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她没被流行抛下,倒不如说她一直与流行相伴。在最近一次作词的 《岁月》 中,她写道:“我心中开着一扇门,一直等待永远青春的归人”

文/本刊记者 张明萌 发自长沙 编辑/周建平 [email protected]
那英侧身陷在与我呈90度角的沙发中,脸朝另一边,嘴没停过,眼神全聚焦在经纪人身上。她几次与我目光接触,都短短一瞥就迅速转开。比起初见面的记者,共事十余年的经纪人让她更有安全感。
▲ 1987年,那英在香港 图/受访者提供
起初,那英的闯荡不算顺利。1994年的专辑《为你朝思暮想》和1995年的专辑《白天不懂夜的黑》销售成绩不理想。港台音乐市场对这位大陆女歌手还处在观望状态,听惯了《山沟沟》和《山不转水转》的大陆歌迷对那英的转型未完全接纳,报刊上甚至有“为什么要将那英塑造成小女人”的讨论。每每回大陆演出,主办方还是要她唱《山不转水转》和《雾里看花》。
转机发生在1998年。那英和王菲在那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相约九八》,大陆观众终于开始将她与流行音乐形象勾连。同年,她推出专辑《征服》,在亚洲地区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张,凭此成为首位入围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的大陆歌手。
▲ 《征服》销量破白金记者会 图/受访者提供
在2001年举办的第12届金曲奖颁奖典礼上,那英凭借专辑《心酸的浪漫》,在与王菲(《寓言》)、张惠妹(《不顾一切》)、莫文蔚(《十二楼的莫文蔚》)和孙燕姿(《我要的幸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同时,她靠自己填词的歌曲《心酸的浪漫》击败林夕的《笑忘书》、李宗盛的《十二楼》、方文山的《娘子》和黄建昌的《老曲盘》,获得最佳作词人奖,两个奖项都创下了大陆歌手在金曲奖的纪录。媒体报道的标题是《那英:本想“愿赌服输”,却把宝岛“征服”》。
在2002年发行专辑《如今》后,她将事业重心逐渐转回大陆,音乐上的步伐放缓,后因结婚生子淡出演艺圈,直到2009年底,“那二十年”演唱会上宣布正式复出。但此后,除2011年发布专辑《那又怎样》外,她在音乐市场的亮相多以单曲为主。《默》 《相爱恨早》 《生命之河》《岁月》等歌曲证明那英拥有了更娴熟的演唱技巧和持续提高的音乐审美。
2012年开始,那英最让观众熟知的身份是《中国好声音》系列音乐选秀节目的导师。她参与了7季,见证了新一代华语音乐人的出现。与从前简单唱歌不同,节目中的真人秀和导师互动部分呈现了歌手们在演唱之外的性格特点。那英过去只存在于报道中的直爽、热情性格出现在镜头前,观众看到了大嗓门、小女人之外的那英。
2005年,那英出演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黎明朗。黎明朗爽朗直白、风风火火、精力旺盛,靠热情和直觉活着,世俗又单纯。这被观众认为与那英的形象高度一致。在偶像失真的当下,网友将那英的性格与“真实”挂钩。她2011年发的一条微博“妈的,最烦装逼的人”十年后被转发了超过86000次,至今仍是网友们的“著名打卡点”。这条微博被印在了白T上、手机壳上,出现在街头巷尾和网友们的自拍中。她曾经的微博被网友一条条翻阅、集结、汇总,她过往的采访被精选、分编、剪辑,作为直白性格的佐证。网友戏称她的语录是“那言那语”和“英语”。他们也许没有听过那英的歌,但这不影响他们喜欢上这个在任何时候都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人。那英曾经担心与年轻人脱节,年轻人却主动与她抱了满怀。
在网络对那英的解构中,她的面目复杂但统一:她拥有天后光环,却很少摆架子。大陆艺人上台湾综艺常显得水土不服,那英却能跟张小燕、庾澄庆、蔡康永、小S、侯佩岑等几代台湾艺人谈笑风生。她自称内向社恐,但能和外界看来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王菲成为闺蜜。她坚称自己喜欢安静,但又因为早早在两岸三地闯荡,有朋自远方来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她豪爽、仗义,爱打麻将、爱喝酒,牌友遍布娱乐圈,酒量没酒胆大。她在酒局的故事广为流传,喜欢她的人说她真性情,不喜欢的人说她没礼貌。
她形容自己“笨”且“轴”,嘴比脑子快,容易得罪人,这至今仍在给她带来麻烦,但她始终没有放下性格中的直白与笨拙。在音乐上,这帮她将歌曲的情感放大到极致。在生活中,这成为她走南闯北的武器。在台北小巨蛋开唱,她就算发音不准也要唱闽南语歌《好胆你就来》。她讨厌自己不会说话,抗拒采访,但每次访谈都能有金句流传。关于她的负面新闻不少,但她少有回应,最常出现的是同一句:“如果我真的像那些新闻说的那样,那我怎么能到今天还活跃在大家面前?”
