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他妈的生活,操

操他妈的生活,操

3号厅检票员工 内地女星 2018-07-25 21:57:57 684




写在前面


今天的标题是我看《大象席地而坐》时在心里默念了好几次的话。


老实说,《大象席地而坐》这篇影评文从我来FIRST青年电影展的第一天就在脑子里转了,我给他预设过无数个标题。

 

可这些标题却又都在那四小时的放映里被炸成了一个又一个狗屁。

 

最后就只剩下今天标题里的这一句垃圾话,不停的在我大脑的沟回壑里,撒泼打滚。



《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叫胡波



如果有关心中国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因为一些事情他已经走了,自杀。

 

这是他的处女作,同时也是遗作。

 

我去年的时候见过胡波。

 

是在FIRST青年电影展当志愿者的时候,恰巧被安排去跟了训练营,胡波是学员之一。

 

因为普通志愿者身份,加上工作list要求我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导师贝拉塔尔身上,所以哪怕到影展闭幕,我和每个学员都谈不上有什么交际,甚至交谈。

 

胡波也不例外,要说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我对他的印象更深一些。


松松垮垮的短裤,一双人字拖鞋,一头长发被扎成了一个小马揪,不怎么说话,鬓角的头发也总是被西宁的妖风吹得飘来飘去。

 

“这哥们真像个艺术家”

 

这话好像有些给他贴标签的意思,但第一回见到他,这个念头就是直愣愣的跳出来了。



再后来就是去西宁郊区勘景的那辆大巴上。

 

我拿了个小板凳坐在过道上,两边都坐满了学员,大家都被西宁突如其来的高温折腾的有些吃力,胡波坐在靠窗的地方托着头盯着路边不断后移的枯树。

 

我递了防晒霜给了后排的几个学员,只有胡波没要,说了声不用后就又把头别回窗外了。

 

枯树没了,他开始看路灯。

 

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我突然觉得这个扎辫子的哥们,挺不一样的。

 

我还记得去年老爷子给的训练营拍摄命题是“午餐晚餐”。

 

当所有人都在用现实主义去对准极致日常的时候。

 

胡波却拍了一出超现实的末日食人,没想到贝拉塔尔特别喜欢,在课上还夸了几次。


大意是说,他未来会很棒。

 

但是谁也没想到,未来还没等来,仅仅是几个月后,等来了胡波的死讯。

 

他到底为什么自杀,再去追索其实已经显得有些无意义。

 

特别是在他给我们留下的这部电影面世之后,如果我们再去执着于那些截图和所谓真相,是不是显得有些无知?

 

所以,就这样吧。

 

我们抛开所有阴谋阳谋,仅仅就是席地而坐,聊聊他的电影就好。

 

《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很长,四个小时。

 

相对应的,作为支撑,里面的叙事自然很难作简。

 

四个故事,四条线,并进,交织,散开,再聚拢。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主角,四个主要人物相互串联,四场人间悲喜互相映射。

 


“于城”


故事发生在冬天,一座河北小城,井陉县。

 

这是个真实的地方,真实到你用输入法就可以直接把它打出来,像是这个魔幻现实故事里的一个现实主义托底。

 

故事开场是一段有些怪诞的独白。

 

“满洲里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它他妈就子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时候也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在讲这话的人叫于城,是个混子,他身上正在发生一场惊悚的偷情游戏。

 

偷的是兄弟的女人,现在他正躲在房间的角落里,什么表情也没有,好像本来就在等待突然提前回家的兄弟发现自己。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压垮那个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推门进来的一分钟里,没有争吵,没有拳脚,于城只是眼睁睁的看着他走向窗口,然后纵身一跃。

 

八楼,当场毙命。

 

于城本来想出去躲躲的,但电话响了,里面传来了母亲尖利的咒骂,“你个不要脸的东西,你弟弟被人推下楼梯,成了重伤你不管吗?”

 

“操”

 

于城突然不知道是该躲还是该迎头上了。

 

抬头,窗外依旧雾蒙蒙的,他都快想不起这座城市已经多久没有出现阳光了。

 

而整个故事也随着这个纵身一跃开始疯狂下坠。

 


“韦布”

 

韦布一直觉得这座城市快死了,奄奄一息,人们带着口罩和围脖在街上匆匆赶路,一个着急又傲慢的妇女在到处向路人询问有没有看见自己的狗,却不见谁抬头搭理。

 


今天和之前的每一次都一样,韦布被暴戾的父亲赶出了家门,在父亲的眼里,韦布“和门口的垃圾桶一样恶心”,这他都早就习惯了,“也许他没说错呢?”

