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翔:我62岁了,我还在乎什么吗

费翔:我62岁了,我还在乎什么吗

二孩妈妈进化论 港台男星 2023-07-25 00:34:24 20

关注我,摆脱泥泞的力量

你好,我是昱子。

最近,费翔主演的《封神》上映。

影像一出,真的很难相信这是一位62岁的老者呀!

1987年春晚,身着红色西服的费翔登台亮相。

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费翔的名字瞬间家喻户晓!

那时间,似乎全国大街小巷都在唱着:“你的热情好似一把火~”

时髦男女一边唱还要一边跳。

加上卷发、牛仔裤,这就是那个年代不可取代的时尚标志!

费翔的星途,走得似乎很容易。

一张漂亮的混血儿脸蛋,就是娱乐产业的通行证。

这张漂亮的脸蛋,是怎么来的呢?

时针倒拨回上世纪50年代,一头身着旗袍的女子走过台湾街头。

一个美国士兵拿着相机偷拍了这个女子。

快门一响,咔擦一声。

女子被偷拍冒犯了,回头狠狠瞪了对方一眼。

没想到,这一眼不仅没有吓退对方,反而激起了对方的兴趣。

这个美国大兵追着女子要联系方式,非得让她教自己中文。

这个男子,就是费翔的父亲费韦德。

这位女子,就是费翔的母亲毕丽娜。

这场“无礼”的邂逅成就了一段跨国姻缘。

两人交往了三年时间,最终携手同行,成为伉俪。

婚后,毕丽娜先后生育两个孩子。

老大是姐姐,老二就是弟弟费翔。

小时候,费翔爱吃。

吃得圆圆滚滚的,是一枚标准的小胖墩。

比他年长七岁的姐姐十分疼爱弟弟。

她把零花钱节省下来买弟弟喜欢吃的巧克力。

弟弟失手打烂了玻璃杯,姐姐也会揽在自己身上,让妈妈不要责怪弟弟。

在妈妈和姐姐的双重呵护下,费翔乐呵呵地长大了。

但他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父母的爱情,在日积月累的琐碎中渐渐磨损。

两个人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

爸爸爱吃西式冷食。

妈妈只爱中式热饭。

爸爸凡事喜欢先考虑自己是否喜欢。

妈妈则是传统的中国女性,什么事都把家庭和子女放在第一位。

两个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多。

两人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终于忍受不了彼此,选择了分道扬镳……

这场婚姻的结束,给费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离婚后,妈妈带他回了台湾。

在台北士林美国人学校就读。

有一次,费翔叫妈妈吃饭,妈妈没有答应。

他推门进入妈妈的房间,发现房间一点灯都没有。

妈妈坐在幽暗的角落里,暗自垂泪,身旁是一大堆哭湿的纸巾。

费翔忍不住问妈妈:“你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妈妈回答:“为了更好的生活。”

守着一双儿女,妈妈也没有再婚。

她严格地监督儿女的学习。

费翔的成绩名列前茅,从美国人学校毕业后,考入了斯坦福大学。

他遵循母亲的心愿,报读了斯坦福医学院。

按照母亲的想法,费翔应该成为一名牙医。

因为牙医收入高,且工作十分稳定。

如果命运没有如果,费翔就是牙医费翔,而不是歌星费翔了。

但命运的转圜,就出现在费翔入读斯坦福后。

刚上大学不久,费翔的姐姐走了。

姐姐患上了癌症。

在此之前,姐姐是一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

组乐队、玩摇滚,画烟熏妆。

她还喜欢服装设计,一度想往时尚圈发展。

但病魔阻止了她。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费翔守在姐姐的身边。

姐姐用干枯的手抓住他。

说,我好想活下去。

25岁,姐姐的生命永远定格。

费翔后来在接受许戈辉采访时说:

姐姐的离开,对我的触动很大。

我忽然发现:

生命里没有什么是永久的。

有些事情想做,就要赶紧去做。

父母婚姻的离散,年轻家姐的夭折。

都对费翔反复昭示:Nothing lasts forever.

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是向老天爷借的。

费翔决定转系,他弃医从艺。

放弃了医学院,转而入读戏剧系。

此时的费翔,早已不是小时候的小胖墩,而是一个俊美的中美混血青年!

80年代初,费翔正式出道。

第一张唱片《流连》一炮而红!

浓密的卷发

深邃的眉眼

高挺的鼻梁

身高一米九

嗓音磁性

令费翔一出道就势不可挡!

1987年,费翔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演出邀请,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导演组。

当时,台湾几乎从没有明星到过内地。

费翔犹豫了,他也被公司告知:

如果他擅自离台,可能一切打拼都会化为泡影。

正当费翔内心纠结不已时,他的母亲毕丽娜收到了一封信。

写信的人,是费翔的外婆。

自从到了台湾,毕丽娜已有近40年未曾与家人见过面。

外婆在信中告诉女儿:

现在她住在北京的崇文门,很想在有生之年再见一次女儿。

费翔和姥姥

原来,当年毕丽娜离开大陆时,和母亲不告而别。

家境优渥的她当时在上海跟随齐白石学习国画。

离开上海去台湾时,毕丽娜甚至来不及通知家人。

亲情啊,成了一张小小的邮票。

母亲在那头。

女儿在这头。

血浓于水的亲情,瞬间打动了毕丽娜。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她对儿子费翔说。

费翔一下子放下了心中的纠结,走吧,和妈妈回家。

于是,费翔义无反顾地告别台湾,远赴北京,参加春晚。

从此开创了一个属于费翔的新时代!

