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二十多年,50岁肿瘤专家因胰腺癌离世,他的反思,要引以为戒

治癌二十多年,50岁肿瘤专家因胰腺癌离世,他的反思,要引以为戒

心灵修行客 港台女星 2022-03-27 01:08:08 451

“我已经知道自己的寿命了,所以我会倒着成长,把每一天都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让每一天都有意义。”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原副院长、结直肠肛肠外科三区主任王乐妍教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致力于结直肠癌和放射性肠炎的研究和治疗20余年。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癌症会找上自己。患上癌症后,他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治疗更多的病人,甚至通过服用杜冷丁来治疗癌症疼痛的病人。然而病魔无情,最终胰腺癌依旧。

(来源:网络)

几十年没吃药,没打针。一种疾病是胰腺癌。

1.家里最好的人查出了胰腺癌。

2017年下半年,王乐妍感觉腰部经常出现疼痛,经常感冒,很难恢复。当时他并没有把这些症状当回事。在几十年没有打针和吃药后,他对自己的健康非常有信心。他一直是家里身体素质最好的人。只是因为最近太累,他还是把日程排得满满的。

直到半年后,在单位组织的员工体检中,王乐妍被查出肿瘤标志物CEA异常升高。对于这位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研究的专家来说,对此再熟悉不过了,他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果然,经过后续检查,王乐妍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已经转移到肝脏。

2.自我反省,过于自信忽视健康在确诊后,王乐妍深刻反省了自己,他对自己的身体过于自信了。几十年来,我几乎不打针,不吃药,以至于当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症状时,我没有及时重视。我甚至以为只是免疫力下降,对身体异常的忽视让我的病情持续发展到晚期。通过对健康概念的反思,他也提醒大家要多关注自己的健康。

第二,尝试一切可用的方法对抗癌症,一年内死去。1.确诊半个月后,通过手术切除上腹腔近一半的器官。

面对疾病,再权威的专家也和普通人一样。确诊后的一周内,王乐妍也遭受了很大的痛苦,甚至一度有过放弃治疗的念头。幸运的是,他及时调整了这一切。他选择直接面对病魔,不把他当肿瘤而是当作一个要被打败的对手,积极面对。

2018年4月,王乐妍躺在他最熟悉的手术台上,接受了10多个小时的手术。手术切除了他上腹腔近一半的器官,他希望“碰碰运气”,尽可能干净地切除肿瘤。

2.一年多来,为渺茫的希望尝试各种治疗方法。

“只要有1%的希望,我都会尽全力。”手术后,王乐妍如期醒来。在术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不断尝试各种治疗方案,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几乎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法都用上了。即使是无望的治疗,球队也会尽可能地为王乐妍寻求更多的希望。

然而,王乐妍仍然没有逃脱疾病的“魔掌”.2019年6月,在昏迷一周后,王乐妍出现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衰竭,最终遗憾离世,享年50岁。

三、确诊后仅一年死亡,胰腺癌到底有多可怕?

王乐妍教授被诊断患有“癌症之王”胰腺癌,仅一年多后就遗憾地去世了。清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张斌指出,胰腺癌是一种非常恶性的肿瘤,确诊患者的5年生存率甚至低于10%。

胰腺癌的生存率如此之低,和发现极其困难之间有很大联系。临床确诊的患者中,超8成已经是中晚期,剩余的20%的患者中也有大部分是发生转移或只能勉强切除病灶,只有极少一部分的患者进行手术时病灶还未发生转移。

不仅如此,胰腺癌的手术也是肝胆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早期胰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所带来的创面较小,康复效果也会更好一些。而一旦胰腺癌发展到中晚期,除了需要切除大部分胰脏以外,还需要切除大部分的相邻器官,比如胃、肝胆、十二指肠……

发现难、治疗难度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胰腺癌的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那么,我们对胰腺癌真的就无计可施了吗?

当然不是,在胰腺癌发生之前,身体也会有一些预警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以至于让病情持续发展。

四、这些症状,都是胰腺癌的脚步声1、不明原因的腹痛

腹痛是胰腺癌早期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会在胰体、胰尾癌患者身上出现。疼痛的位置多在上腹部、肚脐周围或右上腹部,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绞痛感,疼痛感会不断向腰背部放射,夜间、卧姿时疼痛感会一定程度的加重。

2、消化异常

消化不良也是胰腺癌会引起的典型症状之一,如若发现近期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症状。通过胃镜检查没有发现消化道异常的情况,则要高度怀疑是否是胰腺发生病变所致。

3、黄疸

罹患胰头癌的患者中,多会出现梗阻性黄疸症状。出现黄疸的同时会伴随着皮肤瘙痒、尿液色泽如浓茶以及粪便如土陶色的症状。

4、消瘦

超9成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症状,因为癌细胞会在体内不断消耗能量,导致身体无法摄入充足营养。患者在身体消瘦的同时,还会有明显的疲乏无力、焦虑、失眠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当发现身体有上述的这些异常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预防胰腺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没有症状时就揪出它!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筛查胰腺癌的方法为肿瘤标志物以及腹部超声,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筛查。一些罹患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缩短检查的时间。在肿瘤标志物、超声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王磊教授的离世让人遗憾,这警示着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对癌症掉以轻心,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应该远离烟酒,早睡早起,养成健康的习惯,坚持体检,就是对付胰腺癌最好的武器。

参考资料:

[1]《“癌症之王”胰腺癌到底有多可怕?》.光明网.2019-07-23

[2]《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早期症状和三级预防》.胃肠病.2021-09-26

[3]《【积医科普】怎样预防胰腺癌》.北京积水潭医院.2021-11-0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