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试飞员与彝族放牛娃30年后的重逢

跳伞试飞员与彝族放牛娃30年后的重逢

强武堂 港台女星 2017-09-18 15:56:55 544

团中央“网络青年公开课”的制作团队能够找到我录制演讲视频,或许是因为我作为空军媒体发言人的网络影响力。团中央微信公共号播发了我题为《飞行时代的中国梦》的演讲视频后,我第一时间在微信、微博上转发。在42分钟的演讲中,我大约用10分钟的时间讲述1987年2月19日我遭遇的飞行事故,我讲到了跳伞的惊险经历,讲到了我落入大山独自跋涉6小时、行进30多公里山路的艰辛历程,还有我与一个放牛娃的奇遇。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云南元谋县雷稿村的彝族村民,因此我称他为“小雷”,如果不是他的营救我将在初春寒冷的山中过夜,这对于一名跳伞后的飞行员而言可谓处境艰难。

团中央青课——我的试飞人生

一天,一位微博网友给我留言:你为什么不去寻找当年“小雷”呢?他的这番话勾起了一桩我积压近30年的心事。30年来,每当2月19号来临,我都会想起小雷,而关于那段事故的恐怖经历反倒被我淡忘了,试飞的艰苦历练让我形成了置身其外的淡定,我很少去想事故中的画面。让我无法释怀的其实并不是恩情未报的愧疚,而是我根本无法知道我当时跳伞和遇见“小雷”的确切位置。87年6月我离开元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那个埋藏在大山深处的彝族小村就成了我难以解开的迷。

5月29日登出微博找人启示

网友的留言让我产生了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我要找到小雷!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雷稿村,发现有大、小两个雷稿村,村子距离机场30多公里,处于山区的缓坡处,这与我当年记忆中当地地形地貌,还有我坐车从村子回到部队1个小时左右的路程高度吻合。

第二条微博找人启示

5月29日下午2点左右,我在微博发出了第一条“寻人启事”,我@了cctv新闻频道寻人节目“等着我”栏目的官方微博,并发出了:“寻找1987年2月19号营救我的雷稿村村民,当时9岁现在应该29岁(笔误,应为39岁)。”微博发出后并未引发多少人围观,我觉得或许是我微博叙述有问题,所以当天晚上10点多,我充分发挥微博140字的威力,写下了这样一段具有故事性的文字:“跳伞后我在大山里独自穿行6个小时饥渴疲惫。一个姓雷的9岁放羊娃出现了,他听不懂汉语但带着作业本和笔,我写道:‘请带我到村公所’,小雷点点头,先带我回他家,炒蛋炒饭给我吃还给我水喝,我悄悄在枕头底下留下20元钱。然后他带我到元谋县雷稿村的村公所,给部队打电话,我得救了。小雷你在哪里?”

各种媒体和微信微博开始转发寻人消息

没想到这篇微博引起了元谋县当地微博、微信圈的关注,很快自称与“小雷”相关的各种人在我的微博里留言,他们都自称了解当年事情的经过,并且说认识“小雷”,其中有教过“小雷”的物理老师,有“小雷”的亲戚,有村支部副书记,连元谋公安和宣传部门的公共号也开始关注我了,很快我就建立了一个人数多达26人的微信朋友圈,一时间新的消息不断在圈中传出。5月30日夜里11点,元谋公安的公共号“@元谋警方”就发出了寻人启事;5月31日,昆明晚报和元谋所在的楚雄州媒体也及时报道了寻人事件;31日下午14点12分,@央视新闻公共号发出了一条“云南元谋雷稿村小雷你在哪里?29年前你救过的人在找你!”的微博,央视的微博信息一下子就点燃了网络和媒体,第二天几千个网站转发了相关消息,各地的报刊媒体也大量报道此事,一时间#寻找雷稿村小孩#成为网络和媒体的热门话题。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当地县乡村公安系统和媒体在5月31日下午找到了传说中的“小雷”,小雷并不姓雷,他的名字叫尹正海。但这个好消息并没有令我感到惊喜,反倒令我隐隐担忧,尹正海不是38岁左右,而是45岁,如果他就是当年的“小雷”,那么“小雷”就不是9岁而是16岁,如此大的年龄差距会不会是找错人了。

尹正海说他曾经救过一名飞行员

“小雷”找到了的消息令整个元谋县都震动起来,各路媒体奔赴元谋雷稿村。6月2日开始,央视新闻频道连续4天报道“寻找小雷”事件,6月3日的新闻中,当年的村支部书记回忆起小尹带我来到村公所的情景,并且讲到了他鼓动村民送慰问品的细节,他进一步确认小尹当年确实是16岁,只是个子比较矮小,当时村里对小尹勇敢的举动还给与了奖励。