但从此往后,他也被台湾的演艺圈封杀了十四年。

在春晚,费翔也并非一帆风顺。

以往的晚会,歌星的台风都端庄大气。

可费翔亲自选定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却性感活泼。

费翔边唱边跳迪斯科,热情欢快!

现场的工作人员看傻了眼,非议声四起:

“这像什么样子啊!”

有人立即找到导演,表示这种舞蹈过于“开放”,不适合春晚。

导演和费翔商量,但费翔很不解:

这首歌就是很热情,你让我站着唱歌却不能动,不是很奇怪吗?

费翔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春晚导演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最终,总导演邓在军坚持让费翔跳迪斯科。

她将画面集中在他的上半身,几乎没有给全景,减少了迪斯科的冲击感。

春晚当天,这个蓬松的卷发,身穿红色燕尾服年轻人一出场,就是全场的焦点!

他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舞台而生,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动人的旋律、欢快的舞蹈,每格舞步都踏在了观众的心上。

换成现在的说法,费翔就是当年的“芳心纵火犯”吧!

一夜之间,他火遍了大江南北。

他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开办巡回演唱会的明星。

六十多场演唱会,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冬天里的一把火》也成为了80年代的主打歌。

直到今天,在那一代人的心中,费翔依旧无法取代。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巅峰之际的费翔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舞台!

最后一场演唱会上,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他身上,每一根发丝熠熠发光。

费翔咬着牙,艰难地举起手中的麦克风,向大家宣布:

我要暂别歌坛,去美国学习。

歌迷们悲伤至极,打出了横幅:“不要走。”

但告别已不可阻拦,费翔放下了这里的一切。

去往百老汇,从零开始。

多年后,费翔谈及当年的决定,这样解释:

“当时,如果我想继续也是可以的,后面无非就是出专辑、开演唱会。可是这样下去,我作为艺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我当时可以给到大众的能力,我觉得已经都展现了,我想开始人生的新征程。”

可能就是这份自律与自省吧!

令费翔总保持着一份爆红之外的清醒。

他知道他想要的,绝不仅仅是名望与财富。

他想追求的,可能在姐姐离世的那刻就已经认定:

就是这短暂的一生,要抓紧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名声,他有了。

钱财,他也不奢望很多。

他要追逐自己的梦,哪怕是在没人认识的角落。

在百老汇,他与其他的新人一样,不过是个平凡的追梦人。

在别人不曾看到的角落里,他悄悄努力,期望有一天能够再次发光。

也正是在那里,他再次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追梦,并不会忘记过去。

北京亚运会时,费翔将自己巡回演唱会的收入悉数捐赠。

汶川地震,费翔也出现在了捐赠名单上。

他拥抱艾滋病患者,呼吁人们不要“恐艾”。

他没有过多的绯闻,也拒绝靠绯闻炒作自己。

有一年,他与范冰冰一起合作。

记者问他为何这么多年没有绯闻。

他回答说:“我唱歌时,希望别人就是听歌,演戏时,希望大家就是看戏,如果有很多戏外的东西,别人就会想到其他的,听不到你唱歌、看不到你演戏。不,我不想这样。”

费翔的专注,始终如一。

在混乱的娱乐圈,他守旧且坚持。

当他复出演戏时,别人问他复出是不是还有什么未尽的心愿。

费翔大笑起来:“我什么都有了,我很满意我现在的样子。”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似乎就是费翔精神状态真切的写照。

他毫不避讳地提及自己的年龄:“我62岁了!”

他总说:“我毕竟这个年纪了。”

但依然不影响他专注地塑造角色。

为了演好《封神》里纣王的角色节食、健身、塑形。

进入剧组后学习武术、马术和柔道。

他努力地呈现角色,电影上映后,更跟随剧组高强度地宣发电影。

他谈人生、谈角色、谈电影,但却拒绝绯闻的干扰。

他就像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侠客,外界赋予他的一切,他都知道。

但他依旧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江湖之中,不畏新挑战,不惧新征途。

“人这一生很短暂,我们应该大胆地去尝试我们想要尝试的事情。”

“要一直学习新的东西不断地尝试挑战自我。”

费翔,就是传说中的“内核稳定”吧!

六十二岁的他,早知自己繁华落尽。

但难能可贵的是,当他归来,故人依旧。

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里,他始终有一种淡定与担当。

就像他在《故乡的云》里朗声歌唱的: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时间的长河冲淡了他的年轻,却没有晦暗他的专注。

岁月的磨砺粗糙了他的皮囊,却没有抹杀他的善良。

人们总向往着舞台的新鲜,但谁又不缅怀那不忘初心的天真?

费翔走过半生,简单却有力地证明了一件事:

永永远远忠于内心的人,最终也活成了真真实实的自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剑客归来,本色依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号主:你好,我是昱子,一位话筒前的新闻人,一个曾经的高考状元,曾一线采访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担任广东新闻广播《今日世界》《侃侃三人谈》等知名节目的主持人。因为一个顽皮男孩与一个乖乖女儿的到来,我又获得了新的身份,包括母婴博主、心理咨询师、健康营养师、保险经纪人等,我关注与女人、孩子、老人相关的一切,如果我的文字与视频能令每一个人更好一点,便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个人的点滴成长,便是社会的真实进步!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关注我,你可以得到:


  1. 努力却不焦虑的育儿方法

  2. 跌跌撞撞却勇敢前进的生活态度

  3. 摆脱琐碎细节,实现妈妈的进化




孩子的成长史 | 妈妈的进化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