物金鸡纳(Cinchona pubescens)的还原酶CpDCS能够催化11b的产生。作者利用同源序列比对,挖掘卡痛中的相关基因,发现有两个还原酶MsDCS1MsDCS2均能产生20R-dihydrocorynantheine (11b),并且MsDCS1还大量产生了与11b具有不同保留时间的C-20位差向异构体20S-dihydrocorynantheine (11a)(图2)。通过与MsDCS1进行共表达分析,筛选得到11a/11b转化为corynantheidine 5a/5b的烯醇甲基转移酶基因MsEnolMT,并在烟草中验证。有趣的是,虽然13主要在卡痛的叶和茎中积累,但其生物合成酶MsDCSMsEnolMT主要在根中表达。


图2.帽柱木碱生物合成基因MsDCS和MsEnolMT的挖掘和鉴定

为理MsDCS1如何控制C-20的立体选择性,作者构建了还原酶MsDCS1MsDCS2CpDCS的结构模型,并把辅因子NADPH和底物对接到酶中。和CpDCS相比,MsDCS活性口袋中有七个氨基酸(T53, I100, N116, S295, G296, A297S298)是不同的。通过将MsDCS中四个氨基酸定点替换成CpDCS的氨基酸(SGAS295-298ATGG),20S构型的产物11a从原先的74%减少到35%;进一步把所有七个关键氨基酸进行替换,11a只剩下5%,实现了产物的构型翻转(图3


图3. MsDCS1立体选择性的分子机制

帽柱木碱1及其异构体3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两步涉及corynantheidine 5a/b C-9位的氧化和甲基化,但作者筛选了172个氧化酶候选基因,并未检测到任何产物的生成。为实现帽柱木碱的体内合成,作者利用了突变合成策略。Strictosidine (8)是由secologanin (19)和色胺在strictosidine合成酶 (STR)的催化下缩合而成在烟草中瞬时表达CrSTRCrSGDMsDCSMsEnolMT,并加入底物19和色胺能够产生5a5b图2e)。把上述反应中的色胺替换成氟代色胺(20-22)能够产生氟代5a5b(23-28); 把色胺替换成4-甲氧基色胺(18),能够在烟草中产生甲氧基化的5a5b,即实现13的体内生物合成,为以后利用代谢工程手段在微生物中生产帽柱木碱及其异构体奠定基础(图4)。


图4.帽柱木碱及其衍生物的生产

综上,该工作发现了两种还原酶 (MsDCS1MsDCS2) 以及一种烯醇O-甲基转移酶 (MsEnolMT),阐明了在卡痛树中产生柯南因型生物碱的关键酶学步骤以及负责控制关键C-20位立体选择性的分子机制

德国马普所化学生态学研究所Sarah E. OConnor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课题组Carsten Schotte博士和江寅迪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遇见|招聘


江寅迪博士目前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PI,博士生导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解析药用植物和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作用机理,并利用合成生物手段高效生产高价值天然产物。近年来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Chemical BiologyJACSPNAS等学术期刊上。本课题组鼓励学科交叉,欢迎不同研究背景的博士后和研究助理加盟。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04


遇见/致谢

感谢文章作者江寅迪博士提供本文稿件支持!
往期精选▼

1. 马普所Sarah O’Connor组Nature|士的宁生物合成途径解析

2. 马普所Sarah O’Connor组Nat Comm|立体多向性生物合成环烯醚萜

3. 马普所Sarah O'Connor组OL | 奎宁生物合成早期和后期步骤

4. 南京大学Angew|芳香聚酮mutaxathene的酶促全合成揭示新颖的重排机制

5. 东北林业大学薛哲勇/华欣组Metab Eng|重楼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的破译及薯蓣皂素在植物底盘中的高效生产

遇见生物合成

合成生物学/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姊妹号“生物合成文献速递”

谢谢支持,我们需要您的一个“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