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赋与苦难的挣扎中被淹没——Amy Winehouse

在天赋与苦难的挣扎中被淹没——Amy Winehouse

角马公社 欧美女星 2020-06-25 23:05:40 21



  · 周四来看纪录片 · 




阅读大约耗时8分钟


(以下少量剧透,含部分剧照)



写 在 之 前

不好意思!这周四,我又偷懒啦!这周的纪录片推荐,我“厚着脸皮”邀请到好朋友Daisy来帮忙,非常感谢她”奉献“了工作以外的休息时间来完成了这篇推荐!(居然还要请我喝奶茶?投稿还自掏腰包,这种事怎么可以!)
最近的纪录片推荐好像总是和音乐相关。下周我同样也打算推荐一部音乐家艺术家的纪录片,而且我相信一定很多人都很喜欢他,但是不一定看过那部他的纪录片。(下周一定!下周一定!)
说回正题,我是经过Daisy的推荐才认识了Amy,她的嗓音和她的人生都太令人着迷。所以,不管你是否认识本期推荐的这位主人公,你也一定要听一下上面附的音乐。如果你认识她,那么一定要看一看这部纪录片!








在天赋与苦难的挣扎中被淹没——Amy Winehouse



文/Daisy

“如果归还这样的天赋,能让我无忧无虑地走在街上,我会的。”

在当代音乐史上,有一个著名的“27岁俱乐部”Kurt Cobain、Jimi Hendrix、Jim Morrison、Brian Jones、Janis Joplin… …,天才纷纷陨落,伴随着酒精或毒品,以及最后一刻的绝望与痛苦。天赋与苦难,或许正是一体两面。

Amy Winehouse也以几近相同的方式,成为了他们当中的一员。

27club


艾米(Amy)

导演: 阿斯弗·卡帕迪尔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类型: 纪录片 / 音乐 / 传记
片长: 128分钟
 
获奖经历: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纪录长片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纪录片

 这部关于她的传记式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拥有天赋的普通人,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承受她不平凡的苦难;片名也表达了创作者亲切的视角——Amy,她的名字,就像是你我能在生活中都能够遇见的普通女孩。

1983年9月14日,Amy出生于英国伦敦北部的Southgate地区,从小便在爵士乐中被滋养,她的灵魂也因此被塑造。在一生挚友的14岁生日派对上,Amy即兴演绎了一段生日歌,我相信看到这一片段的人们,无不被她那饱满又清晰的、从心灵深处吟唱出的歌声而叹服。“一个年轻人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苍老的、饱经世事的灵魂”,这是后来很多人对Amy歌声的评价。当一个人将她的灵魂毫无保留的传达,接收到的一方都会因此深刻共振,这或许便是我们称之为“天赋”的东西。



Amy童年不完整的家庭以及父亲在成长中的缺失,是后来许多不幸的源头。这让她时常过度依赖一切外在事物:酒精、毒品、爱情,同时也无法面对由此带来的自我迷失。于是当她的天赋被发现,赤裸地摊开在世界面前的时候,深渊向她走来。

被唱片公司发掘后,第一份合同就签订了每年25万英镑的酬劳,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唱作歌手来说十分可观的数字。Amy立即搬离原来的家庭,独立生活,那一年她19岁。用她的话来说,“终于可以整日整夜地抽大麻和喝酒了”。很显然,毒品与酒精让后来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易控制,让她自身存活在一个脆弱的躯壳中——后来她从一个歌手变为一名引领风尚的偶像,躯壳与灵魂却都因此愈加破碎不堪。




影片中讲述Amy的悲剧,将矛头对准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伴侣Blake以及她的父亲,与此二者相比,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要显得温和、有人情味得多。片中用“利用”一词来概括他们的关系。伴侣用毒品控制她,好让她源源不断地提供这方面的开销;父亲在她最脆弱的时候,仍然强烈要求她进行巡演;在她终于能在一个小岛上安然度假的时候,带了一支摄影团队去拍摄她的私生活… …,很难说这不是利用,他们利用了Amy深切又强烈的爱,利用了她想要付出爱的愿望。


和男友从戒毒所回来后疯狂在酒店吸毒酗酒

Amy和Blake

可这所谓的“爱”,似乎是一个多方编织的谎言,是最终令她窒息的泡影。金钱与资本让一切都变得不再纯粹,包括音乐演出。以至于最后她想毁掉一切,只渴望回归最初的真实情感。所以接下来我想聊聊Amy的创作,许多歌的创作背景在纪录片中都得以很好的阐述,我们可以尝试去感受她的天赋,最终看到我们自己真实的内在情感,这或许是对她最好的纪念。(文末附有歌单)



我们可以在Amy的歌中常常听到诸如“head high”,“tears dry”这样对自身糟糕境况的表述,但同时又能感受到她渴望“save myself”的挣扎。她就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在挣扎着,用尽了全身的气力,却不能自由地成为Common People。资本与社会对人的异化,看似正在构建一个自由而又纯良的世界,实际上是对自由与权利的倾轧及剥夺,我们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中如临深渊地活着。

从一切形式中脱离出来,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伪存真,到如今真的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就算无法实现所谓的“救赎”,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先学会去感受,就像我每每聆听Amy的歌。或许还能学会品味苦的层次,至少这是真实的。


在影片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幕,是Amy在写出那首让她名声大噪的Back to black之前,和第一任经纪人漫步街头,她停住脚步轻轻抬头,闭上双眼,享受打在她身上的阳光,那时脸颊红润,妆容轻柔。周围没有闪光灯,也没有认识她的人。

她在微笑,我想她那时一定有着平静的快乐。

Stronger than me
Back to black
Rehab
Love is a losing game
You know I’m no good
Fuck me pumps
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Tears dry on the own
You sent me flying

-FIN-

悄悄话(喜欢的话可以赞赏一下,嘿嘿嘿,我会如数返给原作者的!)





 

      



文/Daisy


编辑/ 阿山






微博 @角马公社

B站@Jiaoma公社

MONO@角马公社


喜欢就请推荐给朋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