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杨澜罕见露面,30秒口技刷爆热搜,不在台前的这些年,她竟然做了这么多事

53岁杨澜罕见露面,30秒口技刷爆热搜,不在台前的这些年,她竟然做了这么多事

小十点 内地女星 2021-04-21 19:21:11 429
文 | Cush · 主播 | 赏新晴
本文首发小十点


前些天,53岁杨澜罕见出现在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里。


在“新闻播报不NG”游戏环节,杨澜拿到有一长串拗口复杂地名的新闻稿:


在零准备时间情况下,她竟然30秒内一气呵成,从头到尾一字不错、吐字清晰地念完了。



看得弹幕里网友们刷屏感叹:


“太绝了”、“这就是国家队的实力吗”、“口才功力实强!”


没想到,如今53岁的杨澜,依然能保持着专业、超一流的业务水准。


更没想到,后面看到她在谈话环节的分享,我发现:


除了超强的口才实力,她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


在分享中,她谈到人生中做的第一档节目就是《正大综艺》。


当时的节目口号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但当时还没从大学毕业的她不会想到:


正是因为这句话,她后来走访了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了多位名人政要。


也正是这句话,丰富了她的见识,拓宽了她的视野;


冥冥中影响了她的人生,也影响了她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的世界观

决定孩子的格局


有人曾问杨澜:


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小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杨澜是这么回答的: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


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


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为此,杨澜不断“折腾”,丰富见识。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孩子看到一种不一样的活法,让孩子深刻意识到:


见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影响一生。


年轻时,22岁的杨澜还没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就和姜昆一起主持当时央视收视最好的栏目之一《正大综艺》。



那时一到周末,很多家庭父母和孩子围在一起,等着坐在电视机前看《正大综艺》。


节目大受欢迎,杨澜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



可就在大家以为她会在央视当红节目主持人这个位置,继续顺风顺水地做下去时:


1993年底,她做了一个让众人诧异不已的决定——“辞职留学”。


要知道,那时的留学政策不像现在一样宽松。


那时要留学,得先辞去公职,毕业不满5年的话还要向教育部门缴纳罚款。


拿到相应证明之后,要把档案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之后才能拿到护照。


哪怕你豁出去了,这些都按照规定做了,一旦最后被拒签:


不仅没留成学,工作也会丢了,一切都泡汤。


可以想象,当时做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很多人不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杨澜非做如此冒险的决定不可?


从当年杨澜写给自己的话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我知道,斯斯文文的你却最渴望冒险,在高原上与日月热烈地舞蹈。



冒险,意味着可以看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于是,杨澜毫不犹豫地在“看世界”和“上升职场路”中选择了前者。


她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专业。


两年的硕士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她的见识。


1996年,在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前夕,杨澜就开始和东方卫视一起制作电视节目《杨澜视线》。



在节目里,她开始采访各界名人,包括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美国传奇新闻主播克朗凯特等等。


这样不断地自我开拓,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人近中年。


2014年,46岁的杨澜送儿子去哥伦比亚大学读本科。


看到儿子越来越优秀,目送儿子飞得越来越高的同时,她意识到:


唯有自己继续学习,才不至于让孩子嫌弃自己。



所以她一直对学习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大家比较少见到她的这些年,一直不遗余力地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和话题。


比如2019年,在《致前行者》节目中,与多位科学家对话,共同探讨AI大时代、智能制造、太空奥秘、中国芯片等前沿话题。


有一次她在广州接受采访,有个母亲问她:孩子上大一,彼此沟通越来越少,不知道怎么办。


杨澜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这位母亲:


父母的格局在于保持自己的学习状态。


应该对这个社会,始终保持自我的敏锐度和观察热度。


父母是孩子看世界最近的窗口,而杨澜,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到:


努力去看到更大的世界,这种活法的人生,有多丰富、多精彩。


父母的育儿观

影响孩子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点。


父母的育儿观,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


对于孩子的教育,杨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别把劲都使在孩子身上。”


身为父母,杨澜更倾向于把劲使在自己身上,第一股劲就是——


先反思自己做父母的问题。



有一次,她和先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把孩子都吓着了。


等情绪平复后,她意识到刚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于是她和丈夫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道歉:


“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


我们想告诉你,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也正是得益于她和丈夫对自我的反思,两个孩子感受到的是完全平等对待和百分百尊重。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杨澜对自己使的另一股劲就是——


用心陪伴。


哪怕杨澜有时要各地飞,一出差就是好几天,但她竟然是孩子钢琴班上出勤率很高的家长之一。


每次出差回到家,她即使再累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


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们的世界。


有一段时间,儿子从上海转学到北京后不适应,整个人很不开心。


起初杨澜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孩子过段时间就会交到新朋友。


但后来她看到一本心理学书,讲到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


千万不要用新朋友圈来宽慰孩子,要帮助孩子与老朋友保持联系。


于是她特意抽出时间,搜集整理了儿子在上海的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


所以尽管杨澜陪伴孩子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她陪伴的质量却很高。


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妈妈经常出差,而有缺失感。


甚至反过来安慰妈妈,“要连工作好几天,妈妈你真可怜,等你回来了我们陪你玩。”


父母对孩子付出多少,在孩子身上就会体现多少。


育儿先育己,当我们做到自我反思、用心陪伴:


孩子自然能从父母高质量的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父母的价值观

塑造孩子的未来


关于穷养、富养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被穷养的孩子可能一辈子自卑,被富养的孩子可能骄奢成性。


但归根结底,不论穷养、富养,不论男孩、女孩:


核心问题,都是要帮孩子建立好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杨澜曾说过,她对女儿并不会太娇宠。


不会给她买过于奢侈和昂贵的东西,也不会鼓励她消费超过自己这个年龄段应该买的东西。



女儿小学班主任就曾对她说:“你们家孩子是我们班穿着比较朴素的孩子之一,这样挺好的。”


她对儿子也是一样的教育。


暑假的时候,儿子去博物馆实习,跟工人们一起拆木箱、钉钉子。


中午在外面吃饭,班上有一些同学吃比萨、寿司等,但儿子觉得自己还没有挣钱,就买了一个5元的三明治吃了。


回来以后,杨澜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表扬,她告诉儿子:


如果你像有些同学一样,一顿午饭就花40元。


假设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那么你挣的钱,你算算,根本养不活自己。


不过度消费的观念,被儿子一直带到了大学。


哪怕上了大学,儿子每个月的开销也都是在给的预算内,而且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预算。


教育家默克尔层说:


“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金钱教育背后,传递的其实是父母的价值观。


杨澜正是通过自己的金钱教育,让孩子明白:


过度消费带来的物质满足感,是空虚的;


自食其力,通过自己努力赚取的钱,才是有价值的。



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我们可以什么都给孩子,可以既供他吃穿用度,又替他遮风挡雨。


但对生活的经历、三观的塑造、成长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富足,这些我们无法替孩子经历。


而不经历这些,孩子很难有真正的成长。


杨澜用她的教育,告诉我们:


父母开阔的世界观,决定孩子的格局;


父母正确的育儿观,影响孩子的人生;


父母有原则的金钱观,塑造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教育,才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点个“在看”希望每位父母都能陪伴孩子走得更远。



长按识别二维码

和点妈一起聊聊教育孩子那些事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