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本次语文传记写作教学中,学生周灵萱的作品《刘雨鑫:伴我成长的暖阳挚友》如一缕清风,带着童真的真挚与友谊的温暖,打动了每一个读过它的人。文中,周灵萱用生动的场景还原了与刘雨鑫的相识相伴:幼儿园里分享水果糖的初见、过家家时的天真互动,小学时化解冲突的担当、帮助同学的热心,还有学业上互助互补、兴趣里共同成长的点滴。那些关于折纸、追蝴蝶、解数学题的细节,不仅勾勒出刘雨鑫善良、真诚、有爱的形象,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少年如何用细腻的观察与真诚的情感,记录下生命中最珍贵的同行时光。这篇作品既是周灵萱传记写作能力的出色展现—— 她精准把握了传记 “以事写人、以情动人” 的核心,用具体事例塑造人物,让 “挚友刘雨鑫” 的形象跃然纸上;更是对 “友谊” 与 “成长” 最动人的诠释。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彼此照亮、共同成长,是岁月流转中始终不变的温暖与支撑。在此,我们将这篇充满温度的作品分享给大家,愿这份笔尖下的美好,能让每一位读者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暖阳挚友”,也愿更多同学能从这篇佳作中汲取力量,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珍藏情感,让传记写作成为连接过往与当下、传递真情与温度的桥梁。
                            语文老师:杨勇
     刘雨鑫:伴我成长的暖阳挚友
   在我不长的童年时光里,遇见过许多人,唯有刘雨鑫,像一束恒定的暖阳,始终照亮我前行的路,用真诚与善良,为我们的友谊写下了一段段珍贵的篇章。她不仅是我的同班同学,更是从幼儿园起便朝夕相伴的伙伴,是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同行者。
   刘雨鑫出生于2012 年 3 月,巧合的是,同年 6 月我也降临在这个世界。这份微妙的时间关联,仿佛为我们的友谊埋下了伏笔。记得幼儿园报名那天,她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粉色连衣裙,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浸在清泉里的星星,一眨一眨地打量着新环境。当老师将我们分在同一组时,她主动递来一颗水果糖,轻声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开启了我们长达数年的相伴时光。
    幼儿园的日子里,过家家是我们最痴迷的游戏。我们会把外婆缝补用的小布块当作“围裙”,把塑料瓶盖当作 “碗碟”,甚至会在院子里采摘带着露珠的三叶草,假装是 “饭后甜点”。刘雨鑫总爱扮演 “妈妈”,她会认真地把布娃娃抱在怀里,轻声哼着不成调的儿歌,还会模仿大人的语气对我说:“‘爸爸’,快把‘宝宝’的玩具收拾好呀。” 我们常常沉浸在自己搭建的小世界里,直到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听到妈妈们在巷口的呼唤,才会恋恋不舍地分开,约定好第二天还要一起 “照顾宝宝”。
    随着年龄增长,刘雨鑫的善良与担当愈发凸显,她总在不经意间,用行动温暖着身边的人。
    小学三年级的一个课间,我去厕所途中不小心踩到鞋带,刚弯腰准备系,身后的同学小张便急匆匆地冲了过来—— 她着急去厕所,没注意到前方的我。两人相撞的瞬间,我只觉得膝盖一阵刺痛,重重摔在地上。小张爬起来后,看到自己的校服裤沾了灰尘,不仅没道歉,反而皱着眉指责我:“你怎么突然停下来挡路!” 我又疼又气,忍着膝盖的麻木站起身,和她争辩起来。争执间,两人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我甚至攥紧了拳头,眼看冲突就要升级,刘雨鑫突然从人群中跑了过来。她先蹲下身,轻轻扶着我的胳膊,低声问:“膝盖疼不疼?先站起来,别蹲在地上着凉。” 接着,她又转向还在气头上的小张,语气平和地说:“小张,她不是故意挡路的,你看她鞋带散了,是在系鞋带呢。你着急我知道,但咱们先看看她有没有受伤,好不好?” 在她的耐心调解下,小张的语气渐渐缓和,主动说了句 “对不起”,我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承认自己没注意身后的人。事后,刘雨鑫还拉着我去看医生帮我检查膝盖的擦伤,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我心里满是感激—— 若不是她及时化解,真不知道这场冲突会闹到什么地步。
   这样的事,在刘雨鑫身上屡见不鲜。有一次在学校食堂,一位二年级的小同学端着餐盘走过时,不小心被椅子绊倒,餐盘里的饭菜洒了一地,膝盖也擦破了皮,疼得眼圈泛红。周围的同学要么驻足观望,要么小声议论,没人敢上前帮忙。刘雨鑫看到后,立刻放下自己刚打好的饭菜,快步跑过去,蹲下身扶起小同学,还从口袋里掏出纸巾,轻轻擦去他脸上的眼泪和衣服上的饭粒。“别怕,我送你去老师办公室,让老师给你妈妈打电话。” 她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牵着小同学的手,慢慢走向办公楼。直到看着老师接过小同学,并且拨通了家长的电话,她才放心地回到食堂 —— 此时,她的饭菜已经凉透了,但她却笑着说:“没关系,凉了也能吃,小同学没事就好。”
