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磊在浩荡长江边,
唱响了新鲜出炉的歌曲《在此》,
配合大屏幕上江城美景的航拍镜头,
让全场嗨到顶点。
“古琴在此,以一千年为弦……
黄鹤在此,以你指尖为天……”
从来没有哪一首歌能把武汉
写得这么富有诗意!
伴随着歌声,舞台的大屏上,
古琴台、黄鹤楼等武汉地标一一入镜,
而韩磊身后,
长江两岸的壮美风光更成为绝佳背景,
生动演绎着歌曲中的
“长江在此,化一地波澜为墨”。
韩磊的《在此》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斗鱼一哥”的弹幕更是成功刷屏,
“本想看游戏直播,
结果发现了新斗鱼一哥——韩磊!”
《在此》还让身处各地的武汉人
由衷感到自豪
@大河:《在此》唱出的是情怀,是自由,是豪迈,是故乡的倦念……
@桂加国:长江《在此》,醉了歌坛,醉了江湖,醉了武汉市民!
@李纯:大气的武汉,大气的武汉人,世界双一流的武大,浩瀚的长江。。。未来值得期待!有幸在武大就读四年,终身结下不解之缘!好喜欢的大城市!
?
《在此》歌词
《在此》
作词:喻 江
作曲:马上又
演唱:韩 磊
古琴在此
以一千年为弦
一滴泪染我当时青衫
黄鹤在此
以你指尖为天
拈花时惊动漫天云霞
长江在此
化一地波澜为墨
无边里勾勒楚地幽兰
落袈在此
山川起伏为衣襟
人间四月绣一树樱花
古琴在此
黄鹤在此
长江在此
落袈在此
天地在此
日暮一场烟雨
天地辽阔一毫厘
长江在此
化一地波澜为墨
有情里浮现四方晨曦
落袈在此
山川起伏为衣襟
绣你名字在万花落尽
古琴在此
黄鹤在此
长江在此
落袈在此
你我在此
万年同呼吸
此时风起是知音
一抹笑泛起千万双涟漪
楚字里天生人字的笔迹
天意
古琴在此
黄鹤在此
长江在此
落袈在此
你我在此
那天那地在此
寂静一如初起
你我在此
那天那地在此
寂静一如初起
歌曲《在此》为啥唱武汉?
歌曲《在此》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作词人、剧本创作者喻江作词,著名音乐家、音乐制作人、歌手马上又作曲,实力唱将韩磊演唱。
?
实力唱将韩磊
武汉很美,未来在此
韩磊说,当他拿到《在此》这首歌时,就被深深打动了,“好曲、好词、又是唱这么好的地方,好歌很难得,可遇不可求。这首歌的歌词纵横古今,旋律古风古韵,但是又很好地结合了现代元素,表现了武汉的风采”。
“我对武汉很有感情,这里有很多我的朋友,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韩磊说。他在唱这首歌时,想到的不仅仅是武汉的美景,更多的是他了解的武汉人,“仗义、敢担当、热情、有智慧……”
?
词作者喻江
《在此》带您认识武汉的美好
喻江是央视经济频道形象撰稿人,她创作的歌《众里寻你》曾被韩红带上2011年央视春晚舞台。
喻江说,《在此》的创作是和武汉的缘分。1993年,喻江在武汉大学上学,“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候,我就在这么美的地方读书”。
“武汉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错落的街道,不仅仅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市民化的城市。古琴台在此,有伯牙和子期的知音传说,这是让全世界都感动的故事;黄鹤楼在此,李白都不会写诗了;还有长江在此、楚地在此……这些都是天下最美的东西,武汉其实就是这么霸气。”
喻江说,聆听《在此》只需要4分19秒;但是“《在此》是一颗种子,会在听者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人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的美好”。
?
