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银翼杀手》配乐靠什么名垂史册

35年前,《银翼杀手》配乐靠什么名垂史册

影乐志 欧美男星 2017-10-27 21:06:04 822

为 您 奉 上 全 方 位 的 影 视 音 乐 文 章 推 送

新 闻 、 乐 评 、 产 业 、 历 史

订 阅「 影 乐 志 」, 和 我 们 一 起

关 注 电 影 音 乐 一 百 年


经 典


《银翼杀手》

来自Vangelis的电子音乐启示录

文 | Soundtrax Ye

编辑 | 吴楠



十五周年,弹指一挥间。随着近日续篇《银翼杀手2049》的公映,再次将Ridley Scott在1982年直到的那部经典前作推到了流行文化的焦点位置。事实上,在过去的这三十五年里,有关这部后现代暗黑科幻启示录的讨论与争论从未间断过。期间对于影片,人们从最初的费解、恶评如潮,到前卫艺术小圈子的顶礼膜拜,再到主流媒体与公众的重新审视与议论纷纷,终于迎来全世界范围内迟来的喝彩,乃至将其推向科幻类型片至尊高无上的地位。电影史上类似的舆论反转虽然并不少罕见,但纷扰反转到此种地步的情况却可谓绝无仅有。


《银翼杀手》导演Ridley Scott ©️ schmoesknow.com


在整个《银翼杀手》“事件”中,来自希腊裔电子合成器大师Vangelis的配乐虽说系最早获得广泛赞誉、争议最少的技术环节之一,却也是最受电影本身持续争议性拖累的部分。由此导致的混乱、迟滞的原声配乐出版发行工作所造成的纷扰,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都没能彻底平息。

 

于是乎,有关这部电子合成配乐经典的舆论焦点也更多地被集中到了出版争议上去,而就作品本身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的分析论述遂多流于空泛。这种严重失焦似乎又继续造成一种更大的缺憾。今天,是时候让我们沉下心来,深入地解析一番这部被誉为“电子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电影配乐杰作了。


 《银翼杀手》配乐Vangelis ©️ s3.amazonaws.com


创作背景


七十年代,随着包括爵士、民谣、摇滚、民族、严肃音乐等在内的各种类型音乐各自的发展和演化,终于迎来了一个大融合的历史阶段。而Newage风格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又随着模拟电子合成技术的发展,一批当时"艺术/革新摇滚乐"出身的键盘手在不断寻找新奇声音组合的探索之路上,率先发现了一片“新大陆”。而希腊人Vangelis正是冲在这波电子乐大浪潮头的几位“哥伦布式”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于此同时,一方面主流电影迎来了传统大编制管弦乐的回归;另一方面,B级片或艺术类电影配乐则成为电气化新声音最理想的天然实验田场。


随着1976年世界首款实用型量产复音模拟电子合成器YAMAHA CS 80的问世,使得电子模拟管弦组群音色的设想成为可能,合成器音色层次化的丰富性得到标志性的提升。这一下子又将电子音乐开始引向主流电影配乐应用领域。


▲ 《烈火战车》剧照 ©️ Warner Bros


当时标志性的配乐大事件便是,1978年Giorgio Moroder的《午夜特快》和1981年Vangelis的《烈火战车》分别从如日中天的John Williams手上抢下当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的奖座。一时间,电子合成器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蔚为风潮。


在此背景下,1981年成功制作《烈火战车》的雷德公司与香港邵氏影业筹资2500万美元,力邀1979年凭《异形》名声大噪的新锐导演Ridley Scott打造科幻动作巨制《银翼杀手》。而挟奥斯卡/金球双料新科的Vangelis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本片首选配乐作者。再加上Harrison Ford与在德国戏剧舞台大显身手的硬汉Rutger Hauer两位当红动作男星的加盟,整个团队阵容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新的历史票房记录貌似唾手可得。

 

然而谁会想到最后迎来的却是电影史上最大的一起票房惨(冤)案呢?


