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 | 大都会藏品《溪岸图》的世纪之争

历史回顾 | 大都会藏品《溪岸图》的世纪之争

秋萌画廊 内地女星 2018-08-14 01:13:48 753



大都会藏品《溪岸图》的世纪之争


故事背景介绍


从来没有一幅中国绘画作品像《溪岸图》一样,引发了这一场长达15年的国际性大辩论。《溪岸图》的争议性和学术性,自此奠定了中国书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1999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有关《溪岸图》是否为董源真迹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座无虚席,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中国内地的与会人员有启功、傅熹年、杨新。关于《溪岸图》的真伪,共有三方意见。在海外主要以方闻与高居翰(James Cahill)之间的争论为代表,即方闻将此画断为五代,而高居翰则认为此画是20世纪画家张大千的伪作。第三种言论对董源真迹的断定有所怀疑,但认为《溪岸图》至少是北宋作品。



董源《溪岸图》水墨设色绢本

86.75 x 43 in / 220 x 109 cm


董源(?~约962年)五代时期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曾官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多画山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画。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表现江南一带山川景色,用笔圆曲柔浑,用墨清润淡雅,多画平远山势,有苍莽之气。北宋郭若虚称“类王维”,米芾赞为“唐无此品”。元代赵孟称其山水景物富丽,有李思训风格。董源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为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画人多用青红,小而神情逼真。传世作品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洞天山堂》。


《溪岸图》为绢本设色,以立幅构图表现山野隐士的山居生活:两座山之间的山谷,溪水曲折蜿蜒而下,池岸有竹篱茅屋,后院有女仆在劳作,篱门前有牧童骑牛,小道上有农夫赶路,一亭榭伸入水中,高士倚栏而坐,举目眺望,神态极其悠闲,其夫人则抱儿与仆女嬉戏于旁,一派平淡然而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此画的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画”款识,钤有“天水赵氏”及“柯九思印”,及近人张大千、张善孖诸藏印。

《溪岸图》近代收藏背景介绍


抗战期间,徐悲鸿在1937年于桂林发现并收藏此图,当时作品破损颇严重,但是画极佳。


徐悲鸿在书信中称其为《水邨图》,并道”恐为天下第一北苑”。翌年张大千观此画气韵生动,尤为喜爱,向徐悲鸿借了带回四川鉴赏学习。几年后不舍还回,便以金农的《风雨归州图》易换了此画。王季迁在60年代末用12幅藏品与张大千做了交换,当时这幅作品已经定名为《溪岸图》,并在东京借专家目黑次三之手完成修复以及装裱。之后唐骝千 ( Oscar L. Tang) 在1997年向王季迁家族购买收藏12件作品,《溪岸图》也在其中。这幅古画最终在2017年初由唐氏家族捐赠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研讨会契机


1997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董事唐骝千出巨资购得此画,并借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此画并称其为中国的《蒙娜丽莎》。然而同年8月,美国《纽约客》杂志刊登一篇爆炸性文章,称《溪岸图》为仿制赝品,文章引用高居翰的观点:“这不可能是一幅10世纪作品……其作者应是作伪者与收藏家张大千。”


以高居翰的地位,此论一出舆论哗然。1999年,大都会博物馆召开国际研讨会,探讨中国古代绘画的鉴定问题,会议几乎聚集了西方所有的中国美术史专家和部分中国大陆、台湾学者,然而大家并未达成共识,三大阵营依旧壁垒森严。


“伪作说” 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高居翰,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研究权威之一。


“真迹说” 的代表人物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顾问方闻教授、丁羲元和国内鉴赏大家谢稚柳启功


而持“五代北宋 的则包括耶鲁大学教授班宗华何慕文Maxwell K. Hearn)台湾大学教授傅申,台北故宫石守谦、北京故宫徐邦达杨新


各方均言之凿凿,真相在数十位专家的上百篇文章里显得越发扑朔迷离。此次研讨会不仅辩论了《溪岸图》的真伪,也同时探讨了中西方对于中国古画鉴定方法论的差异性,以及用西方思维去概括中国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局限性。



高居翰:“这是张大千最为成功的伪作!”