 

毕竟连他的教导主任都说,“你们这群人在全市最烂的高中,别做梦了,你们毕业后会有一半的人去市场卖烤串。”

 

但今天韦布不想去想这些,因为他好像杀人了。

 

这件事本来和韦布没关系,不过就是好友被校霸怀疑偷了手机,韦布知道他没偷,便答应帮他站台壮胆。

 

好像所有的不小心都发生在胆战心惊之后,校霸在和韦布的推搡中不小心从楼梯上掉了下去,后脑坐地,一地的血。

 

“快跑”

 

这是韦布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也是唯一的念头,

 

他知道校霸有个混子哥哥,不会放过他的,况且在这座小城里,弄死一个人不算什么大事。

 

可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只是突然想到了满洲里的那只大象。

 

“哦,那就去看看吧”

 

但在离开之前,韦布想再见一面黄玲。




“黄玲”


黄玲知道韦布喜欢她,但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韦布。

 


她觉得自己很恶心,这个词每天都会出现在她妈妈的嘴里,同时出现的还会有婊子之类的近义词。

 

黄玲的妈妈从爸爸走后就得了躁郁症,每天都要对着黄玲大骂一遍,有时候仅仅是因为黄玲把她买的蛋糕弄花了。

 

大概也是因为父亲的抛弃,黄玲喜欢比自己大的男人,比如那个和自己暧昧了很久的教导副主任,尽管他已婚。

 


“老人”

 

老人其实已经都快记不起今年自己多大了,也记不清自己睡在阳台有几年了。



家里房子很小,高企的房价让他和儿子的一家三口一直龟缩在同一个屋檐下。

 

但最近情况开始起了些变化,儿子说的很含蓄,但老人大概听得懂,孙女要上学了,他们想把这件老房子卖了,给孩子买个学区房,然后把自己送去养老院。

 

他不想去养老院,却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底气去拒绝。

 

只得胡乱扯了一句“养老院不能养狗,去了我的狗怎么办?”

 

狗,成了他在这个家最后的尊严。




这是这座小城里四个人的境况,却也只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200分钟里,每个人都像是在等待一个撑不下去的点,一个对别人动手,或者对自己动手的导火线。

 

也许那个点只是一件小事,但也是尖刀离心脏的最后一厘米。

 

韦布知道了手机真的是他朋友偷的,他背叛了他,连正义都不属于他了,什么都没有了。

 

黄玲被校霸拍下了和副主任在ktv约会的视频,手机被偷后,视频也被传到了学校的每一个群里,一切都完了。

 

老人的狗被那个妇女走丢的狗咬死了,他在这个家继续留下去的理由没有了。

 


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弹簧,在这四个小时里,一点一点的被压到无法喘息。

 

胡波没有让他们四个见到的阳光,也拒绝在这四个小时里出现阳光。

 

甚至为了制造疏离和陌生,他们把整部片子的背景和次要人物大量虚焦,让每一次对话都变的不可调和,每一份关系都显得不堪一击。

  


到这里为止。

 

《大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上的“丧”,而是扩展到了对整个社会环境,人与人关系的不信任。

 

里面被塞满了泼妇,混蛋,狗逼,数不尽的压抑和冷漠,你能在电影的每一分钟感受到近乎锁喉的绝望和失语。

 

但弹簧始终是弹簧,在电影第200分钟的时候,四个人开始了对一切的反弹,压抑有多猛烈,反弹就有多剧烈。

 

子弹,咒骂,暴力,欺骗。

 

每个人都迎来了专属于自己的那个发泄词。

 

电影也开始了一场近半个小时的大爆发。

 

你仿佛在这半个小时里真的听到了一声接一声的象鸣,在枪响中,在脏话里,在两记闷棍,一场欺骗里肆意鸣叫。

 


但电影的高明却远远不止于此。

 

即使这200分钟已经让故事成了一团布满利刺的乱棘,但胡波依旧想要用最血淋淋的方式去理顺他们。

 

所以,四个故事也在最后30分钟走向聚拢,剩下来的三个人结伴踏上去满洲里看大象的车。

 

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这不是一种强制和解,也不是对悲观的放任,而是在扒开生活的骨质肌理,看见真相后,让主角们继续背负着活下去,走下去。

 

用这样一种罗曼.罗兰式的英雄主义,去消解掉前200分钟的下坠。


 

我们总会发现,猴子笼根本就没有猴子,满洲里也没有大象。

 

我们无力改变太多东西,我们看着那样的天,喝着那样的水,扎着那样的疫苗。


我们看不见星星,就像我们不被允许拥有理想主义那样。


我们无法看到我们想看的,无法说出我们想说的。


我们被误会,被忽略,被钳制。


我们阻挡不了楼房在轰鸣中倒塌,又在恶臭中建起。


我们阻挡不了远方的藏羚羊被杀,丹顶鹤被击落。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甚至不知道该去责怪谁把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脓疮。


我们只能呕吐,不停的呕吐。


最后

 

可是,尽管这样。


我们不还是得一边假装热爱,一边继续活下去,对吧?



音乐/李志-这个世界会好吗?

配图/《大象席地而坐》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