央视报道飞行员寻找救命恩人消息

“寻找小雷”事件让我成了一个大忙人,每天几十通媒体打来的电话令我应接不暇,云南昆明的、广东的、湖南的、家乡杭州的,还有各大网站的,而央视“等着我”、“面对面”、“社会与法”、“向幸福出发”等栏目也向我发出了邀请,和我多次合作过的“面对面”栏目更加积极,他们提议和我一起去元谋寻找当年的“小雷”。处理完空军举办的“梦想起航——全国航空科普文化月”活动的演讲工作,回到家已经是6月4日凌晨1点,我匆匆准备了一些给尹正海的礼物,其中一幅我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我书写的“正气如山,情深似海”的首尾两字恰好是尹正海的名字——正海。早晨5点多,带着一身的疲惫,我与央视“面对面”栏目组的朋友们就奔向机场,飞机9点多按时起飞,降落昆明机场已经快下午1点,我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就直奔元谋,赶到元谋已是下午4点多,高速公路出口处当地政府宣传部门的领导接上我们就直奔雷稿村,当地和外地的多家媒体紧随其后,1个多小时后车队穿过泥泞的山路终于来都雷稿村,接近尹正海家车队已经无法行进。村民们热情地为我们引路,穿过几条小溪、爬上高坡,终于可以看见一座独立的院子,远远望去一个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的中年汉子站在路口,村民告诉我们他就是尹正海。

央视《面对面》栏目跟踪报道寻人事件

29年来,我无数次地想象过我见到“小雷”的情景,就在下车前我都想到自己或许会平静地面对,而当我看到当年的“小雷”——尹正海的那一刻,就不由自主地奔跑起来,我一把握住他伸过来的手,然后紧紧地与他拥抱,我的眼中满含泪水。

29年后的重逢,我和尹正海紧紧拥抱在一起

短暂的激情过后我随着小尹来到他们家的大院,他的父亲、他的小女儿,还有很多亲戚在院子里等着我们,他读高三的大女儿在县城里唯一的高中迎接高考,我们没能见到。他们家的院子好大,厨房足有两间客厅那么大,桌子上摆满了鸡蛋、水果和准备下锅的各种食材,就像当年我来到村公所里见到的老乡准备的那些东西,而厨房的柴火灶与大铁锅和当年“小雷”给我炒蛋炒饭的炊具完全一样。谈话中我依然用“小雷”来称呼他,他微黑的、朴实憨厚的脸上始终绽放着笑容,小尹话不多,简短回答着我的问题,乡亲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远远地看着我们。后续的媒体采访持续到了黄昏时分,而小尹的家人也开始慢慢在院子里摆开桌子、摆上饭菜,热情的晚餐看来是无法拒绝了,20多人围坐在院子里,乡村的土酒和自制腊肉真的很香,而那些绿色蔬菜的纯净味道也令我们赞不绝口。入夜,轻轻的谈笑声回荡在山谷,情不自禁的我唱起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一天的奔波令我嗓音沙哑,但歌声在璀璨的星空下依稀嘹亮……

令人难忘的晚餐

回到北京,6月4日晚间在雷稿村的那一幕依旧令我回味无穷、恍如梦中,我躺在床上翻看这这段时间朋友圈里大家的问候与鼓励,一个关注我的陌生人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自称“伟大的尹汉子”,头像却是一个女孩,她6月1日留下的一张相片和一段话当时并未引起我的关注,她说:你看相片里的人你还认识吗?我甚至都没有回复她。

尹正海女儿尹馨给我的微信留言

此刻看着这个女孩的头像,我突然头皮一阵发麻,她的容貌有尹正海的影子,我再看那张她发给我的相片居然就是尹正海小时候的全家福——她一定是我未能见到的尹正海的大女儿。强烈的好奇心令我打开她的朋友圈,5月31日的微信是“怎么办,有点激动。”而最后一篇是6月1日的:“提前失望总好过突然失望。”联想到她6月1号发给我的相片和留言,我突然明白了一切,我真后悔呀!

尹馨的微信朋友圈-想当兵

细细地、一篇篇地读着这个孩子的微信,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是一个多么善良、正直、聪慧的孩子啊。她的爱美之心,她对盲目追星一族的异议,她对理想的追求,她对学习的专注,临近高考的亢奋与一丝丝的担忧,还有她对自己成为一名军人的向往。“请不要宋仲基。”“我不努力,没有人替我争取。”“你连追求自己喜欢事物的勇气都没有,你就注定是个失败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想当兵,想当兵,想当兵。”

尹正海的两个可爱的女儿

我拨通了孩子的电话,她告诉我她叫尹馨,她说:谢谢你来找我爸爸,她还告诉我今年自己高考考得很好,她想当兵,想考军校……


我只说了三个字:好孩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挂掉电话,我哭出了声,躺着床上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为尹正海,也为这个可爱、坚强的孩子……



后记:尹馨考上了大理师范学院,并给我发来军训的相片

    作者:徐勇凌,空军大校,国际级功勋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歼10飞机首席试飞员,中国试飞员学院特聘教官。空军军事理论专家库成员,中国航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版权所有:强武堂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406238469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