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王若伊 :辙印

专栏 | 王若伊 :辙印

一十与九 内地女星 2025-06-10 20:00:39 16

暮色四合时,我总爱蹲在村口那段未硬化的土路上,看雨水在深深浅浅的车辙里汇聚成溪。

这些蜿蜒的沟壑像是大地的皱纹,记录着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来去。

祖父的独轮车曾在这里压出最深的印记。每个黎明,他佝偻着背,像一张拉满的弓,推着装满稻谷的车子吱呀前行。车辙里积着他的汗水,也积着岁月的尘埃。如今柏油马路吞噬了泥土,那些生动的痕迹,成了只能在记忆中触摸的浮雕。

少年时最爱的游戏,是在雨后骑自行车追逐梧桐叶上的光影。车轮碾过潮湿的落叶,将翠绿的叶脉拓印在沥青路上,像一封封写给青春的情书。而今重访旧地,那些鲜活的印记早已风化,连带着当年并骑少年的笑声,都消散在时光的缝隙里。

老城改造那年,我目睹青石板上百年车辙的消逝。一位老人用枯枝般的手指,一遍遍描摹那些即将被水泥抹平的凹痕,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孩的脸庞。

新铺的水泥地上,很快又印满快递电动车崭新的轨迹。可这些轨迹不像从前的车辙,晴日里被烈日炙烤、被行人踩踏。它们踪迹难寻,只有雨天,雨水漫过车辙,再印过略微干燥的地面,才能被人们清晰地看见。雨幕中,快递车穿梭如织,新轨迹与旧车辙在湿漉漉的地面重叠又分离,像是不同时空的对话,旧时光里祖父推车的身影,和如今骑手匆匆的剪影,交替浮现。

在这个数字时代,还有许多新的印记,化作社交平台上闪烁的光点。那些精心修饰的定位打卡,那些滤镜美化的人生片段,比祖父的车辙更耀眼,却也更易碎——一次系统升级、一次账号注销,就足以让所有存在过的证明归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叹息穿越千年,仍叩击着现代人的心扉。泥土会板结,石板会风化,数据会湮灭,唯有真正触动过心灵的相遇,才能在记忆的暖房里显影成永恒。

当暮色再次降临,我依然会蹲在路边,等待新的车辙里,长出星星。

【师说】

这是很久之前,一次“立意”作文课后的成果。当时大家对中考原题跃跃欲试,交上来之后,还真是没让我失望,再次读,还是很惊艳。

文章字数不够,我增加了一段(倒数第四段),其它基本未动。特别喜欢小作者的遣词造句,比如:“这些蜿蜒的沟壑像是大地的皱纹,记录着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来去。”无数个清晨与晨昏的来去,清晨与黄昏,的来去,

家人们,谁懂啊。太妙了。

加鸡腿!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