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叔圈顶流的养成

于和伟:叔圈顶流的养成

娱理 内地男星 2023-10-31 22:18:37 37

所到之处常有新梗诞生、宣传期在个人微博和采访里的输出纷纷冲上热搜、微博评论区里云集了不同属性的粉丝……集结了这些特性的艺人往往会被划到流量艺人阵营。

而最近和流量二字产生关联的竟然是演技派“老戏骨”于和伟,在“叔圈”这个概念诞生了几年后,今年52岁的于和伟以#于和伟 叔圈天菜#的高位热搜证明了自己经久不衰的魅力。

于和伟怎么突然成为叔圈顶流了?带着这个疑问,娱理工作室在电影《二手杰作》的宣传期见到了于和伟,30分钟短暂的聊天之后,我们找到了答案。


 演技+智慧

“叔圈”的立圈基础,大抵就是出众的业务能力,以及岁月沉淀后的那一份人生智慧——这是半小时的聊天中,“叔圈”代表于和伟给娱理工作室的一大感受——他聊起表演、聊起生活时总是侃侃而谈、言之有物,全方位地展现出“中年得粉”的原因。

作品和优秀的表演是一切喜爱的基础。出道24年的于和伟在观众心中一直是品质演员的代表,往近了说有《坚如磐石》《悬崖之上》《觉醒年代》这样的代表作,往远了说还有为他带来“主公”这一昵称和“接着奏乐接着舞”这一热梗的出圈角色刘备。


在前几天的推送中,我们聊过演员到最后拼的是理解力这一话题,而于和伟能不断奉献好作品,正是因为他对表演、对戏剧有很深入的思考。

以于和伟最近监制和主演的《二手杰作》为例,影片最后的那场坠楼戏就是于和伟自己加的。

在原剧本中,于和伟饰演的马寅波本打算跳楼寻死,后来在劝说别人不要寻死的过程中与自己和解,也顺利救下了寻死的小姑娘,但于和伟建议,最后加一场马寅波的坠楼戏,增加剧作的荒诞感,“当他意识到自己跟自己和解了,他完全可以走下大楼的平台的,但是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这么荒唐,他就下去了,这个电影就是要意想不到,让观众的心刚刚上去了,忽悠又下来,我想说有的时候生活也是这样的,最后你要有一个急转,你要有一个意外,你要有一个意想不到,这个东西可能才会让人去思考。”


坠楼戏里于和伟想到的是生活有时候就是如此出其不意,在另一场和倪虹洁的吵架戏里,于和伟同样加入了生活经验。两夫妻本是为儿子封笔了不写书了而吵架,结果吵着吵着开始吵起来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这场戏被很多观众评价吵出了真实生活的窒息感。

于和伟说,这场戏其实就体现了何为荒诞讽刺喜剧,“有人说生活永远比戏剧荒诞,我们就尽可能找到在生活当中两口子吵架到什么程度,甚至我觉得吵偏了恰恰是很好玩的,吵偏了,吵到生活中去,吵到几年前,吵到柴米油盐,吵得鸡飞狗跳,吵到对方的家人,吵到两个人的世界观,这多好玩,所以我当时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把这些搁进去,有荒诞又很正常,我觉得一定会让很多观众共情。”

老戏骨之所以为老戏骨,就是这些人生经验的沉淀被融入到表演和剧作里,值得细品。 


优秀的表演为于和伟圈粉无数,中年得粉与年少成名的心态肯定不同,在粉丝的热情席卷而来之时,于和伟认为一切都是暂时的,“热闹也是暂时的,都会归于平静,归于安静,归于寂静。

甚至对于拿奖这件事,于和伟也说没有野心,不应该用这件事困扰自己,人要知足常乐,多跟自己比,“野心是对自己的,我还可以达到一个什么状态,是不是做那个事让自己觉得有点意思,我挺为自己自豪的,我觉得就够了。

这种平静的心态与他如今的热搜体质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有人追星追鲜衣怒马意气风发,而于和伟这种过尽千帆举重若轻,确实是另一种魅力。

     叫你一声公主,你敢应吗?

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基础,但让于和伟在“叔圈”脱颖而出的原因还是他的开放、亲和的态度,积极和观众网友互动对作品角色的理解,回应观众的关注点与热点,在互联网做“活人”。

 

如今打开于和伟的微博评论区,你可能会进入一片新天地:高赞的评论里,粉丝对他的称呼不再是于老师,而是“公主”“老婆”这些明显带有泥塑、“调戏”性质的称呼。

在国庆期间一条分享日常的微博里,于和伟因为晒出了一张内八字坐姿看电影的照片,被粉丝大呼“宝宝你太可爱了”,这条稳坐微博热评第一宝座的评论很快出圈,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讨论。很多网友不明白于和伟怎么都会有妈粉、泥塑粉,这条热评下也有网友调侃道——“老于:又是被评论区吓死的一天,都欺负我。


