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家庭
斯琴格日乐、宝音德力格尔家庭居住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斯琴格日乐是乌拉特后旗蒙医院的一名蒙医大夫,丈夫宝音德力格尔是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民警,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呼和浩特读书,儿子在乌拉特后旗三完小读书,平日妻子和儿子在巴音宝力格镇居住,丈夫在潮格镇工作,虽然这个家聚少离多,但是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家庭生活和和美美。2019年,斯琴格日乐、宝音德力格尔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全区“文明家庭”。
斯琴格日乐、宝音德力格尔一家。
宝音德力格尔因工作繁忙,平时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他把更多的爱和精力都给了辖区的困难群众。2012年秋天,宝音德力格尔突然带回家一个头发凌乱、衣着破旧的小男孩。斯琴格日乐问他是谁家的孩子,宝音德力格尔说:“他是辖区一个困难户的孩子,母亲患有精神病,在潮格镇汽车站捡垃圾。父亲常年在外打零工,很少回家,所以孩子没人照顾。他已经10岁了,可是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我想让他在巴音镇从一年级开始读书。”听完丈夫的话,斯琴格日乐有点不情愿地收留了这个孩子,不过斯琴格日乐很快就想通了,如果不收留这个孩子,他将错过最佳的读书时间,很有可能会走弯路。经过他们和旗教育局联系沟通,孩子顺利进入乌拉特后旗二完小一年级读书,从此便和他们一起生活,成为了他们家庭的一员。一晃12年过去了,孩子已经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2024年考取了包头铁路职业学院,看着他一步步成长,斯琴格日乐一家内心也感到很欣慰。
困难户董先枣是一个智力有残疾的妇女,早年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女儿和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后来女儿为了生活外出打工,董先枣带着身体残疾和智力障碍的儿子一起生活,快20岁的儿子一直没有户口,经常在外小偷小摸,时不时到处惹事。宝音德力格尔了解到这种情况,主动帮助她儿子办理了户口,并为他们申请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2018年秋天,董先枣的儿子带着母亲去派出所找到宝音德力格尔说他母亲心脏不舒服,宝音德力格尔当即给斯琴格日乐打电话,商量让董先枣到巴音镇看病。宝音德力格尔给了他们100元路费,让母子二人到蒙医医院找斯琴格日乐。通过检查,初步诊断董先枣患有轻微心脏病,斯琴格日乐给她开了一个星期的蒙药,帮她付了药费并详细给她说了服用方法。夫妻俩又和潮格镇政府联系,想办法帮助她们母子,在政府的支持下,董先枣母子在潮格镇有了比较安稳的生活,她的儿子不偷东西了,也不打架闹事了。看到他们母子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斯琴格日乐和丈夫的心里都暖洋洋的。
为了更好帮助潮格镇的牧民,2019年,宝音德力格尔创立了宝音志愿者服务协会,协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会员189名、爱心人士300余人。志愿者服务协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努力为潮格镇的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21年春天,潮格镇的牧民赛朝鲁向宝音志愿者服务协会求助,赛朝鲁家里圈养牲畜的围栏损坏严重,维修网围栏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由于近几年牧区干旱情况严重,赛朝鲁家背负贷款,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饲养牲畜的补料,如今实在无法再拿出维修网围栏的费用。宝音德力格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动员志愿服务队一起帮助赛朝鲁一家渡过难关。宝音德力格尔一家和志愿者们用协会资助的1600多元购买了网围栏、三角杆等材料,帮助赛朝鲁将损坏的网围栏维修好。宝音志愿者协会成立后,时刻关注着牧区的困难家庭,发动身边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到援助困难群体的公益活动中来,解决牧民群众的各种困难,为边陲小镇的安宁和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斯琴格日乐、宝音德力格尔一家持续多年坚持参与公益事业,先后资助困难牧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50多人。多年来,这家人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尽他们所能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相识是一种缘份,爱是一种默默的坚守,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我们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文明友善。”这是斯琴格日乐说的最多的话。
答案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