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源煤业公司综采工区区长陈少华在四季度劳动竞赛中,带领区队干部职工克服工作面倾角大、煤层软等困难,科学制定方案、开展技术创新、解决生产难题,目前N105工作面日产原煤稳定在4000吨,月产11万吨,安全上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在徐矿集团三季度质量标准化检查中采煤专业达一级。
“每天都在未知中探险,每步都在困境中前行。”区长陈少华这样总结开采两个月来的工作。2016年9月的一天,工作面底部软煤突然大角度起伏,支架、溜子钻进软煤,煤壁片帮。但这一次没想到的是:工作面在一夜之间竟然有40多台支架进入软煤,煤帮片帮最远达3米,顶板冒落高度达2至3米高,煤层倾角平均达到42度,局部最大达到58度。由于空顶倾角大支架出现不同程度歪斜,最严重的支架歪斜近2米,一旦煤壁、顶板大面积垮落,就会造成垮面埋设备而中断回采。为了快速爬出软煤层,扭转被动局面,区长陈少华几乎每天都奋战在潮湿泥泞的工作面,有时一连几个班不升井,检测地质变化,收集地测数据,解决施工难题,带领职工吊溜子扶支架。队员们三班倒,他是连轴转。饿了吃一口队友带下来的班中餐,困了靠着煤壁就地打个盹。大家看了心疼,劝他上井歇一天。他说:“越是艰难的时候,我们越需要在一起。”经过十几天的艰苦努力,终于爬出了软煤,生产又恢复了正常水平。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强制形成规范,规范形成习惯”。区长陈少华是一个有心人,他注重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每天无论再晚再忙,他都要主持召开碰头会,研究梳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理清次日的工作思路,安排生产重点。为了进一步创新区队管理,他主动在全区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量”的“四定”考核细则,将月度生产计划分解到班组,对班组分配按产量分段计资,制定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规定了产量计量有效时限,促使各班组苦练技术,优化生产组织,争分夺秒提高当班工效,减少了职工延点现象。
通过以上措施区队月产稳定在11万吨左右,班产最高达到3900吨,日产最高突破6000吨。N105工作面的成功复采,不仅为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更为大倾角“三软”煤层回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朱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