构图:充满不一致的矛盾性,并不存在于现存的早期山水画中。沿着对角线布置山水,且在反向堆积建筑和人物细节。


画风:有些细节与张大千仿画的风格习惯一致但与别的高古真迹不符 (如水口和云雾、道路混杂、水纹“V”形等)。光照的处理也过于戏剧和复杂。


笔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董源弟子巨然作品《茂林叠嶂图》已确认为张大千仿作。虽然和《溪岸图》的风格不同,但是笔墨的运用却很相似,或大或小的笔触混合着擦笔,有一种晦涩而模糊的氛围。


署名:极大可能是张大千添加的,部分相信这幅作品为古画的人也抱有同样的怀疑。


章印:一些还不确认的早期藏印,模式在张大千古的仿古画作中常见。


历史踪迹:缺乏严谨可辨证的早期资料。元代及之后也没有借鉴《溪岸图》而绘作的画幅。已有的一些书信来往,被怀疑是张大千为溪岸图制造了一个毫无破绽的身份,让他拥有令人信服的出处和历史。


方闻观点:“谢谢,此乃真迹!


届时方闻教授仍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顾问,在提交的论文中,将《溪岸图》与10世纪的墓葬壁画、佛经插图进行图案分析,重申“《溪岸图》是董元创作于公元940年左右的真迹”,“创作时代早于皴法技艺形成之前”,它和另一幅董元作品《寒林重汀图》可被视作创立典范的基准作品。他进一步写道:“对绢本画碳含量进行激光扫描,将会为证明两作系同出一人之手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傅申:“此非张大千伪作,也非董源真迹。


而“五代北宋”说的代表人物台湾大学教授傅申,当天恰好担任研讨会第二场的执行主席。他在点评中说:“我研究张大千几十年,说《溪岸图》是张大千作伪,暴露了高居翰的知识盲点,他不了解张大千的绘画风格。”而对于“真迹说”,他也不以为然:“它是五代北宋的作品,但署名‘董元’并不能排除后人所为,要证明确实是董元的作品,必须拿出更多的铁证,否则就是一厢情愿的猜测。”


何慕文(Maxwell K. Hearn):“科学鉴定了解一下?


纽约大都会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利用现代科技对《溪岸图》的材质进行了检测。红外X光摄影显示,《溪岸图》历史上经过3次装裱,他在论文中称,《溪岸图》绢面的经纬粗细和结构、色调、保存状态、修复方式及印鉴磨损与公认的北宋屈鼎《夏山图》相似,而与公认的张大千作伪的《藏林叠嶂》等画有巨大差异,为支持《溪岸图》是古画而非张大千伪作提供了证据。






王季迁:“我什么都不说,我怎么会买错。”




杨凯琳先生支持真迹说

▲杨凯琳先生(左)与王季迁先生(右)


在2017年6月份出版的《典藏》杂志第297期中,杨凯琳先生发表了她的文章《重谈<溪岸图>》, 通过考究藏印,对比绘画风格和追溯此画的历史痕迹来证明《溪岸图》为董源真迹。


以下为杨凯琳先生的文章。


END


QMtalks ▪ 文会


     时序盛夏,为还原中国文化史上文人雅集这种独特的艺术现象,秋萌画廊推出中国经典文化艺术沙龙——QMtalks · 文会,旨在建立一个视觉享受与才智挑战共存的学习平台。2018夏季第一期内容,画廊邀请权威学者、专家、艺术家从收藏、鉴定、创作多方面为大家诠释正统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哲学与宇宙观。


     8月18日,活动将以杨凯琳先生的“趣谈收藏”拉开帷幕,从学者和藏家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收藏中国古老画与古董的趣味与修养。



杨凯琳 | Kathleen Yang

—— “趣谈收藏”

时间:8.18.2018 周六下午2点 - 4点

价格:免费

地址:65 E. 80th St, New York


订票请扫描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或关注秋萌画廊了解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微信:fuqiumengfineartNY

微博:秋萌画廊

邮件:[email protected]


65 East 80th Street, 

Ground Flr

New York, NY, 10075

Mon - Sat 10:00 - 18:00

长按二维码关注


订票请点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