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启分享】从周星驰《美人鱼》中看到的家庭教育

【心启分享】从周星驰《美人鱼》中看到的家庭教育

心启教育咨询 港台男星 2016-03-07 21:16:47 92



一个鸡腿,隐藏了一段贫困而缺爱的童年


周星驰的《美人鱼》正在热映,票房已超30亿。


这个陪伴过一代人青春的男人,擅长用卑微的主角唤起你心里的那个小人物的共鸣。看的是喜剧,品出的是悲哀。大家都说星爷有“情怀”,其实,电影里的每一个男主角,都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


从单身母亲带大的穷困窘迫的孩子,到跑龙套被斥“像一条狗”的失意配角,最终成为呼风唤雨的星爷。


贫困而缺爱的童年,是一切的源起 ,也是最终的目的。


在电影里,邓超扮演的年轻富豪,在路边的烧鸡摊边上吃着廉价的烧鸡,突然哭了起来。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去外面捡吃的。有一天,爸爸捡到了一只鸡腿。


他哭着说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就是这个味道。”


——我知道这只“鸡腿”是哪里来的。


了解周星驰的人都知道。


这只“鸡腿”,的确跟周星驰的童年有关。


星爷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幼时家境贫困,还有两个姐妹,每次吃饭妈妈总把肉夹给他,可每次他都会把吃剩下的肉放嘴里咬一遍再吐出来,更过分的是有次他把妈妈省吃俭用特意买给他的整个鸡腿扔到地上,妈妈非常生气,忍不住打了他。


镜头一转,记者针对这件事采访周星驰时,他终于说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他知道妈妈特意买了鸡腿给自己吃,妈妈自己不舍得吃肉。所以故意把鸡腿弄脏,这样妈妈就不会再让自己吃,可是也舍不得扔掉,所以妈妈就能吃到肉了。


真相大白,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这份感动和深情,迟到了几十年。


虽然孩子的发心和妈妈的本意都是美好的,但是孩子扔了鸡腿之后的内疚,被妈妈打了之后的委屈,还有一力抚养三个孩子的单身的周妈妈的恨铁不成钢的怨,和打了孩子之后的内疚,却真真正正贯穿了他们几十年的人生。这些情绪,不可能不影响他们的相处,不可能不影响每个人的性格。


大家都喜欢故事结尾误会澄清时的感动,我却总是惋惜他们没能用更好的沟通方式避免误会。


在孩子不被接纳的行为背后,你能发现Ta隐藏的需求吗?


如果周妈妈不是打骂,而是用“积极倾听”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也许这个感动的拥抱在鸡腿还没凉透时,就能发生了。两个人擦擦眼泪,你一口我一口的分吃鸡腿,也是你侬我侬的美事一桩。



如果用“给孩子买肉和鸡腿,他却总是扔到地上”作为问题去问育儿专家的话,也许会得到很多解决方法:


1. 孩子不爱吃鸡肉,下次买猪肉或者鸭肉试试;


2.鸡腿不方便小孩子咀嚼,切成丝,或者打成泥,和土豆混在一起,加胡萝卜炖半小时,装在孩子喜欢的颜色的餐具中;


3. 孩子积食了,消化不好,喝点“蓝瓶儿的”;


4. 给孩子“有限选择”——“宝宝,你想选择今天吃这个鸡腿还是明天吃呀?”


5.鼓励表扬——“你能一口气就吃掉鸡腿,真是个能干的孩子!”


6.爱的暂停——“如果你再把鸡腿扔在地上,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直到你捡起来才跟你说话。”


……


所有这些方法,可能真的都能纠正孩子“把鸡腿扔在地上”这个“行为”,但是这个“行为”的背后,孩子“希望妈妈能吃鸡腿”的原因,孩子“想要努力照顾妈妈”的这个需求,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关心。


事实上,所有这些方法,也不可能真正纠正孩子“把鸡腿扔在地上”这个“行为”。只要扔鸡腿,能让妈妈多吃几口肉,小小的周星驰,会为了这个大大的对妈妈的爱,继续承受更多的委屈和打骂。


在这个故事里,周妈妈会因为孩子“把鸡腿扔在地上”打骂他,是因为她认为“把妈妈给的鸡腿扔在地上”的孩子,是坏孩子。这是一个信念,也是一个标签。


“坏孩子”是需要教育的,所以打骂也是理所应当。


在P.E.T.里,我们从不给孩子贴标签,而只是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来看,父母是不是接受。


因为我们相信,在每个父母不能接纳的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孩子的强烈的需求。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只是人之常情。


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孩子,在为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找的解决方案和我们想的都不一样。