▲ 《银翼杀手》剧照 ©️ Warner Bros


一切似乎都从影片拍摄后期严重拖期和超支导致的一系列工作混乱肇始的连锁效应。所幸的是,在这那一片紧张混乱的后期制作中,正值巅峰期的作曲家几乎丝毫未受其影响,以其沉静而从容的笔触为影片谱下了一篇彪炳电子乐史的瑰丽诗篇。


音乐剖析


导演最早采用的预制临时配乐选用的是另一位英国电子氛围宗师Brian Eno在1978年一张概念专辑《Music for Films》中的片段,以及来自Jerry Goldsmith《人猿星球》和James Horner一部早期B级科幻片的管弦配乐。然而当Vangelis正式接受手《银翼杀手》配乐工作时,似乎早已熟捻了年轻导演当时对影片的各项奇异风格定位。


也许是一个巧合,也许不是——恰在一年多前,Vangelis与Jon Anderson(YES乐团主唱)合作的畅销专辑《The Friends of Mr Cairo》中,诸如爵士/布鲁斯器乐独奏、40年代黑色电影怀旧、中东民族融合性曲调等关键音乐风格元素及其电子合成化的组合方式都早已提前完备了


这简直是此番天作之合的一个奇妙先兆。


 Vangelis(右)与Jon Anderson ©️ metrolyrics.com


总览《银翼杀手》配乐,YAMAHA CS 80输出的序奏和主题,上方旋律宽缓而明显带有一种空寂华丽的漂浮感——既象征着代表高科技社会上层早已脱离人性宗旨的浮华反动本质,又恰切衬托了飞车城市凌空的动态画面;与之对位的下方沉重的电子鼓击,则既象征了城市底层的破败与堕落,又带来出一种末日启示的深沉意味。音乐上下层形成愈发强烈的对比效果,使主题迅速为影片定下悲观、恢宏的奇伟基调;阵阵风铃与低回的风啸作为装饰音,更平添苍凉、迷离与诡谲的末世氛围。


《银翼杀手》剧照 ©️ Warner Bros


“记忆”作为影片中区分人与复制人的一个关键命题所配载的音乐是由一架斯坦威钢琴弹奏出的乔治温斯顿式的沉思曲。该曲直接引用自两年前Vangelis个人专辑《See You Later》中的名为“Memories Of Green”的曲目。

 专辑《See You Later》封面 ©️ 豆瓣


唯美、沉静的旋律线,辅以救护车警笛和心电图滤波器的电子脉冲信号等音效,有此可以推断当初这首曲子大约是刻画一位可能因吸毒过量昏迷的城市青年人在被送往医院急救途中,如梦似真的潜意识幻觉。乐思那么朴素,合成后的效果又带来一种超现实的意味,被用在此处效果简直绝了!


导演Ridley Scott自己非常喜爱这个曲子,在三年后另一部都市警探浪漫题材的《情人保镖》(Someone to Watch Over Me,1985)中,再次使引用了它。


《银翼杀手》剧照 ©️ Warner Bros


在多年来所有有关主人公Deckard是否“复制人”的争论中,人们似乎都严重忽视了影片配乐提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暗示线索,即著名的“Blade Runner Blues”。


通过合成器键盘模拟出的忧郁的口琴主奏旋律,诗意刻画出城市边缘人灵魂悲苦无依的心理状态。这种清冷、孤寂的独特口琴音色,不禁令人回想起著名比利时爵士布鲁斯口琴大师Toots Thielemans于七十年代,在以《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为代表的多部类似题材的影片音乐主题中的经典诠释。


Vangelis这种绝对有意识的风格与音色模仿,仿佛信手拈来一般。作曲家创作时的敏锐度与日常专业经验的吸收与积累之深厚度,由此可见一斑。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支个性化的伤感主题,实际上恰被Deckard与唯二被他亲手猎杀的复制人Pris(女)和Zhora(女)所分享。其实非常隐晦地于音乐层面,已经给出了所谓“银翼杀手”与他的猎物间彼此其实同命相连的一条重要暗示


 《银翼杀手》剧照 ©️ Warner Bros


“Tales of the Future”宛若从远古中东地区回响到未来洛城上空的一阙伊斯兰教晚祷,在种族融合的背景下,为早已沦丧在末日都市街道祭坛上的游魂们作着祭仪般的祷告。


同是来自希腊“爱神之子”乐队(键盘手正是Vangelis)的主唱Demis Roussos童年恰好曾在埃及度过。嗓音奇绝的他凭儿时印象,模仿出一种带些许埃及口音的阿拉伯语晚祷唱腔,俨然像位来自远古的大祭祀。其实这里的唱词只不过是他即兴的一番“胡言乱语”而已。

 

与之相呼应的追捕场景中街市上空回荡着的“Damask Rose”,曲调风格又带有明显的北印度/巴基斯坦民间音乐风貌,苍劲古朴的无词哼唱(同样出自Demis Roussos之口)仿佛盲眼游吟诗人悲天悯人的另一番咏叹。


