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父亲节目中“踢”7岁小孩,大家居然表示赞成?

谢霆锋父亲节目中“踢”7岁小孩,大家居然表示赞成?

凯叔讲故事 港台男星 2017-11-28 07:15:26 405

作者 | 筱泓

1


谢霆锋的父亲,已经81岁的谢贤,最近参加亲子节目《宝贝的新朋友》,尽显慈祥本色。在游戏中,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忍着腰痛咬牙坚持,甚至手揽孩子哄其入睡。


可在最新播出的片段中,谢贤手中端着饭碗,要求那7岁的孩子吃点东西,但孩子怎么也不吃。


谢贤再三劝说,小男孩爆发了:“一天到晚就是吃吃吃,吃货呀!”


谢贤火大了,熊孩子不教训不行哈,轻轻“踹”了孩子一脚。


大部分网友纷纷支持:“熊孩子没礼貌。”


孩子固然有错,可是大人呢?

成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并不一样。


我们觉得,当我让你吃的时候,你就得吃,不吃就是对不起我对你的关心和爱。


可我们却忘了,我们给予他们的,是不是他们所需所要所喜欢的?


2


每到饭点,小区里最常见的一幕就是:孩子在前面跑,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拿个碗在后面追。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有的哄劝诱骗,有的吓唬打骂,甚至把小棍子随身携带。


他们无奈地叹息:让孩子吃饭怎么这么难,每一次都得强喂硬塞?


吃饭是人的本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为什么需要强喂硬塞?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边界。

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界限。


大人的强喂硬塞,就是孩子的界限被侵犯的时候。


3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开始发展,产生强烈的自我认知、自我感受、自我行动的愿望。


一股强烈的成长的力量在指引他们,生命第一次发出“独立”的呼声。


他们对“我”的界限非常敏感,不允许成人跨越“我”的领域,一旦被跨越,就会产生强烈的被侵犯感,此时,防御机制开启,吃饭的本能需求就被防御机制压制下去。


我们越想让孩子吃饭,孩子就会越不愿意吃,那是防御机制在开启应对模式的缘故。

3


单位里有位年轻的男同事,一到饭点必须吃,不吃就坐立不安,做任何事都没有心思。


奇的是,他不管吃什么都得留一口,无论米饭还是粥,甚至烧饼油条,反正不管吃什么都要留下一点点。


有天我们笑他会留福根。


他却说,这个习惯对于他来说,有着创伤性事件。


小时候,父亲是部队军人出身,母亲是老师,家教森严,规定一日三餐,必须定时定量,无论你饿不饿都要吃,不吃就先挨说后挨打。


就是逃到外面晃一圈回来后,还得吃凉透的饭菜。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吃饭就留一口,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是这样做了他心里会觉得舒服了。


很多时候即使还没吃饱,但看到碗底只剩下一点的时候,突然就失去吃的欲望了。


为了这吃饭留一口,他也没少挨打,可每一次挨打的结果,就是把那些吃下的也都吐出来,后来母亲心疼他,劝父亲不要打了,从此后,那吃饭留一口的习惯就保留下来。




我们往往觉得,我爱你,必须要精心照顾你,得管好你的衣食住行,一日三餐,让你健康茁壮成长。


所以对着孩子,我们会说:我让你吃饭,你得吃。


只有孩子接受了,才能证明我的爱,在你身上得到了体现。


我们的个人意愿,胜过孩子的自身需求。

4


邻居玲玲无奈地对我说:我家奇奇都已经六年级了,每一次招呼他吃饭都得喊好几遍,一碗饭都吃不完,都得剩一些,你说他是不是消化系统有毛病?


可是奇奇私下却对我抱怨:饭有那么重要吗?他们老逼我吃。从小到大,天天都念叨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每天放学回家第一句就是:肚子饿不饿,吃不吃饭?