作曲家马上又
《在此》唱出武汉独有的自信
马上又介绍,今年3月,词作者喻江拿来歌词,希望做首关于武汉的歌曲,“我一看到词,就觉得歌里蕴含着一种特别的自信,有那种‘无论是人还是城市,经历过风云、沧桑、磨砺,我都在此’的感觉,这是属于武汉人独有的自信”。
《在此》的歌词让他忽然想到,武汉这座城市不光是有美食、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此一下子就进入创作状态,仅仅用了一个晚上就将曲子写了出来。
马上又认为,《在此》的呈现空间很大:
“我更希望通过今天韩磊的首唱后,接下来会有很多不同的演绎方法。年轻人也会感受到这首歌引起的共鸣,大家会通过这首歌,去想更深入地了解武汉,爱上这座城市”。
这就是武汉!
4月27日至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非正式会晤,刷屏了整个朋友圈,“深厚历史底蕴”是武汉成为会晤地点的考虑因素之一。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武汉不仅是繁荣现代的大都市,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烟波浩渺、风景秀丽的武汉东湖边散步。
就像在此歌词里说的一样:古琴在此,黄鹤在此,长江在此…这些都是天下最美的东西!
这就是武汉!
武汉很大
现辖13个行政区
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
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
人口超过千万、地区生产总值
跨越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武汉很小
小到可以装在每个武汉人的心中
不管走到哪里
都是无法忘却的魂牵梦绕
武汉的夏天很热
命都是空调给的
武汉人距烤肉的距离
只差一撮孜然
武汉的冬天很冷
要想熬过武汉的冬天
取暖基本靠抖
和一身正气
地处华夏之“中”
坐拥“天元”之位
承东启西
接南转北
九省通衢
这,就是武汉
3500多年前
商朝先民在武汉黄陂区筑盘龙城
它被认为是武汉城市之根
清末开埠通商
武汉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
武汉成为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
武汉
是风光旖旎的山水名城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黄鹤楼闻笛》
武汉
自古又称“江城”
长江黄金水道与汉江交汇
将其分割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
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
因水而兴
因江而魅
水,是武汉的精髓
一城秀水半城山
是武汉最好的写照
武汉
拥有大小湖泊166个
最著名的莫过于东湖
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英雄豪杰
都对东湖偏爱有加
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
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
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
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
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
称它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东湖时时皆美、处处皆景
绵延100多公里的世界级东湖绿道
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
华灯初上
漫步东湖绿道
赏湖光山色
令人心旷神怡
武汉
群山环抱
龟蛇对峙
磨山、九峰山、木兰山
连绵起伏
武大、华科大
等多所知名高校
依山而建
武汉
是楚风汉韵的文化名城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中国家喻户晓
关于花木兰的故乡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是
在今武汉黄陂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阅遍山水的诗仙李白
尤其钟爱黄鹤楼
他在这里饮酒赏景
为友人送行
也为黄鹤楼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在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中
武汉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911年的武昌起义
不仅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更成为武汉特有的精神气质
在中国历史上
武汉曾经“驾乎津门,直追沪上”
被视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
是中国桥梁建设的名片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提到中国桥梁史
就不得不提武汉
武汉长江大桥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成为武汉人“不服周”的真实写照
(注:武汉话“不服周”意为不服输)
世界建桥看中国
中国建桥看武汉
武汉
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跨度
舌尖上的武汉
是一场美食狂欢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荆楚鱼享誉天下
水中珍馐皆宴席
武汉的美食兼容并包
早已成为全国吃货聚集的大本营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
成为武汉饮食文化的生动代表
武汉的小吃种类繁多
三鲜豆皮、汤包、热干面、烧麦
牛肉豆丝、煨汤、糊汤粉、面窝
并称武汉八大名小吃
小龙虾
武汉人喜欢吃宵夜
夏天的傍晚
在大排档排排坐
撮虾子喝啤酒
是最痛快的事儿
武汉
再出发!
武汉每天不一样。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让武汉始终迸发着青春活力
“中国车都”在武汉
全球10大汽车制造厂商有4家在汉投资
“中国光谷”在武汉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制造基地
“中国第一高楼”在武汉
武汉绿地中心大楼建成后将达到636米
信息技术、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生物医药
是武汉四大新兴产业
当阳光洒向江汉关钟楼
当龟蛇两山从晨曦中苏醒
在它们身边
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这座城市
如沐春风
这,就是武汉
武汉的歌,在此;
中国故事,在此;
世界传奇,在此。
来源 | 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新华网
编辑 | 廖逢倩
声明 |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