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沉默的“野心家”

张志坚:沉默的“野心家”

新周刊 内地男星 2017-06-03 08:36:58 62


生活中的“高育良书记”张志坚。图/李伟/新周刊


生活中的张志坚急性子、暴脾气、爱憎分明。被观众形容“演技炸裂”的他至今仍是国家三级演员。但是如果将他定义为一个不随波逐流的行业楷模未免肤浅,因为他早已在每个角色身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低调演员的“野心”。


文/宋爽

 

采访持续的一个半小时时间里,张志坚抽了四根烟,每抽一口,他都习惯性的把脸侧到一旁,眼睛眯成一条缝,用嘴唇抿着烟头往里吸,看上去他烟瘾不小,每口都吸的很深,以至于在脸上形成一道道皱纹。


张志坚有种黑帮教父的气派,尤其在吞云吐雾的时候,一种历经世事,洞穿一切的神情便会浮现在他脸上。这是一种隐晦的锋芒,源自于他在气质上的模糊不清——你很难马上把他归为某一类演员,或者某一类人。和高育良一样,张志坚身上罩着一股浓雾,很难看明白。


如果不能出演高育良,张志坚恐怕不会出现在《人民的名义》里,他热爱这个角色,因为他“贪天下”,要的是绝对权力。在张志坚看来,高育良不是贪官,因为他既不贪财、也不贪色,但对家国天下恨不得一口独吞的欲念和疯狂,让张志坚兴趣盎然。

 

在《人民的名义》之前,张志坚从未有过今天热度。很多人一看高育良就觉得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演员叫什么。网友们查来查去,最后惊呼,原来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小阁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董建昌,还有《大清盐商》中的阿克占。

 

“善演者无名”“演谁是谁”,喜欢他的粉丝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由于张志坚扮演的角色在气质、性格、神态,甚至是容貌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他本人彻底隐匿在了角色背后。

 

对于演员这种普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职业来说,“自我”被削弱被剥夺,真是一件无福消受的倒霉事。兢兢业业了一辈子,走在路上却被人叫“小阁老”,叫“育良书记”,在很多演员看来无疑是一种失败。

 

可张志坚好像刻意追求这样的“失败”,他发自内心的不希望别人记住他,这听上去简直冠冕堂皇,但如果往深了探究就会发现,这个反其道而行,数十年低调而沉默的演员,才是真正的“野心家”。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张志坚饰演的董建昌。



高育良


和张志坚聊天,如果想尽兴,话题最好还是围绕着角色展开,只要涉及他个人,聊天就会慢慢熄火,如同灶上的火苗被人拧小了一样。

 

他有时会瞬间高育良附体,语速变得平缓但咄咄逼人,就好像他已经戴上了那副阴沉的眼镜,穿着羊绒背心,坐在汉东的省委副书记办公室里了。

 

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样形容“体验派”表演方式:“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这种表演方式,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张志坚似乎正是运用这个方法在演戏。为了揣摩高育良的处境和心思,他不停地问自己,“他要什么?他那么处心积虑,费尽周折,到底要什么?”

 

像高育良这样的官员,的确是“自律者”,有时自律到让凡夫俗子也心服口服。他们可以像苦行僧一样对诱惑说不,对女色视而不见,对金钱无动于衷——然而,这并非出于高尚的内心或是道德上的无可挑剔,而是早就明白,那些肤浅漂亮的玩意早早晚晚会毁了自己的前程,或者凭空生出羁绊来。

 

可怎么才能得到更大的权力呢?在荆棘丛生的时候,高育良该如何应对,成了这个角色最难把控、也最容易出彩的一点。

 

在《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场景堪称经典。在省委常委会上,高育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围攻。“作为一个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面对一个空降的第一把手,你能怎么着,暴怒吗?不可能;大家对你群起而攻之,你又是一个学者型的高官,能有失风度吗?不可能;李达康在历史上跟高育良有过过节,你明知道他给你穿小鞋,但你能如何?我觉得只能如此了。”

 

张志坚口中“只能如此”指的就是被广为传颂的“迷之微笑”。这个微笑被做成各式各样的表情包,出现在大大小小的网络平台上,观众们喜欢这个表情,因为复杂、罕有且意味深长。

 

“这个微笑根本不是设计好的”,张志坚说道,“在一些规定情境中,高育良没别的路可走,只能微笑。”


《人民的名义》截图。



城府不是贬义词

 

有网友表示,在从小到大听了无数次“谁谁谁有城府”之后,高育良的微笑“终于让人领略到城府的真正含义。”

 