▲ 男女主人公间爱情升华 ©️ Warner Bros


全片配乐中最为乐迷所津津乐道的一个主题当属标志男女主人公间爱情升华的“Love Theme”,基本是架构在一首爵士三重奏(萨克斯、钢琴、贝司)上,带有某种夜曲氛围感的三段体浪漫曲。


这里唯有主奏的中音萨克斯并非合成器模拟的,而是用本真乐器演奏,曲调和音色明确带有三十年两位爵士萨克斯演奏宗师Lester Young以及Johnny Hodges那种华贵、甜美而略带感伤的悠扬。然而,辅奏钢琴和贝司却是电声的,尤其电钢琴在插入部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独奏。


这段著名的爱情主题曲因其几乎超然的自发原创性,浑然天成的旋律,以及纯真、唯美而忧郁的浪漫格调,长久以来著称于世。


 《银翼杀手》剧照 ©️ Warner Bros


配乐来到逃亡复制人首领Roy Betty“弑神/父/主”一场中时,延绵不断的低频恐怖轰响夹杂着变形的丧钟嗡鸣,宛如天、地、人三界在同时缓慢崩塌着……


此时画面中的情节固然异常残暴,然而不得不说其节奏却进行得相当“优雅”,配乐准确地烘托出这种“从容的异端邪恶”恐怖情境。配乐与之异曲同工之处的还在于紧接而来的最后Deckard与Roy间展开的一场追杀与反追杀的大对决中。


这里长达11分钟的动作场景中的配乐本质上系基于片头主题的大型电子氛围型变奏曲。同样的节奏缓慢、步调从容间一股肃刹与反讽的意味愈发浓重。


▲ 即将坠楼的Deckard ©️ Warner Bros


随着最后生死关头,Roy一把抓住了即将坠楼的Deckard。不杀反救的剧情大翻转正惊得银幕内外上下一片目瞪口呆之际,原本最大的恶棍反派Roy如宗教殉难者般,怀抱一只白鸽席地而坐,缓缓道出那段史上最华彩的经典独白——“Tears in Rain”,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hmmm...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ve watched C 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 time to die ..."


随之响起的是异常安详的标题曲主题再现,轻盈的旋律线犹如殉难者渐逝中的生命气息扶摇直上,随着手中放飞的白鸽,在人性回归与生命意义的释然中终于获得彻底的自由,飞向天堂。没有人不在恍惚间被这段醍醐灌顶般的音画情境所震撼到。


▲ 《银翼杀手》剧照 ©️ Warner Bros


那些通常在片尾字幕僕一升起时,便习惯性退场的观众这次将受到空前的惩罚,Vangelis最伟大的音乐时刻恰在此时来到!这首壮丽的片尾曲由上中下三层和声对位构成,中间是一个略带紧迫感的快速循环节奏音型,象征着男女主人公自此踏上的逃亡之旅;上方是一层连绵起伏的、宽广的抒情性隽永主题,宛如一曲生命的礼赞;最下方是一组由三对儿大小调对仗鼓击连续叩响的六音动机,这组强劲的打击乐动机象征着人类哲学史上的那三个终极迷思——“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将到哪里去”,其中大、小调的两两对仗意即,人类无论为善、为恶,其根本的哲学动机盖因有此终极三问耳。

 

以上三层以各自不同的速度、频率、色彩各自展开,又完美的相互交织成一个整体推进。该曲中所有的装饰音皆呈亮丽的短促划奏型态,它们意味着在浩淼的时间长河中,个体生命虽如白马过隙般稍纵即逝,但只要灿烂便赋予了意义。


由此终于建构出一首属于Vangelis的“《命运》电子交响曲”,不仅动感十足,亦气韵非凡,意涵无比深刻。


深远影响


《帝国》杂志在谈到Vangelis这部经典配乐时曾言——“当代几乎所有电子音乐家的灵感皆缘自1982年《银翼杀手》开场的那十五分钟!”。虽然这种语带英式幽默的说法略显夸张,不过倒也未必离谱。

 