尽管网友们纷纷表示目瞪口呆继而为于和伟看了评论后的精神状态担忧,但其实他本人却接受度很高。

从微博诞生的“公主”梗,后来还出现在了电影《二手杰作》的首映现场,于和伟被粉丝当场叫“公主”,对于主公变公主,于和伟表示,这个称呼其实是一种想象,“把你想象成他们喜爱的样子”,所以被叫公主也是“喜欢我的人的自由”。

这个回应不仅情商高,也说明于和伟对艺人的身份有一种清醒的认知:明星的公众形象并不等于他本人,其中一定包含了观众想象的投射。所以他也愿意发挥一份娱乐大众的作用,而不是以艺术家自居。

叫他一声公主,他敢应,某种程度是中年人走出舒适圈,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勇敢尝试,于和伟用自己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了新媒体时代的社交平台氛围、语汇的变化。


于和伟告诉娱理工作室,面对微博评论区里各种属性的粉丝,他的第一感觉其实是好奇、不懂,那就第一时间请教自己的宣传工作人员,问问网友们到底在干嘛,如今他会经常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请教,“因为现在的互联网真是日新月异,你不懂就要学,了解下来之后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于和伟不仅积极学习和理解如今的互联网新玩法,还立刻实践起来,在微博上我们能看到于和伟从网络失踪人口到8G冲浪少年的成长史——

在《坚如磐石》上映前,于和伟在发布电影花絮后突破性首次回复了4条微博评论区的内容,结果因为不熟悉这个互动玩法,还将评论转发到了微博,网友们惊喜于和伟居然会回复了,话题词#于和伟竟然会回复评论了#一举登上热搜主榜19位。

此后于和伟逐渐打通了任督二脉,线上线下都开始不断造梗。比如在新浪第一次体验了何为扫楼,他在微博分享扫楼搞笑二创视频“第一次搞清楚扫楼是个啥活儿,但是今天这‘楼’有点扫乱了”。他发了一条对镜自拍的日常生活微博,感慨在繁忙的路演中不知道人在哪里身在何处,也登上热搜榜,展现了宣传期演员的繁忙日常。


在这个过程中,微博网友观众和一些文娱媒体、电影博主、娱乐博主也开始考古、挖掘于和伟的过往,于和伟都会第一时间在微博积极回应,比如大家调侃#于和伟私下穿吊带#,很快就收获了#于和伟 坎肩吊带背心这么不好分吗##于和伟科普吊带坎肩的区别#这样幽默可爱的回应,展现萌叔的魅力,拉近与网友的距离。

人到中年如何拒绝油腻和爹味?第一步大概就是面对新生事物要保持好奇心和包容学习的态度,主动拥抱年轻人世界的于和伟,和爱他的网友们是双向奔赴。

   流量奇迹能被复制吗?

做演员和做“叔圈顶流”这两件事上,于和伟的心态其实是很统一的——

聊起如何表演,于和伟的经验是跟着感觉走:“表演有的时候需要理性地做一些功课,分析出来剧本的意义何在,人物的内心如何,每场的功能设置,但是你把这些分析完之后还要划掉它,划掉成一个人,我在这个规定情境里、在这个故事里去行走,我觉得当你行走的时候你不会考虑那么多,具体我在每一场戏的表现的时候,我没有另外一个脑子出来想那么多,就是跟着感觉走,多好的一句话,是吧?”

如今被很多网友喜爱,公主、daddy各种称呼都有,于和伟的想法是去感受:“真的挺好玩的,感受就好了,有的时候说不清,很多东西我觉得说太清楚了,可能就不对了,反正我有我的感觉。”

归根究底,顺心而为,做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成为“内娱活人”的最终奥义。


在如今“流量为王”的网络环境下,中生代实力派演员容易被“流量”淹没,于和伟的流量奇迹能被复制吗?

娱理工作室看来,这类品质演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有国民认知度,有生活积累,有阅历沉淀,更有烟火气儿,与微博的社交、分享属性天然契合,他们可以像于和伟一样,积极跟网友互动起来,展现更真实的自己。不仅能让自身被更多人看见,更能助力作品破圈——

《坚如磐石》上映期,对于作品中的出圈热梗,于和伟会第一时间回应解读,比如 #于和伟 荔枝甜##于和伟回应被叫荔枝甜#等多词热搜上榜;电影中的高光戏份“嘘”,于和伟两次发在了微博上,并解读角色“是活人就有情感”,最终实现了戏红人也红的双赢效果。

再例如今年王传君、孙阳也在日常以及《孤注一掷》宣发期在微博评论区、超话里和网友互动,接地气、有网感,被年轻网友共鸣,拉近了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让作品、角色以及他们自己在微博上更多地“被看见”。

这个互联网就是要玩起来才有意思,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