于无声处有惊雷,不被情绪左右,轻轻松松操纵他人的意志。这种性格气质一方面令人胆寒,一方面却颇具魅力。这是一种幽暗曲折,和正大光明、公平正义背道而驰的魅力,因为这些掌握游戏规则的聪明人,似乎总是更容易得到命运的垂青。

 

张志坚对“城府”这个词很感兴趣,他又随手拿高育良举例。“一个政法委书记想要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靠什么,简单粗暴吗?那好,既然大家都反对他的大弟子祁同伟,那就放弃吧。可高育良偏偏不能放弃,不仅不能放弃,还要玩命推荐他。这里面还有个潜台词,那就是‘我放弃他了,今后谁跟我?’一个江湖大佬,底下人犯错了,取还是舍,这就要靠城府,靠运筹帷幄。”


张志坚参演的电视剧《大明王朝》在沉寂多年后再度走红,这部剧汇集了众多老戏骨。张志坚在剧中饰演严世蕃。 


“城府不是一个贬义词。一个人太单纯了怎么在社会上生存?至少你得有心机,有思想,有点子,有方法,这些都是错误的吗?不是。”

 

话虽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张志坚却恰恰缺乏城府,他形容自己是急性子、爱憎分明、暴脾气、说话直截了当、容易得罪人。一言以蔽之,张志坚是高育良的反面。

 

有意思的是,能把高育良饰演的如此鲜活,天赋之高近乎讽刺,一个油滑老道、穿着毛背心,留着大背头,和老婆过着“亦师亦友”日子的老干部,和一身肌肉、爱骑摩托扮酷,穿着时髦前卫,用小名称呼爱人的张志坚看不出任何关联。

 

高育良洞悉官场规则,张志坚却最不守圈子里的规矩。他讨厌宣传,告诉工作室“一篇通稿都不许发”,因为自己宣传自己是“很恶心的事情”。在《人民的名义》之前,他的微博粉丝只有1700多,直到现在才突破了7万大关;从刚开始当演员起,张志坚就对剧本非常挑剔,烂戏一律不接;他非常“坚持”,拍戏从不迟到,也不接受别人迟到,不论对方是谁。

 

可以说,张志坚不太会“做人”,不懂得虚与委蛇,和上上下下打点关系、拉帮结派,为自己铺路,在演艺圈这种人情社会中的人情社会,这样的处世哲学无异于给自己堵路。

 

截稿前,第22届华鼎奖颁奖典礼盛大举行,李易峰、唐嫣成为当晚最大赢家,分别获得视帝视后,而张志坚也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大奖:“全国观众最喜爱男演员奖”。他在颁奖时说:“对于华鼎奖,我是一个新人”。

 

在很多方面,张志坚都是个“新人”,当网友们用“演技炸裂”“冷酷的性感”“拥有复杂的人性魅力”“同时代中国演员难以比肩”来形容张志坚时,没人相信他仍然是江苏人艺的国家三级演员。


张志坚出演1986年电影《超国界行动》。

 

在中国,国家四级演员的定义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受过较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基本掌握本专业的表演技巧,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再往上一级,就是国家三级演员了。

 

这个问题不止一次被提及,网传在《人民的民义》火了之后,他从江苏人艺的国家三级演员提拔为南京市话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张志坚对此的回应是,“胡说八道”。

 

他的级别没有变化,“也不可能再有变化。”而造成他这么多年过去仍然是国家三级演员的原因,并不复杂,也不简单。一方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80年代他就开始演电视剧,“江苏台第一部电视剧里就有我”。但之后,跟随太太转业去了北京,便彻底脱离了剧院。

 

《人民的名义》中,孙连成是个值得深思的角色,一方面,他的确是懒政的典型,但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使得现实世界中的欲望显得索然无味。戏里的旁白是这么说的,“孙连成仕途不顺,心灰意冷,喜欢上天文学之后,方知宇宙之浩渺,时空之无限,人类算什么,李达康、高育良、沙瑞金,又算什么?不过都是蚂蚁、尘埃罢了。”


《人民的名义》中张志坚饰演高育良。

 

一般而言,一个人主动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因为有一个更有价值的事情给他以强大的内驱力。这个东西不见得是大众眼里的“好”,但一定能在精神上带来某种至高无上的愉悦感,在这点上,无人不贪。

 

所以,大肆鼓吹张老师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意志坚定,道德上无懈可击,不图名不图利毫无意义,只不过他“贪”的是别的东西。

 