这其中一位最显赫的合成器专家就是当今好莱坞电影配乐界的头号人物Hans Zimmer。很明显的,Zimmer早期赖以展露头角的那些浓厚非洲民族风的合成化作品(大多与非洲民谣歌者Lebo M.合作),其启迪无疑来自Vangelis《银翼杀手》中开此类风尚之先的“Tales of the Future”和“Damask Rose”。更何况,Hans Zimmer中期最划时代的代表作《红潮风暴》配乐中著名的合唱主题更是受到此前一年Vangelis《1492 征服天堂》主题曲的启发而来。


 动画片《攻壳机动队》剧照 ©️ kxcdn.com


自82年以来,几乎所有“Cyberpunk”主题风格的电影配乐创作上都或多或少受到来自Vangelis《银翼杀手》的深刻影响。典型如:山城祥二的《光明战士》、川井宪次的《攻壳机动队》、Eric Serra的《第五元素》等。


唱片的艺术


在已经充分探讨和剖析这部经典合成器配乐本身的前提下,最后还是觉得有必要于“唱片艺术”的层面,谈一下《银翼杀手》的原声专辑的话题。绝非出于该作品多年来错综复杂的吊诡出版发行史的所谓话题性(网上相关始末详尽的文字档案很常见)。

 

就笔者而言,自1994年华纳唱片官方原声带面世之日起,“唱片艺术”层级的争议实际上已完全有理由就此终结了。


▲ 《银翼杀手》1994版原声带(右)与35首年纪念版 ©️ Universal Music


仔细分析该原声带的编辑思想后,我们不难发现该专辑的曲目结构非常完善,其精巧程度叹为观止!首先,Vangelis制作这张唱片时,在总体结构上将其设计成了由上、下两个篇章构成连联篇交响诗。俩个篇章既各自独立成章,又遥相呼应形成一体。其中:

 

上篇:爱情篇(原声带第1~6首)

 

除了总标题曲不得不被置于片首的外,其余五首曲目皆围绕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情这条主线铺陈。且音乐内容和情感表达呈从相遇、相惜、到相爱的渐进式发展排列。


 百威露天啤酒吧 ©️ Warner Bros


篇尾是一首仿三四十年代美国流行曲调的原创情歌“One More Kiss, Dear”(电影中出现的场景是街头“百威露天啤酒吧”,Rachel此时正从街对面赶来与Dekard相会,而Deckard却被警长告知Rachel已被列为猎杀对象……)。


这首惟妙惟肖的慢四节拍的怀旧情歌甚至Vangelis被有意录成单声道的模样,听起来简直与刘雪庵那首慢探戈节拍的《何日君再来》(尤其1978年邓丽君带独白的翻唱版)象一对儿穿越时空的“姐弟篇”。

 

必须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原声带第2至4首都是作曲家为制作该原声专辑时,基于影片中相关对白情境特别再创作的概念随想式曲目,这三支曲子本身(包括著名无词女声吟唱的“Rachel's Song”)并未出现在任何一版影片中。主要是为了在结构上丰满爱情这条主线上“先天不足”的配乐内容。Vangelis显然在创制这三首填充曲目时花了极大的心思,尽最大可能力图做到与原始配乐在唱片上契合得天衣无缝。


 女主角Rachel ©️ Warner Bros


下篇:命运篇(原声带第7~12首)

 

此篇中的六个曲目皆出自原始影片配乐。分别从心理层面、宗教层面、哲学层面诠释社会边缘人(复制人)在命运这条主线上的内涵。最具巧思的编排是将带经典独白的“Tears in Rain”放到了片尾曲之后,形成一则意味深长带华彩性质的崭新尾声。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恰与上篇的卷首标题曲形成巧妙的呼应。


▲ 《银翼杀手》剧照 ©️ Warner Bros


综上所述,从唱片艺术编辑美学的层级来衡量,1994版《银翼杀手》的原声带已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至于三碟容量的《银翼杀手二十五周年纪念特别版》(Blade Runner Trilogy 25th Anniversary),无非在某些资料文献性上做了些有限的补充而已。


 Deckard's Dream ©️ Matrixsynth


最后再跟大家报个信儿,尤其读者中从事专业音乐制作的朋友。日本雅马哈公司日前刚刚100%原版复制推出了1976款YAMAHA CS-80电子合成器,取名就叫做“Deckard's Dream”。 


本期作者

Soundtrax Ye

电影音乐观察家

资深唱片业从业者




解读

反思,而不该用8万条评论嘲笑


有偿征稿

和我们一起创造影视配乐新未来



和我们一起

关注电影音乐一百年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请移步公众号首页往期回顾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ID:SoundtrackM

长按后识别二维码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