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遇到演员的名场面之一,是常常习惯性蹦出一句:哎呀,我是看着你的戏长大的……
也不知道是认真在拉近距离夸人家资历深,还是故意戳人心窝说人老,每每在旁听到,就还蛮想体会一下接收者的复杂心情。
奉劝各位路人粉遇到自己真喜欢的明星时,这句话还是少说为上。
但类似的寒暄放到张子枫身上,就会变成,妹妹呀,我是看着你在戏里长大的!
内涵味消失得一干二净,就,很神清气爽的样子。
此刻我们都是“妹控”彭昱畅
说起来,小子枫入行已经15年啦,虽然她如今才20未满。
和彭昱畅一样,第一次看到她也是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那时候才8岁多的子枫妹妹,留着可爱的齐刘海,一双扑闪扑闪会说话的大眼睛,两颊都肉嘟嘟的,差不多,就是黄种萌娃的颜值巅峰了。
是一秒就能让你心生怜爱的肉团团呀。
可是这样的肉团团,在电影里遭遇的命运又何其残酷。
地震了,和双胞胎弟弟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两个只能救一个,撬了弟弟那边,板子就会压到姐姐,撬了姐姐这头,板子压到弟弟……
时间紧迫,妈妈最终选了救弟弟。
黑暗里,镜头聚焦在小女孩的眼睛上,伴随着那声先救弟弟,那一点点光亮的地方,开始慢慢蓄满了泪水,绝望地滑下。
世界一片黑暗。
依稀还记得10年前的电影首映礼,这一幕出现时,只听到电影里徐帆在嚎啕,电影外,坐得下万人的体育场,嘶嘶嘶一片抽泣。
这种剧情真的太让人撕心裂肺了。
两难的命运选择,就如一把利刃,直戳观众心脏,不哭都不是人系列。
大概也是从那时候起,get到小子枫强大的情绪感染力。
这个小演员的哭戏,真正一绝。
《我的姐姐》的剧情设置,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0年前的那个故事。
这一次,张子枫演的姐姐叫安然。
依然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爸爸妈妈为了多要一个儿子,甚至让她装过瘸子,以骗取计生指标。
后来终于在女儿考上大学的那年,因为政策允许,才如愿生下了小儿子安子恒(金遥源 饰)。
一路被压榨“生存权限”的女孩子,甚至被篡改了大学志愿,后来她靠自己打工挣下四年的大学费用,逃离父母,毕业后成为一名护士,拼命工作,拼命复习,一心一意想去北京考研,继续自己做一名医生的梦想。
恰在此时,父母出了车祸,撒手人寰。
留下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儿子。
以及一个和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类似的两难选择:这个被原生家庭牺牲、辜负、忽略的大女儿,是选择继续考学,送养弟弟,自奔前程?还是尽一个姐姐的“义务”,抚养弟弟,放弃自己的梦想,沦为又一个“扶弟魔”?
整部电影,围绕的就是"姐姐"的这个两难选择展开。
原本的片名叫《踢皮球》,可能更形象一些:父母死后,弟弟就成了那个他平时最喜欢玩的足球,被各方踢来踢去。
爸爸那边,姑妈(朱媛媛 饰)就是家族里上一代的“姐姐”,年轻时不断为弟弟牺牲,人到中年自己的生活已然十分窘迫:丈夫卧病在床,两个儿女并不成器,生存空间逼仄到想收养这个小侄子都有心无力。
母亲这边,舅舅(肖央 饰)人到中年吊儿郎当,一个被宠大却长不大的巨婴游荡子,自己生活都一塌糊涂。
他倒是挺想收养小外甥,可惜能力不行,靠不住。
踢了一轮,“小皮球”又回到姐姐手中。
年轻的女孩子,面对亲情的撕扯、爱情的断舍、梦想和过往的角力……短短数月,完成了一轮自我的修复和成长。
原本是浑身带刺、又倔又刚的命运女斗士,却在这些来来回回的踢球大战中,和原本陌生、疏离、怨愤着的弟弟,重新建立起了相依为命的情感羁绊。
最后,她会做出什么选择?
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是,它是一部非常“命题化”的女性主义电影,从幕前到幕后班底,从切入视角到主题呈现,甚至最后片名的改动,都完全是女性化的表达。
在两性平权议题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两代"姐姐"的命运势必会引起很多女性观众的情感共鸣。
安然所面对的两难选择,可能是特定时代下的极端事例,但这个女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性别不公,面临的亲情、梦想、自我的撕扯却又具有极大的情感普适性。
就同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的情境设置一般,10 年前的故事里,为什么炎热的夏天,水盆里的两个西红柿,最后都一定要让给弟弟吃?
为什么买了电风扇会第一时间想着让妈妈先吹的乖巧可人的女儿,却总是受委屈、被牺牲的那一个?
10年后的故事里,为什么上一代的姐姐成绩优秀,却只能让弟弟去上学,一次次为家族利益牺牲自己?
为什么这一代的姐姐,明明想当医生,父母却要篡改她的志愿,让她就近学护理?为什么弟弟得到的那些春风化雨般的疼爱在她这里就是残缺而求而不得?