在这个例子中,周星驰的需求是“照顾妈妈,让妈妈也吃到肉”,他的“解决方法”是“把鸡腿扔在地上,这样妈妈就会因为不舍得扔掉而自己吃了鸡腿”,因为以他对妈妈的了解,如果直接给妈妈,她是一定不会接受的。相信他也曾经这么尝试过,但是失败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每天晚上睡觉磨蹭的孩子,内心的需求可能是希望能跟妈妈多一些相处时间,因为妈妈早出晚归,只有睡前能够短暂相聚,所以孩子再困也不舍得睡;


总是抢弟弟玩具的哥哥,内心的需求可能是希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妈妈每天给弟弟喂奶哄睡洗澡,但是自己却要自己做这些事情。每当自己抢了弟弟的玩具,妈妈都会过来“教训”自己,正好有机会跟妈妈耍耍赖,说说话;


下雨天坚决不肯穿雨衣的小朋友,可能是因为上次穿了这件雨衣被小朋友笑话样式老土,所以这次宁可淋雨感冒,也不肯再穿。即使妈妈强迫他穿上,一出门就自己偷偷脱掉。


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相对贫乏的语言表达。当他们执拗的坚持他们自己找到的“解决方法”时,总是会被爸爸妈妈当成“不听话的坏孩子”来教训。


没有人喜欢被贴标签,被教训。所以家长的责骂和惩罚,会让孩子觉得很委屈,甚至引起反抗。更好的做法是,相信孩子内在有一个“需求“,而不是因为孩子”坏“所以导致这个行为。所以,不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而是告诉他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这件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比如:


“你把鸡腿扔在地上,妈妈觉得很心疼。妈妈很辛苦给你买的吃的,你却不吃,我很伤心。“


“你超过十点还不睡觉,还要求妈妈一直陪着你,妈妈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妈妈睡得晚,明天会很困,影响工作。“


当孩子知道家长对自己行为的不接纳,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而是因为自己的确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时,可能会更愿意配合。同时,他们也了解到,家长的感受,是难过的,伤心的,或者累,困,孩子会更加理解为什么自己需要作出改变。


如果我们能够不去责备孩子的行为,只是告诉他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影响,距离我们能了解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就更近一些。


对于孩子的反馈,如果家长能够试图去了解和同理,而不着急改变和提出建议,我们就有机会一层一层的剥开“熊孩子“覆盖在自己小小的需求外面的那个”不听话“的外衣,一点点的接近事情的真相。


理解和接纳,才能听到孩子的心里话


如果真能被这样的倾听和理解。如果能了解到自己的行为让妈妈感受到的伤心而不仅仅是“生气“,我想周星驰也许会愿意告诉妈妈自己想照顾她,想让她多吃点肉的愿望。


毕竟,能让我们每个人愿意说出心里话的,从来都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接纳。


周星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提到过另外一件让他耿耿于怀的事:


小时候跟爸妈出去逛街,想要玩具而他们不给买,但是他很想要,所以就闹着要,最后妈妈还打了他。他觉得很委屈:“你不买,还打我?”


已经46岁,身价过亿的周星驰,提到这件事的表情,俨然还是那个受伤的小男孩,在玩具店前委屈的想要留下泪来。


我相信,他的委屈,不在于“家里穷,所以不给买玩具”,而是“我不但没有得到玩具,还挨了打”,身体心灵都很挫败。


穷或者富,都没有问题。


买,或者不买这个玩具,也不是问题。


问题是,如果不给孩子买这个玩具,应该怎么对待孩子的情绪?


如果当时父母能够看到孩子内心对玩具的渴望,没有得到玩具之后的失望。对这个渴望和失望,对孩子没有得到玩具的情绪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纳,父母不会做出那么决绝的举动,孩子也不会对这件事挂碍至此。


缺钱没关系,缺爱,很有关系。


可惜星爷的童年,缺钱也缺爱。


所以他在电影里造梦满足自己缺少的,却在现实中用冷漠换来众叛亲离和一段又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


在谈到“无条件养育“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我不可能无条件接纳孩子,他做的很多事我都不能接纳“。是的,无条件养育倡导的,并非”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而是用一颗无条件接纳的心,去拨开迷雾,让孩子愿意跟你敞开心扉,告诉你他做这些行为后面的理由和需求。去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的伤心和失望。当真如此,你会发现,那些理由和需要,都是正当的,可爱的,甚至美好的,都是你可以接纳的。而那些需求没有满足带来的伤心和失望,在被父母“看见”和理解之后,就会如坚冰遇到暖阳,很快化为汩汩春水,流淌而去。


孩子小的时候,不懂得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所以家长要作出示范,去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代之以动辄批评责备。


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用错误的方法满足自己需要的孩子。


联系方式:

武汉心启 027-85583599

襄阳心启 0710-3750580

宜昌心启  0717-6990185

随州心启 0722-3257878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