张志坚要的东西更宏大,更难企及。“我要的是角色,我要的是表演”。如果没猜错的话,他不会拒绝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他渴望在角色中体验另一个人的脉搏、热血和悲情,恨不得血型都和角色一样,近视的度数都难分高低,写出的字体都不辨真假,经受的苦难都如出一辙。所以,轻易将张志坚定义为一个不随波逐流的行业楷模尤为肤浅。在我看来,他早已在每个角色身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演员的野心。



小鲜肉

 

形容小鲜肉,张志坚只用了一个词:“昙花一现”。

 

“小鲜肉也可能转变为好演员、甚至是艺术家,但如果拿演戏当儿戏,就不太可能了”,张志坚说。

 

“很多戏要拍三个月四个月,甚至半年,小鲜肉可能只来20天,为什么只给你20天呢,因为他要赶去另一个剧组,也拍20天,和抢钱差不多。20天,他再怎么敬业,也不可能演好一个角色,来了就是一堆近景,整个剧组都要围着他转,因为要在短时间内把他的戏抢出来。


真的是一团糟,比如我们在横店拍戏,要在一个茶社拍,这个茶社只给你们剧组5天拍摄时间,因为其他剧组都在等着用。但如果小鲜肉在20天的时间里,在茶社里就两场戏,那拍完他的戏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够再拍其他演员的戏了,那其他演员怎么办?


茶社又到等多久才能再租到呢?可这就是市场行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让你们请我,而且还花高价来请我?投资方很清楚,比如这个小鲜肉的片酬要一个亿,但有他在就能赚回两个亿,那当然就请了。”


张志坚年轻时的作品。


他经常跟年轻演员说,经纪公司让你们宣传这宣传那,到底在宣传什么呢,连作品都还没有就宣传。“很多小鲜肉,我都不知道他们拍过什么戏就能让经纪公司弄得火的一塌糊涂。好多人跟我说,谁谁谁可火了,我说我没问你火不火,我问你他拍过什么戏。”

 

可现实是,没人在乎小鲜肉拍过什么戏,只要容貌依然坚挺,就不愁没人捧。即便面瘫、眼神涣散,死了娘和中了举看不出明显的表情变化、即便替身和剧组混的比本人都熟,照片上全是2米8的大长腿,又能如何?粉丝喜欢他们的颜,资本喜欢他们带来的钱,没仇没怨,皆大欢喜。

 

在一个严肃的演员看来,这和胡闹差不多。“演员最终拼的是脑子,是思想,那些小鲜肉被市场捧得晕头转向,商演一个接一个,有时间看书吗?”

 

当然没有,可张志坚没明白,一部分小鲜肉在对“如何当个好演员”这件事情上并不较劲,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想得到的事情了。如果有幸和他们谈到一些远大理想,比如如何能成为阿尔帕西诺式的演员,他可能会微微皱眉,已示若有所思,然后眨眨如同黑洞般虚无的大眼睛告诉你一句经典的万金油式答复,“认真演好每一个角色,做更好的自己”。


张志坚。图/李伟/新周刊 


对于没有深刻思想、靠颜值生存的演员来说,这种让人一秒昏睡的答案至少不会带来什么麻烦,其影响远远小于忘打玻尿酸以及横生出十斤肉来。

 

还有一些年轻演员,事业刚起步,便一头扎进“积攒社会经验”的旋涡,满脑子就是该和谁处好关系,该和谁套近乎,根本没时间琢磨怎么提高演技。张志坚说自己经常遇见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无非就想混个脸熟,以后拍戏时能有人想着自己。他好言相劝,“别总想着弄这些,有时间去看书、健身,别没戏就窝在房间里打牌。”

 

究竟多少人听进去了,我们不得而知。但好在,被时代潮流裹挟的只是选择被裹挟的人,该下沉的下沉,该上升的上升,一切各得其所。

 

张志坚觉得演员一定要有童心。“这一点都不玄乎。一个人要是满肚子城府,那干干净净的人你怎么演?只有把内心腾干净了,才能容纳各种各样的角色。”

 

不论在哪个年代,童心都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样稀有,这种虚无缥缈,从不会兑现出钞票、游艇和巴厘岛自拍的物质,很多人在刚踏入社会第一脚没多久之后就抛弃了,因为它实在是太碍事了,能让一个人除了清白之外什么都得不到。

 

你很难弄明白,张志坚到底是活的太明白还是不明白,和潮流格格不入,总归要付出代价,仅仅是“耐得住长久的寂寞”这一件事,就足以让很多圈内人士得上心病。爆红之后,人们对张志坚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称他是一个“大器晚成”“淡泊名利”“纯粹”的演员……可现实却是,人们一边赞叹不已,一边在名利场里红着眼厮杀,还不时祈祷“大器晚成”这种事千万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92期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