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活得更自由,直到比鸟更自由

俞飞鸿:活得更自由,直到比鸟更自由

WSJ中文版 内地女星 2023-11-22 21:11:01 36


很多人讲到俞飞鸿,无非一个字,美。也许在大众眼里,“不老女神”俞飞鸿早已被固定在某种特定的人设上,或温柔知性,或美好恬淡。实际上,她本人是最不在乎这些标签的那一位。什么“女神”、“不老”,她敢于表达各种观点,也大大方方谈过单身女性的性与爱,唯独不会为了满足他人期许而成为被设定好的人。






“皇后怕黑,即便是在白天的宫殿里,也要点上许多灯。”只是看到这一句剧本描述,俞飞鸿就决定接下《庆余年 2》里皇后这个角色。那是皇后首次出场,她是庆帝的正妻,也是太子的生母。她端坐在宝座上,手里拿着画卷,底下跪着一名宫女,身后则是无数支把宫殿照得发光发红的蜡烛。但威严与权势,并不能概括这位女性的一生。“她怕黑,在看到那一句之后,我突然很好奇,皇后为什么怕黑?” 带着这份好奇,俞飞鸿接下了这个原本戏份不多的角色。


诚然,剧本是一剧之本。但俞飞鸿所不满足的是,剧本所描述的往往是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人们会见识到一些人的某时某刻,却并不知晓她最初的模样。无论皇后还是别的什么人,时间线往往从她出场的那一刻开启,但在此之前,她从哪里来,她如何长大,在剧本尚未提及的日子里又经历了什么?“尽管皇后并没有很多场戏,我却常常追问,编剧也会给予我很详细的解答。就在这些一问一答中,皇后的前史在我眼前渐渐清晰。你知道,可能最终大家看不到这些,很多我追问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戏,但是知道这些以后,我会演得不一样,我会带着皇后之前全部的经历和感受去把她演出来。”





俞飞鸿喜欢研究人物的“前世今生”,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她对小说《银杏银杏》一见钟情。夜色微凉,银杏被月光照耀,一袭黑衣的僧侣,每晚会找一位姑娘喝茶。在一夜又一夜的试探和讲述中,姑娘了解了僧侣的前世今生,却不知自己就是他口中上辈子没有好好爱过的人。


俞飞鸿说:“打动我的并不是爱情,是错过。”她认为错过背后是一种生命的不确定性。在过于年轻的年纪,生活对她而言充满不确定性。“你能知道明天发生什么吗?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它让你活下去的瘾头也是这样的,让你痛苦,让你烦恼,或者让你不安定的也是这样的: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花了前后十年的时间,俞飞鸿才把小说变成电影。心血投入了不少,票房产出却不多。当时的俞飞鸿说:“我用了我最好的十年,做了一件最奢侈的事。”现在再看,俞飞鸿认为那并非失败。“每个年代都是这样的,谁拍的电影都有的赔有的赚。”用票房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这是俞飞鸿不能认同的事。





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许知远问她,为什么起点那么高,一上来就拍好莱坞的文艺片《喜福会》,后来却接了《小丈夫》这种比较“庸俗”的电视剧?俞飞鸿淡淡一笑:“我觉得那不是庸俗,而是通俗”语气一如既往地温和。正是通过那次采访,让许多人见识到俞飞鸿的另一面:不卑不亢,坚持原则。


那次节目过后,俞飞鸿并不感到生气。她说:“许知远老师是从男性的角度向一个女性提问,这本没有什么。男性与女性之间原本就很难完全理解,所以他有一些疑问,对我本人也有一些好奇。他很坦诚去问出来,也给了我充分的表达空间。我想说的是,圆滑的人更会在镜头前掩饰自己,去讨好观众,让自己变得讨喜。但许知远老师不是这样,他有什么问题就直接问出来,有什么感想就直接说出来。正因为这样的态度,我认为,那是一次平等、平和的沟通和对话。”





俞飞鸿亲近的朋友会形容她其实是个很“轴”的人,因为她会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呈现一切事物本来的面貌。事情本身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仅还原自我,也还原真实的他人,这就是俞飞鸿式的执拗。





造型师王靖第一次见俞飞鸿,是十四年前。“在那之前我就看过她演的《牵手》了,所以一接到给俞飞鸿做妆发的任务,我在心里铆足了劲儿,一定要把心目中的女神画得美艳动人。”王靖说十四年前女演员之间都流行戴漂漂亮亮的假睫毛,结果见了俞飞鸿,她第一句说的便是:“不用戴假睫毛”。





“她说就想简单画画,自然就好。结果我当时心里还有点懊恼,感觉自己空有一身劲儿没处使。”王靖是完美主义者,在后来长达十四年的合作里,有时他会因为追求完美,把刚做好的发型拆了又重做,这反而会让俞飞鸿感到着急。“她着急的时候说话也是慢条斯理的,嘴里念叨着,哎呀不用拆、不用拆,你干吗拆掉,刚才不是挺好的嘛。”比起容貌焦虑,俞飞鸿更在意的是,不用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反复折腾。


