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等二十人入选首届江苏最美工匠

陈昊等二十人入选首届江苏最美工匠

江苏工人报 内地男星 2023-10-26 10:30:17 81

近日

首届“江苏最美工匠”

评选揭晓

省总工会推荐的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南京供电分公司

高级技师陈昊

入选“江苏最美工匠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十四研究所

电讯装配高级工

孙明月入选

“江苏最美工匠”提名奖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省总工会今年起联合组织“江苏最美工匠”评选活动,每年面向全省各行各业从事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工作的技术技能劳动者,评选“江苏最美工匠”20名、“江苏最美工匠”提名奖20名。




“江苏最美工匠”
“江苏最美工匠”主要从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奖励获得者,江苏技能大奖、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省委省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奖励获得者中产生。


“江苏最美工匠”提名奖

“江苏最美工匠”提名奖从获得过省级部门、市委市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奖励的技术技能劳动者中产生。参评对象需在江苏省工作满3年以上,且每年实地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重点考察其近5年的主要情况是否充分体现“五美”:品德高尚美、工匠精神美、爱岗敬业美、创新创业美、社会形象美。



陈昊18年如一日扎根变电运检基层岗位,秉承“技能报国”理念,勤于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授权国家专利1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30项。其中,2021年获评全国总工会工人创新最高荣誉——第六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工匠、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技能大师、国网首席专家、国网工匠,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是江苏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电力标准化先进个人。



今年36岁的孙明月,一直从事军工雷达产品电讯装配工作,是多型国家重点雷达项目的电装负责人。她多次参与“国庆阅兵”“载人航天”等重大保障任务,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在高密度电源装配技术领域成绩卓越,攻克大热容、多层PCB结构汇流板焊接、狭小空间多层布线、低电压大电流高绝缘性装配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高密度电源装配技术从无走向成熟。先后完成技术革新3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记者发现,评选出的20名“江苏最美工匠”,包括邓建军、孙景南、黄强、周士皆、沈春雷、凌建军、夏伯党等,都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他们长期奋斗在一线,具有业内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在创新攻关、带徒授艺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躬身践行和发扬传承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匠心担当。


他,执着创新攻关

带领团队长期钻研

变电智能运检技术

扎根一线18年

拿下120项国家专利


一起来看

“江苏最美工匠”

陈昊的故事



陈昊(左一)带领团队执着创新攻关

在国网南京供电公司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陈昊正带领团队成员改进变电站断路器潜伏性故障预警系统不停电施工工法,进一步提升变电站断路器智能运维水平。

陈昊是国网南京供电公司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的变电二次运检师,43岁的他目前已是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专家和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等多个工作组专家。工作18年来,他围绕现场技术问题创新攻关,持续推进变电站运检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多项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变电站智能化检修调试、断路器故障诊断等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陈昊获国家专利120项、省部级科技奖项30项,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工匠、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加身,最近又被表彰为“江苏最美工匠”。

着力提升变电二次运检效率

近年来,海量感知电子设备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带来挑战,也对变电站运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2014年,为了解决设备智能运载、检修策略优化等问题,陈昊牵头成立了质量管理攻关小组,开始研制变电站二次设备智能化载具及与其配套的智能化继保调试平台。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陈昊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做了大量调研,创新采用了实时倾角量反馈控制方法等手段,攻克了现有变电站设备检修调试装备不足、现行调试算法不够精确等难题。

2017年,陈昊带领团队成员成功研发出了嵌入智能化继保调试平台的变电站二次设备智能化载具样机,并在500千伏东善桥变电站试点应用该载具。此后,东善桥变电站的保护装置调试效率大幅提升,变电站电气设备可靠性也有所提高。

2020年3月,以该载具为核心内容的创新成果——“变电站智能化检修调试平台的研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如今,“变电站电场强度测量装置”等创新成果先后在千余座220kV及以上变电站实际使用,累计多送电约3.49亿千瓦时。应用推广遍及十余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化工、交通、建筑等十余个外行业单位。基于创新成果生产“小电流测量装置”等产品3种,实现在山东、安徽等多个省份的产品售卖。

让高压断路器潜伏性故障无处遁形

高压断路器作为控制、切换电能的重要设备,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其可靠性对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或二次回路故障等难以靠检查外观来发现,具有很强的潜伏性。如果运检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这些故障可能引起断路器爆炸,威胁人身安全。陈昊一直在思考能否研发一种可以监测高压断路器潜伏性故障的装置。

2013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昊从心电图检查中汲取了灵感。随后,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克服试验条件有限、生物干扰等因素,完成了前期规划、仿真模拟、试验平台搭建、仿真数据对比分析、模拟试验等工作,创新研发出断路器潜伏性故障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攻克了断路器机械故障监测、外绝缘故障监测、回路故障监测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变电设备智能运维与数字化检修的双重突破。

2021年,断路器潜伏性故障在线监测装置及配套系统继中国专利优秀奖之后,获得第六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近期,我们在220kV高旺变电站完成了高压断路器潜伏性故障预警装置的全站所有220kV断路器间隔的不停电安装,相关技术已形成标准化技术规范,即将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标发布。”陈昊告诉记者。

带动人才集聚形成创新高地

多年来,陈昊创新研发了许多具有较高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成果。在陈昊的带动下,许多同事加入创新队伍,和他一起动手搞发明。

2016年,陈昊创新工作室成立,持续吸收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的一线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加入。陈昊每周组织一次专业知识学习,每两周组织成员共同围绕创新课题开展“头脑风暴”,每月召开一次研究进展汇报会,组织大家共同探讨研发过程中碰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在陈昊指导下,工作室成员陈玮光完成“数字式带电体特征量监测分析平台”“高压断路器寿命评估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创新项目,并获得省部级(行业级)及以上奖项5项,拥有国家专利授权4项,发表论文5篇。

截至2022年年底,陈昊创新工作室已有22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完成了38项科技创新成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2项。工作室成员中有8人获评国网系统各级专家,4名徒弟成为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建成了一支多层次梯队化的技术创新团队。

作为国网公司优秀培训师,陈昊主讲的国网首席专家讲堂系列课程《电网典型故障案例分析》《继电保护专业作业工序风险库讲析》长期在“国网学堂”专区播放,学员覆盖全国网系统,听课人次超30万。他还进一步组建公司的跨区域联合创新联盟,作为核心工作室带动省内13个地市的29家工作室开展联合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共完成创新成果56项,在生产一线掀起了你追我赶的创新热潮。(记者 谢丹娜)


来源:江苏工人报

编辑:刘慧

复审:罗刚

终审:鲍晶


热门活动推荐






热点视频推荐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