……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为什么”,需要在这样的故事里被提出来,让人深省。
电影的结局,在上映后也可以预见会在网上引发一片舆论的腥风血雨。
电影导演殷若昕在映后见面会上说,结局是开放式的,同样身为女性的导演和编剧,都没有为“姐姐”做出选择。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其实你的经历和价值观,以及对剧情的感知会决定你对结局的倾向。”
导演殷若昕(左二)、编剧游晓颖(左一)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当下也没有哪个导演敢明确地帮故事里的这位姐姐做出选择。
作为个体观众,看之前以为这部电影是劝你生二胎系列,看完倒是坚定了绝对不生二胎的想法:健康的亲情应该是为子女托底的,而不是成为她寻找自我、实现梦想的束缚。
首映现场还有一位现实中有类似遭遇的“姐姐”,她站起来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和弟弟在汶川地震中成为孤儿,当时也是面临着两难选择:姐弟如果被收养,可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但姐姐已经16岁,被收养的话势必要和弟弟分开,最后姐姐选择和弟弟相依长大……如今,她说自己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这大概就是导演说的,不同的人生阅历会衍生出不同的解读吧。
但这部片子的另一个特点,倒是没啥争议的——张子枫这位“妹系”演员,真的长大了。
和《唐山大地震》中只能出现在童年时期的演绎不同,和之前《快把我哥带走》《你好,之华》《小别离》《唐人街探案》中的青春期少女也不一样,这一次的“姐姐”,是张子枫首次能够如此完整地塑造一个复杂的成人角色。
她自言压力甚大,刚刚读大学的她怎么去演绎一个已经参加工作踏入社会的成年人角色?怎么去呈现一个已经谈了四五年恋爱的轻熟女的情感状态?
当然,妹妹的担心也有点多余。
她在片中的表现倒是一如既往的稳得起,相较以往角色,自我突破也很明显。
尤其是几场情感爆发戏和哭戏特写,依然充满灵性和感染力。
片尾有一场姐弟情感交流的戏,女编剧的台词写得出彩,两个演员的互动也可圈可点。
说说笑笑,哭哭闹闹之间,分外动人。
弟弟问姐姐,你男朋友为什么要跟你分手?姐姐噙着泪轻笑,意味深长,因为他想一直吃麻辣烫,而我想到大海里去冲浪。
就不能先吃麻辣烫,再去冲浪吗?
因为——人生太短,而大家都很忙。
成年人式的幽默比方,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逻辑上听不懂,但在情感上却奇妙地达成了理解。
演弟弟的小演员也很厉害,叫金遥源,演电影的时候比当初张子枫初入行时还小一些,4岁多,他妈妈是个抖音网红,粉丝300多万,一直经营着“考哈佛嫁豪门生四娃住豪宅”的富贵彪悍人设,小遥源排行老幺,3岁多就上过时装周T台,和刘昊然拍过公益宣传片。
这家庭条件,比当年小小年纪听老师一句推荐就跟着妈妈北漂的平民女童张子枫可幸福多了。
但张子枫比小金更得老天优待的是她的表演天赋。
除了长相,她身上自带的强大的感知力和共情能力,才是作为一个演员,被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先决条件。
当年合作过《唐山大地震》,演过她爸的张国强就连呼这个小女孩戏好得可怕,他那表述——让人感受到了修仙小说里,程式化选手遇上天才修仙者被碾压后瑟瑟发抖的震撼。
后来演《你好,之华》,就连见多识广的岩井俊二都夸,张子枫一入戏,一秒变周迅。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人说,张子枫会成为周迅第二。
因为两者身上相似的、天生的、强大的共情能力。
都是那种在他人故事里能迅速为她人而哭的同理心易感人群
但张子枫和周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周迅是通过个人的经历、不断地去爱和感受,不断丰富自己内核的野生野长的火玫瑰,每一次遇到一个感同身受的角色,她都能彻底燃烧自己,豁出去地让自己成为那个角色。
周公子身上,有种全部打开自己,不惜一切,不成魔不成活的癫狂。
但张子枫这个早慧的小姑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给自己筑起了一层无形的保护壳,在“戏”不上身的时候,她给人的感觉是安静的、呆呆的、迟钝的,只有情感被激发的那一刻,才能让人看到她身上的灵光乍现。
或许是她早早就意识到,过度地燃烧会过早地消耗,而她成名太早,经历太少,所以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自我保护。
所以十几岁后的张子枫,会有意识地避免用天赋去演戏,而是转用技巧去表达。
她说,每次演完一部戏,就会剪一次头发,因为要让自己快速抽离原来的角色……
张子枫身上,有一种被理性包裹起来的钝感——也是她的自我保护膜。
也说不上哪一种方式更好更妙,只是觉得这样的妹子,早慧得让人心疼,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她未必一定能达到周迅的表演高度,但能很坚毅地走上很远很远的路。
2021年,20岁的小姑娘,手头已经有5部电影上影院。
年初客串的《唐人街探案3》和这部《我的姐姐》之外,还有《再见,少年》,以及陈正道导演的《秘密访客》和《盛夏未来》,这个周末,《我的姐姐》还正面对上了周迅、窦靖童主演,陈建斌导演的《第十一回》……
一下子又会感慨,妹妹终于长大了,支棱了起来!
年轻的力量,那么清鲜地在大银幕绽放,用自己的努力,为女性发声,代女同胞们问出那么多为什么——真是又可爱,又美好啊。
无奖竞猜
明星的真素颜你真的认得出来吗?线索:1.歌手。2.三个字。3.文具
编辑 | 惊讶于妹妹每部作品居然都看过的铜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