只有一次,俞飞鸿真急了。那时她在拍电视剧《东方战场》,演的是宋美龄。每次拍戏之前,俞飞鸿都习惯把要拍摄的内容在心里过得滚瓜烂熟,台词默好,情绪酝酿好。她是摩羯座,习惯事事计划万全,这样等真做起来才胸有成竹,云淡风轻。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员工把戏份搞错了,当天要拍摄的不是她所准备的内容,而是 1943 年,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英文演讲。稍稍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明白这场戏的分量有多重。原本,俞飞鸿早把她所以为的、当天要拍摄的内容给准备好了,临场才知道戏份换了,还是大段、大段的英文演讲。


“她到了现场,有二十几分钟调整发型和换服装的时间。我知道她当时心里应该很着急,我们都特别着急,但看起来,她还是很沉着,说要一个人准备一下。”王靖当时负责清理现场,他眼看着俞飞鸿自己待了十几分钟,然后走出来快速调了一下发型。结果,那场英文演讲的戏拍得特别顺利,镜头前的宋美龄一口流利英文,沉着自信,演讲完毕,掌声雷动。没人知道,在俞飞鸿为自己要的那十几分钟里,她是如何一边克服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一边把整段演讲台词快速背下来,又找回那个看起来准备万全的自己的。“开机时她就跟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样,把戏份很顺利地拍掉了。”





这几年,俞飞鸿接戏不多。她从不主动制造话题,也因此在大众眼里多了几分冷清和神秘的气质。实际上,私底下的俞飞鸿只是一个简单的宅女,在家拾掇拾掇杂物,购置了一台好音响就急着唤亲友来唱 KTV。她没有秘密,甚至记性也不会太好。一位曾经租过俞飞鸿房子的普通租户说,只觉得她是很好的房东,“从不涨钱、从不要账,感觉她好像已经把这套房子给忘了。”


在王靖的观察里,一个人待在家的俞飞鸿,很喜欢捣鼓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实验。“她会说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在化妆品里放点凡士林,保湿效果特别好!” 她研究中医,研究民间土方,还把珍珠粉加进面膜里。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分享生活里的新发现和遇到好事时的开心。“她说我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接了一个一直很喜欢的角色!”说完就笑,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一样。







俞飞鸿口中那个“一直很喜欢的角色”,就是张爱玲笔下的姑妈。她对张爱玲一直喜爱,甚至痴迷。在不被允许看闲书的少女时代,她开始看张爱玲。张爱玲说,独处,是一个人最昂贵的自由。年轻时的俞飞鸿想要这份自由,所以一次又一次尝试冲破当时既定的生活状态。


面对采访,俞飞鸿坦言——不喜欢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候就是不开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还没长大,没找到真正的自己。那种痛苦不是说谁害你,或者你遭遇了什么不好的事儿。它就是生命本身的痛苦,你会无来由的不快乐,所以要一直找,一直找,从少女时期找到青年时期,一直到现在。终于有一天找到我是谁,我要什么,明白快乐是怎么来的,心态稳定了,也自由了。”





一直以来,俞飞鸿追求的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内心成长的完善。她说:“我最焦虑的时候,是自己性格还不能建立完整的时候。我小时候家教比较严,特别不会说不,不知道要怎么回绝别人,觉得不好意思。我真正感受到成功,不是事业上取得什么成绩,而是当我的性格建设完整的时候。那个时候,哇,突然就松了一口气。你所有的表达都是自由的。该如何去表达快乐、表达开心、表达不满、表达愤怒,这都是人的一种能力。年轻时候的我,是缺少里面好几种的。现在的我,学会了自由去选择:什么我喜欢,什么不喜欢。我学会了分辨,学会了拒绝。我觉得我成长了、完整了,这就是我觉得最成功的时刻。”


“呆萌、执着、宅、偶有顿感、慷慨、笑点低……”这是经纪人祁女士眼中的俞飞鸿,她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并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双脚不踏四季尘的“仙气”。“我可能是一个工作最轻松的经纪人,因为几乎没什么要争取的,我们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顺水推舟。”祁女士感慨着,这在一个演员身上其实挺难理解的。演员身处名利场,而经纪人则势必要考量市场与商业的种种问题。幸运的是俞飞鸿与祁女士性格合拍、三观一致。祁女士说:“我理解她不是一个跟着变化而变的人,内心秩序特别清晰。她对自己很了解,有很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特质决定了她几乎没有内耗,所有决定也很果断快速。”“她可能是一个摩羯座的极致,有自己的小宇宙,且在之中永远自得其乐。”





问俞飞鸿最近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俞飞鸿笑笑:“我反而在尝试断舍离。”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俞飞鸿的生活本身已经足够简单。断舍离不一定是看得见的,更像是一种随心所欲。断掉那些不太情愿、不太确定、不太必要的一切,可以是某一个东西,也可以是某一种情绪上的包袱。


那么俞飞鸿有她自己特别痴迷、无法割舍的事物吗?俞飞鸿想了想,“痴迷?我对生命本身,最痴迷。”在生命长河中,很多细细小小的体验,足以支撑起一个人一生的情致与感动。“就好像拍杂志,我会身上穿着平时不会穿的衣服,脚下踩着从来没试过的鞋子,做了我自己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造型。”俞飞鸿说她拍戏不紧张,但拍杂志有时会紧张,也有手脚不知道该往哪儿摆的时候。可是等照片出来的那一刻,连自己都会感到惊讶:“哎?原来这就是我,还可以有这样的状态!” 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感受种种不寻常的细节。所有这些发生在日常里的新鲜感,早已足够让人痴迷。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