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画影业与叶伟民的“争气机计划”,要创造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工业革命”?| 独家

开画影业与叶伟民的“争气机计划”,要创造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工业革命”?| 独家

娱乐独角兽 港台男星 2017-09-25 23:28:42 510


 

对内地观众来说,叶伟民是一个些许陌生的名字,但提到《人在囧途》、《京城81号》,一定有绝大多数人都看过,这两部电影正是由来自香港的资深导演叶伟民所执导。


 ▲叶伟民

 

作为最早北上进入内地拍片的香港导演,叶伟民在与陈可辛和陈德森合作接连拍出《投名状》及《十月围城》两部非常成功且有重要意义的合拍片后,独自执导了一部与自己过去生活状态和经历完全不同的影片《人在囧途》,以公路片的形式描绘出只有内地存在的“春运”浮世绘,真实地再现了“全球最大的人口迁徙”里会遇到了各种囧事,能唤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同时,香港导演对内地生存状况的了解与感慨令业内也颇为惊喜。

 

此后,叶伟民就深扎在内地进行电影创作,和大多北上的香港导演一样,在内地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创立自己的工作室,拍着已经不再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合拍片”。今年春节档,叶伟民执导的《决战食神》上映,这是他为传统佳节“量身定制”的合家欢影片,在暌违该类型许久转而拍摄了多部“鬼片”后,叶伟民回归到内地观众对其最为熟悉和喜爱的类型中,无疑也是在《人在囧途》七年后,其对市场和观众期待下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争气机计划”没有完全的电影新人,

叶伟民是在寻找伙伴共同完成梦想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由开画影业发起、微影娱跃影业联合发起的“亚洲青年导演训练营争气机计划”(简称“争气机计划”)启动,开画影业CEO许一顶为发起人、微影时代高级副总裁杨丹为联合发起人,而加入开画影业担任艺术总监的叶伟民成为该计划的实战导师。


 ▲争气机计划概念海报

 

争气机是“蒸汽机”的谐音,带有较为浓重的工业属性,蒸汽机是上个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全新的纪元,许一顶和叶伟民借用“蒸汽机”为新项目命名,是看中了其“变革”意味,是想通过“争气机计划”培养发掘一批有特点、有态度的新电影人,共同提高中国电影的工业标准,制造出一些有“变革”意味的作品,为中国电影开辟出一条新的创作路径。

 

这看起来似乎和国内许多“新导演扶持计划”没有不同,但对叶伟民,这个他从事电影一直以来的梦想和他还在香港时就坚持做的事情,令“争气机计划”在本质上与其他导演扶持计划区别开来。

 

叶伟民在电影行业中已经闯荡了三十多年,从早年《百变星君》、《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到之后的《友情岁月山鸡故事》、《安娜与武林》,一直到《投名状》、《十月围城》,他见证着香港电影的兴盛到衰落,也亲身经历了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从合作、融合到化一的整个过程,尽管叶伟民自己还谦卑地表示他其实并不算很“资深”,但能够成为这个对中国电影史有着深远影响的过程中弥足珍贵的一份子,叶伟民的资历和实力可见一斑。

 

叶伟民全面进军内地发展近10年,之所以说《投名状》和《十月围城》有着重要意义,就在于这两部由叶伟民参与的影片是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里程碑式作品,在时间上正是从合拍探索阶段到成熟运作的转变节点。


 ▲叶伟民出席争气机计划启动仪式

 

如今很少再见到“合拍片”的字眼,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已经融合成为“华语电影”,过去港片的精神和故事核也和内地的环境与现状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电影语境,过去的香港电影人在新的语境中创作,也不再有地域的局限和影射,观众也渐渐习惯看到这种新形态下产出的华语电影。

 

也许无法定义谁是这个全新电影语境的创造者,但可以确切地说叶伟民是用其创作的先行力量,是为目前十分成熟的机制和方式付出了不少。正是如此,叶伟民一直在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一起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着,“争气机计划”的出现与叶伟民内心的渴望完美匹配。

 

与其说“争气机计划”是“亚洲青年导演训练营”,倒不如说这是叶伟民在寻找伙伴与他一起完成梦想,因为“争气机计划”中的扶持对象,都是在行业中已经有相当多经验的电影从业者,比如摄影、剪辑、副导演、场记、演员等等,在叶伟民眼中这些所谓的“新人”在某一方面都要比他更有资历。

 

叶伟民从香港到内地,经历过电影市场太多的改变和变动,他清楚地知道目前电影市场缺少什么,也明白要填补这样的空缺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是“争气机计划”备受期待的原因之一。

 