在众多议论中,她的音乐拥有最大程度的认可。她的高光时刻和音乐市场的巅峰期一同远去,前辈退隐,同龄人淡出,后辈不再活跃,她却一直在场。新人一茬接一茬,她依然能奉出作品占得一席之地。《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中,她教胡静和张柏芝唱歌,强调歌曲字句的处理和情感的衔接,短短几分钟也可看出30年前华语歌手出头需要多扎实的基本功。
▲ 2012年9月30日,上海,那英(中)、杨坤(左)与刘欢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上 图/视觉中国
她一直是媒体追逐的焦点,她的采访与她的人生一样,有其他明星少见的敞亮。出道、巅峰、低谷、倒嗓、复出、婚姻、子女……活跃至今,在公众面前享受高光,也备受嘲讽,她挺拔于毁誉间,三十年如一日。
聊到后来,她终于面向我,眼神也不再躲闪。我们谈到关于老去的话题。她说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自己仿佛重生,开始憧憬接下来演唱会能学着控制表情,加入舞蹈。她前一晚练舞到凌晨5点,一早又起来参与节目录制,卧蚕坠成了眼袋。但她很兴奋,高兴地说自己“终于能融入年轻人”。
年轻时候那英拼命追赶时代,鼎盛期她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如今,比起“优雅的老去”,她更想拥抱年轻人,不想被时代抛下。她谈到早在七八年前就听过Billie Eilish,还在儿子的普及中听了不少rap。她一方面沉溺在岁月静好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一方面蠢蠢欲动,不安于此。谈到人生的变化,她说现在无法再写出“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你爱的贪婪我爱的懦弱”这样的歌词。听以前唱《征服》,觉得那只是二十八九岁对痛的理解,现在唱《征服》,好像爱恨都放下,声音平淡无痕迹。摇滚是她一直以来的向往,尽管目前为止还她还未拿出值得留存的作品。
没有多少人能像那英一样,出道三十余年依然活跃在大众视野。她同时受到体制和市场的青睐,早年的拼搏为她带来了延续多年的声名和威望,各大晚会、颁奖礼、综艺都不乏她的身影,演唱会一场接一场,歌迷一代传一代。在《姐姐》中,她的观众投票一直在前列。在网络碎片化和综艺全景化的呈现中,她拥有了更丰满的面向。与其说她没被流行抛下,倒不如说她一直与流行相伴。她没想停下,时代与市场培养出来的触觉让她随时待命。在最近作词的《岁月》中,她写道:“我心中开着一扇门,一直等待永远青春的归人。”
P: 南方人物周刊 N:那英
N:我早上5点钟才睡觉,我了个妈呀,现在还是懵圈的状态。(指着窗外)哎呀这不是我们的宿舍吗?天,我一看见这我就胆战心惊的你知道吗,老想逃离,怎么我还是没……没逃离啊。
N:不……但我想回家,太累了,今儿你能放我早点走吗?来吧。
N:我目标达成了,我完成了这个任务了,因为我平时很少跟外界接触,多多少少会对外边的……怎么说呢,就有一些小小的偏见,总觉得“哎呀这个人可能不好相处”,或者他说话太假,那我还是少接触。但是跟她们近距离开始天天这么生活接触的时候,才发现她们身上有好多不被人知道的和被误解的。我也是啊,我原来不是那么难搞,不是那么难相处。
N:啊……我不是特别要指向谁,因为女人堆里头,就容易有莫名的一种(难相处的)氛围。而且毕竟我比她们大那么多,带着光环进来,多少可能会让别人跟我有距离。我也想保护自己……不知道,反正那种莫名的……
N:开始的时候,我特别不喜欢那种客气。有些客气吧,有点像歌迷,但她又不是歌迷。这个分寸很难掌握,我又不会说话,我是一个,哎呀,只要都围过来,一夸我的时候我就,啊(抓头,叹气),我怎么回答呢,我总不能跟他们说“是,我唱的就是特好”,我就不知所措。
▲ 左起:张柏芝、王鸥、那英、杨钰莹、胡静在第三次公演训练中 图/受访者提供
▲ 那英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第一次公演舞台表演《在这里请你随意》 图/受访者提供
一个真正的歌者不会在乎面部表情管理的,唱歌表达故事的时候,不应该再记得表情多优美。可是在这个舞台上,我张牙舞爪呲牙咧嘴的那个劲,给纠正了无数回。老师说我还有一个问题,当我不自信的时候,比如记不住歌词、记不住舞蹈动作的时候,老眨眼,眼神就飘。还真的是这样。我好多问题,有时候情不自禁就驼背,全都改了。以后再出现在任何一个舞台,我应该是一个……啊,全新的那英。
N:因为儿子和女儿,我手机里头有大量的说唱,大量啊。(笑)儿子喜欢,他自己又作词,又写,又录音。我是搞音乐的人,他觉得妈妈你可以先听听,我听完之后能跟他无缝连接地沟通。他很信任我,第一听众就是我。我经常下载他们听的东西,“哦,现在都这样啊?”“哦,我的天哪!”
N:……就算我现在想引领,也会被很多“看不见的黑手”给你灭了。别细谈了。
▲ 那英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第三次公演舞台表演《逆光》 图/受访者提供
▲ 2014年,那英与谷建芬老师 图//视觉中国
N:不勤奋。我都老了才知道开始勤奋。我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特别不勤奋的人,就是贪玩。因为有天分,总觉得这个歌我行,不就是唱吗?声音的天赋会遮盖我很多缺点。
▲ 童年时期,那英在沈阳的公园 图/受访者提供
N:对。我妈还有一天说呢,我小时候的声音跟我现在的声音差别不大。我从小就嗓门粗,不是纯女生的,杨钰莹那细声细气小女生的声儿在我这不存在。我去合唱团,我爸妈觉得这不就跟幼儿园一样有人管了。我妈经常说,咱家也没人有这方面的天赋,也没有这方面的关系,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一个人?我姐也没有遵照我爸的遗愿当一名医生,我俩完全都不是我爸想象中的一对好女儿。
▲ 那英初中时期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