就连在校外,刘雨鑫的热心肠也从未改变。去年夏天,邻居家的小弟弟突然不见了,邻居阿姨急得在村子里哭着喊名字,全家人都四处寻找。刘雨鑫听说后,立刻从家里找出手电筒,还叫上自己的妹妹,说:“咱们一起去找找吧,小弟弟那么小,万一跑到危险的地方怎么办?” 她们沿着乡间的道路,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草丛里有没有藏着人?河道里有没有小身影?甚至连没有住人的房子都没放过。两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汗水浸湿了后背,却始终没看到小弟弟的身影。回到家后,刘雨鑫还是放心不下,又跑到邻居家询问情况。当邻居阿姨笑着说“孩子在房间里睡着了,还不小心把自己反锁了,已经打开门了” 时,她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本文作者周灵萱(左)与好朋友刘雨鑫(右)
    随着我们升入高年级,共同的爱好越来越多,学业上的互助也让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
    刘雨鑫在画画上有着极高的天赋,这是全班同学都公认的。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让我们画人体器官示意图,要求标注出心脏、肺、肝脏等器官的位置。班里大多数同学画得要么比例失调,要么标注模糊,唯独刘雨鑫的画,不仅器官位置标注得准确无误,还用水彩笔轻轻勾勒出了器官的轮廓,让整个示意图看起来生动又清晰。老师拿着她的画在班里展示,忍不住称赞:“刘雨鑫同学不仅观察仔细,还很有绘画天赋,大家都要向她学习。” 还有一次美术课,老师教我们画小鸟,刘雨鑫笔下的小鸟,羽毛层次分明,用浅黄与褐色渐变勾勒出翅膀的纹理,连眼睛都用黑色彩铅点出了高光,仿佛下一秒就要展开翅膀飞向蓝天。这幅画后来被老师挂在学校的美术展览区,路过的同学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刘雨鑫也因此成了班里的 “小画家”—— 此后,班里的黑板报,几乎都是由她负责绘画部分,每次她画完,五彩斑斓的图案总会让黑板报成为教室里最亮眼的风景。
    我受她的影响,也渐渐爱上了画画。我们常常在周末一起坐在书桌前,她教我如何调配颜色,如何勾勒线条;我则陪她一起构思画面,帮她整理画具。除了画画,我们还喜欢折纸和小船,每次折好后,都会在上面写下小小的心愿,然后把它们放进一个透明的盒子里,当作我们的“时光宝藏”。周末的时候,我们还会一起在村子里玩耍:春天追着蝴蝶跑,把笑声洒在开满野花的田埂上;秋天捡金黄的落叶,夹在课本里做书签;冬天则踩着积雪,在空地上堆起胖乎乎的雪人 —— 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片段。
    在学业上,我们更是彼此的“小老师”。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遇到复杂的应用题,总是皱着眉无从下手。而刘雨鑫的数学却很出色,每次我遇到难题,她都会耐心地坐在我身边,拿着笔在草稿纸上一步步演算,一边算一边说:“你看,这道题要先找等量关系,把未知数设成 x,然后根据题目里的条件列方程……” 她从不嫌我问得多,哪怕一道题讲了两三遍我还是没懂,她也会换一种思路,直到我恍然大悟,能自己算出答案才停下。而她的语文成绩不如我,遇到难懂的阅读题、搞不清的多音字,总会拿着课本来找我。我会把自己积累的阅读答题技巧分享给她,教她如何从文章中找关键句,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遇到她不会写的作文,我们也会一起讨论思路,互相修改 —— 在这样的互助中,我们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如今,我和刘雨鑫已经认识了七年。这七年里,我们一起经历了幼儿园的懵懂,小学的成长;一起分享过开心的事,也一起面对过困难;我们的友情,就像一棵小树苗,在时光的浇灌下,渐渐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
我常常觉得,能遇到刘雨鑫这样的朋友,是我最大的幸运。她的善良、她的担当、她的真诚,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让我也慢慢变成一个更温暖、更勇敢的人。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我们会遇到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但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会像冬日里的暖炉,像雨天里的雨伞,永远在需要时带来温暖与力量,永远不会褪色。
(本文作者周灵萱系丹凤县月日九年一贯制学校八年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