叶伟民用“保护”来形容该计划里他所做的,对于一部电影,除了导演、制片人、演员,还有太多幕后的工作人员以及最重要的投资方,作为一个成熟的导演或是制片人,是应当理性且全面掌控一部电影从内容创作到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争气机计划”在叶伟民心中其实就是在保护新导演和投资方。

 

“降低风险,达到目标”是争气机计划进行中重要的一点,“过去在香港拍一部电影,大概人就足够,而像《投名状》整个剧组有600多人,对导演和制片人来说,这要考虑太多因素了”,叶伟民认为争气机计划其实是给不同岗位的电影人提供一个新的、现有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地自信去发挥所长,比如导演、制片、摄影、剪辑等等,是用“项目”去培养,并不会离开电影工业。


 ▲争气机计划合作导演成员合影

 


在全亚洲寻找适合的人选,

实际是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互换

 

“年轻人争口气,机会就来了”,这是叶伟民自“争气机计划”启动以来,最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所说的“年轻人”不是年纪小,而是经验或资历少,他一再强调“争气机计划”中的新电影人没有绝对的新人,都是在电影的各个行业里工作过很长时间的人,“争气机计划”是提供给他们一个机会,与叶伟民一起完成自己的梦想。

 

叶伟民拿“争气机计划”中的合作导演柯有伦举例,观众对柯有伦的了解更多的是柯受良的儿子,一名歌手,但他其实在电影行当里已经闯荡了有二十年,做过演员、配乐、副导演等等,对电影的制作流程非常熟悉,也知道作为导演在拍摄现场应该如何去指挥和操作,并且柯有伦身上具有的“青春、动力和速度”是一个很成熟的电影资源,叶伟民看中这一点,想着与柯有伦合作,将其身上的素质化作电影元素,成为一个新类型。

 

从叶伟民对柯有伦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争气机计划”中的人才选择标准,一个是身上具备现成的资源,另一个是能够合作创作出新的电影类型。

 

叶伟民自己就是电影类型探索的爱好者和先驱,他很少重复自己拍过的类型,因为在他看来,下一部作品是很难超越上部作品的成功的。比如《人在囧途》开创了内地公路片的先河,尽管之后有太多影片借鉴和模仿,但叶伟民自己没有再拍过公路片;《京城81号》是国内第一部3D惊悚片,叶伟民也透露当初决定拍摄这部影片就是为3D,他从未挑战过的技术,而影片口碑和票房的成功也证明叶伟民的这次尝试是值得的,后来也没有再拍这样题材的影片。

 

因此作为“争气机计划”的实战导师,他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首先要考量的是是否能够制作出华语电影少有或没有的类型,“我们应该考虑内地缺什么类型,而不是需要什么类型”,叶伟民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市场和大盘虽然相当繁荣,但就电影本身,有太多类型亟待开发,加上叶伟民自己对电影新类型的渴望和喜爱,这就成了他选择伙伴的关键因素。


 ▲许一顶、叶伟民同柯有伦(中)在鹿野高台合影

 

另一方面,“争气机计划”里没有绝对的电影新人,也证实了叶伟民在考量合作伙伴时,对其既有资源的重视。“我找的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实际上是在工业上的,每个人都带着资源进来的”,并且“争气机计划”是放眼全亚洲的,在北京电影节启动仪式上公布的合作导演里,就不只有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的电影人。

 

叶伟民坦言其实现在已经和泰国的很多广告导演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首先是对方会看中中国的市场,希望借这个计划进入到中国市场中,其次由于国外的电影人有着一些国内电影人不具有的资源,与之合作,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也是通过该计划进行的一个互换,即中国电影人也能够进入到国外的市场中去。

 

尽管目前还在初步的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型,但在叶伟民心中,这不是“幻想”,而是一个“梦想”,因为电影一直让他感到“不安”,所以叶伟民不会停止脚步,而是一直在电影的路上行走着、探索着、开拓着。

 

他希望“争气机计划”能够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和心愿去一步步实现,就像他始终爱着电影一样,用“回到初心”的心态去对待这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想做到尽善尽美。

 

“争气机计划让我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们让我能够在电影里走地越来越远。”叶伟民看争气机计划时,怀着由衷的感谢,不是为其帮助自己实现更多的梦想,而是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中国电影贡献着微薄力量。


 ▲许一顶(左二)、叶伟民(左一)在泰国

 

这其实也是“争气机计划”的目标,借用工业革命的词汇旨在以“变革”的态度对中国电影行业做出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在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中国电影越来越好时,“争气机计划”是想用一个对市场没那么主流,对电影理念没那么契合的新的思维进行一系列创新和改造,在慢慢发展中能为中国电影带来一丝些许的“工业革命”。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应聘简历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可扫我

微信号:yldjskf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