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美人鱼”?周星驰应该没有骗我们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美人鱼”?周星驰应该没有骗我们

港台男星 2016-03-07 20:02:21 103


周星驰导演的电影《美人鱼》,新年之初叫座全国,票房一路飙升逼近30亿,创下了华语电影票房新纪录。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周星驰的个人影响力、精湛拍摄制作等因素,还在于人们对海洋人鱼文化充满莫大的神秘好奇感。那么,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人鱼呢?有没有美人鱼呢?


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诡异的海洋文化在各时期均有记述,其中不少传世作品均有人鱼的描写。笔者不是古生物研究人员,只能从存世的正史、文学、小说诸如《山海经》《史记》《博物志》《搜神记》《述异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大德南海志》《岛夷志略》《元史》等中搜寻人鱼的行踪。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也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多次提及“人鱼”。该书《海内南经》云“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南山经》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北山经·北三次经》云“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帝,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该书提到的“人面而鱼身”“如鱼而人面”“其中多人鱼”大概是关于“人鱼”的最早记载。



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人鱼”的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其中的“人鱼膏”大概就是从“人鱼”身上提炼的一种灯烛原料。


两晋时期,《博物志》《搜神记》也有关于“人鱼”的记述。《博物志》为西晋张华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琐闻杂事、神仙方术,其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搜神记》为东晋干宝所写志怪小说,其云“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与《博物志》大同小异。两部志怪作品中提到的“鲛人”,大概就是“人鱼”的另称。


南北朝时期,萧梁任昉在著作《述异记》中对“鲛人”作了解释,其云“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纱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说“鲛人”是谓人鱼之灵异者。北宋《太平御览》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意思是说,“鲛人”不仅会织纱,而且其眼泪可以化作珍珠。对此,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诗《客从》为证,“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开视化为血”,认为珍珠是“鲛人”的血泪所化,时间长了还能化为血。


北宋《太平广记》讲述了大量神怪故事,其中就有“人鱼”的记载,其云“东海有鲛人,可活千年,泣泪成珠,价值连城”,“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详细描写了美人鱼的体貌特征,并特别指出美人鱼还能跟人类啪啪啪。


此外,在《大德南海志》《岛夷志略》《元史》中也有鲛人潜织水底居的记载。应该说,从中国古代史料中看,美人鱼可能是存在过的,也可能是古人凭空想象而来的,这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考证。不过,据美国研究者称,“美人鱼并不只是传说,它在我们现实世界中真的存在”;研究者认为,“美人鱼是在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一部分古猿进入海中生活,进化而成的类人猿,与人类同一祖先。只是在慢长的进化岁月里,人类将其遗忘,成为传说”。


*作者:刘秉光,历史学者,今日头条签约作家。已出版《历史上那些帝王们》《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笑谈囧闻趣史》等。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刘秉光独家授权鱼羊秘史(ID:yylscn)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视作侵权。】合作联系QQ:2483843068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