我真的不饿,也不想吃饭,可他们念叨个不停。


我都快疯了,一顿不吃又不会死,真是的。我不饿,也非得让我吃。我好命苦啊。

 

我大表姐的宝贝女儿萌萌,已经8岁了,吃顿饭得一个多小时,含在嘴里就是不往下咽,一旦催急了,她就吐。


后来带她看医生,医生说萌萌有轻度的厌食倾向。



在于萌萌小时候,天天被大表姐逼着吃饭,不吃就硬塞,哪怕是生病了也一顿不能少。


慢慢地,萌萌一到饭点就难受,一口饭能吃半天。

 

界限被突破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维护自己的边界,甚至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所以他们开启出了各种防御机制,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情绪——比如:不吃、逃避、吃多了就吐甚至厌食等。


更多的招数是吃饭时留一口。


留下的那一小口,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终归有一口是自己能说了算的空间。

5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里,每逢吃饭的时候,爸爸们都在那里喂孩子,鲜少有见到孩子自己主动吃饭的,即使是岁数最大的nei nei,偶尔也会看到吴尊喂几口。


有一期中,平时吃饭都得刘畊宏一勺一勺喂泡芙,在陈小春面前,她拿着筷子吃得有模有样,格外香甜。


或许我们会说:自己吃饭哪有大人喂舒服?


可我们看到,泡芙在自己拿筷子吃饭的时候,眼睛里都发着光。这是充满成就感的光。


因为这时候,她知道是自己在主宰着自己的身体。


吃饭是人的本能,身体是孩子自己的。


饿了要吃饭,这是人的生理需求反射出来的结果。



当我们过度关注他们的生理需求,甚至越过他们的需求,把我们的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会感觉,吃饭不是我的需要,而是爸爸妈妈的需要。


既然不是我自己想要的,那吃不吃无所谓。

逼急了,身体就开启防御机制来抵抗外界的压力。 

6


我们为什么会过度关注他们身体的需求?


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仍然把他们与我们紧密相连,我们饿了,他们也会饿,他们一切的需求,皆与我们相同。


潜意识里,我们并没有让孩子长大,甚至说,不相信他们离开我们会长大。


所以我们对孩子没有尊重、接纳与信任。


所以我们才想包办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身体本能的需求。


可我们却忘记了,当我们包办的同时,就削弱了他们自我成长的力量。


自我成长的力量薄弱,再缺少权威的信任,那与生俱来的羞耻感没能及时消除,他们往往缺少自信。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孩子的人生该由他自己去经历,孩子的成长就是他自己去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



7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属于孩子的感受和边界还给孩子。

吃不饱会饿的是他,饿了会难受的也是他们。


当他们学会感受本能需求后,自然就知道饿了要吃。从而建立起身体的本能机制,就如眼睛遇到强光会眯,嘴巴吃东西会流口水一样。

不强迫他们吃饭


压力之下必有反抗。

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


不去强迫孩子吃饭,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去掉我们的自我意识,不要以为自己饿了孩子也会饿,自己吃不饱孩子也吃不饱。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没有附生在我们身上。


孩子少吃一顿两顿没有关系的,不会出大事的,无须为此焦虑。不要想妄图通过控制孩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不要过多参与掌控


如果孩子说,我吃饱了。

那么他就可以不吃,离开餐桌。

不要说:你才吃那么一点,能饱吗?


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需求的量,这是最适合他们的办法。


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做可口营养的饭菜,至于怎么吃,吃多少,这就不是我们能掌控得来的。


可以选择不吃饭,但要交流清楚


无论大人孩子,总有不想吃饭的时候。


好多次,我的孩子小桂圆在饭点时说不想吃,我会问:是真的不想吃,还是等会吃。


她想了想,说:等会吃。


结果不到五分钟,她就会回到饭桌上吃了,而且吃得格外香甜。


我们也可以说:不想吃,那定个时间,在这段时间都不能吃东西,可以吗?


在规定的时间里,即使孩子反悔请求吃饭,也得坚决执行协议,千万不能心软。


经过几次之后,他们就会学会掌握好自己的生理需求规律,学会对自己负责。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逐渐离开父母,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过程。


尼采说:真正“活过”的人,都是由他自己选择如何经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个木偶一般被生活所经历。


爱一个人,当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能够做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负责。


不要把孩子限制在我们个人爱的意志里。


作者:筱泓,自由撰稿人,儿童阅读推广人,心理学研究者,为百万父母解决育儿困惑。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