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为防止以后看不到我们:
请务必点击上方蓝字【电影天堂】→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在刚刚落幕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王俊凯以罗西里尼评审的身份出现,成为全场的焦点。
原本该是安静、沉浸的观影殿堂,却因为粉丝举手机拍摄、喊话打call,现场彻底变味。电影还没播完,闪光灯狂闪,镜头直接怼向王俊凯——仿佛电影成了背景板,人变成了主角。王俊凯微博喊话:“电影在银幕上,不在我脸上!”这句话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王俊凯为什么会成为影展评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流量吸睛”。
但事实是,平遥国际电影展历来鼓励年轻人参与,从选他做青年评审,到特约策展人,再到今年这次,是看中了他这几年在影视作品上的探索。
王俊凯出演了《断·桥》《749局》《万里归途》等作品,尝试突破偶像剧人设,接触更现实、更厚重的题材。尤其《断·桥》里的孤僻少年,口碑让不少影评人认可他有“演技可塑性”。
所以,这次他以评审身份出现,既是影展对他电影身份的肯定,也是他自己主动迈入“专业审美话语”的一步。
然而,这一幕却让人看到另一个现实:粉丝的爱如果没有边界,就可能破坏作品的氛围。王俊凯这句“电影在银幕上,不在我脸上”,既是无奈,也是对观众的提醒:请把注意力放回作品本身。
类似的场景并不罕见。刘德华就曾在演唱会遇到粉丝冲上舞台,导致现场一度混乱,险些造成安全事故。刘德华当场停下演唱,语气温和地劝粉丝冷静下来,强调“安全第一”,呼吁大家既要表达喜爱,也要尊重舞台、尊重其他观众的感受。
无论是电影节还是演唱会,明星们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希望粉丝把热情转化为支持作品、尊重秩序的行动,而不是用打扰来证明自己有多爱偶像。
粉丝文化在推动票房、流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现场失控”的等副作用。观众的注意力被明星光环吸走,而作品本身被边缘化。
王俊凯真情实感的喊话,已经超越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更是对整个行业的提醒——尊重电影,其实也是尊重自己,尊重我们花的每一张电影票、每一段沉浸其中的宝贵时间!

比个心

点分享 
点赞赞
比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