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圈子里,感情总是容易被安排。
分了要发声明,结了要拍Vlog,连朋友聚会都像通稿。好像不说点什么、不晒点什么,就没资格被记得。
可她们两个,好像总慢半拍。
曹斐然和丁笑滢——你要说她俩是故意低调吧,也不尽然。就是那种,很自然地不按剧本走。
她们也没官宣一起拍摄,更别提什么“限定搭档”了。
就那么一组照片,海边,港风,光线和风都刚刚好。一个穿牛仔马甲配墨镜,站着笑得大方;一个白背心牛仔裤,低头笑得有点羞涩。
没多说一句话,连配文也只是:“祝我们永远自由而热烈。”
看了挺久,那句“自由而热烈”,不止是好看的字眼,像是她们这一路走过来的小小总结。
熟悉曹斐然的人,大概都记得她在《六姊妹》里演刘小玲,那个角色有点疯、有点闹,眼神一亮就能把人拉进去。她演得太真了,真到你以为她本人就是那样。
但其实不是。
她小时候家里挺严的,电视只能在周末开,开之前还得写完一页练习册。
她说过,第一次去试镜,导演让她演哭,她一点表情都没有。
“不是不会哭,是不敢。”她那样说,我听得挺久。
后来在《似锦》里演姜依,气质一转,整个人沉下来。她不是那种一出场就吸睛的演员,但你要多看两眼,就不舍得跳戏。
丁笑滢这边也差不多。
她其实是靠《锦囊妙录》里那个巡抚千金刘婉被记住的,台词不多,但眼神有戏。
她爸以前在戏曲团,家里从小就讲“台风要稳”,她也真是稳。
稳到什么程度?别人试镜带助手、带妆发,她穿个素T恤就去了,说是“反正也不一定选我”。
她最怕人说她“有表演痕迹”,哪怕多一个眼神,她都回去反复看回放。
她们第一次合作,不是在剧组,也不是综艺。
是一个棚拍,拍完都快晚上十点了。摄影师收工,她们还在那儿换衣服,互相帮着拉拉链、拆发夹。
“你刚才那套牛仔马甲挺好看。”曹斐然说。
“你也能穿,肩比我窄。”丁笑滢低头笑了笑。
就一句话,但空气突然松了。
没那么多试探,也没套近乎。像是——嗯,她们看见彼此了。
后来拍那组海边图,选地点的时候,导演说想搞点“大场景冲击力”。
丁笑滢没说话,曹斐然回了句:“让我们自己走一圈吧。”
她们就真自己走了两小时,最后选了那个有点旧、有点风沙味的礁石边。
拍的时候风大得很,头发往脸上拍,沙子糊在脖子上。
但那种氛围感,就是别的地方拍不出来。
她们对“合作关系”这事,也从不急着定义。
“你觉得我们像搭档吗?”曹斐然有次问。
丁笑滢笑了,“像朋友吧。”
“哪种?”
“能一起吃冷饭、穿错鞋,还不觉得尴尬的那种。”
说实在的,看她们拍大片时一个回头一个迎光,谁不动心?
但更打动人的,是她们私底下那些小动作。
有一次在片场,丁笑滢嗓子哑了,连着几天都喝热水。
曹斐然早上来,路上买了个保温杯,里面泡的是自己从家里带的胖大海。
“你不怕凉?”她问。
“我怕你不说话。”曹斐然边拆吸管边说。
她们不常晒这些,但偶尔能从别人的镜头里看到。
比如某次拍夜戏,收工快一点了,丁笑滢还在看剧本,曹斐然坐在她旁边,眼睛都快闭上,却还握着她的热水袋。
她们不吵着要合作,也没说要组CP。
但你一看她们那组图,就知道——合作早就开始了。
不是在剧里,是在生活里。
最近丁笑滢在《我是赵甲第2》里的李枝锦,气场稳得能拦住一整个会议室的人。
曹斐然则接了个新剧,听说是个年代戏,她在里面演个“进城的知青”。
她们一个往商战走,一个往戏骨靠。路线不一样,但方向都挺准的。
她们说过,排档期最难,尤其是想合作的时候。
但她们也没着急。
“慢点也没关系。”丁笑滢说,“只要还在往前。”
“而且拍太快,也没时间吃饭。”曹斐然接了一句,笑着踢了她一脚。
你说她们是不是一对?我不确定。
但她们一起拍的那组海边照片,我看了三遍,每遍都想多停几秒。
热搜能买,眼泪能剪,甜言蜜语能配字幕。
可她们,就站在风里,不说话,也能让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