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皆祸害”谈开去

从“父母皆祸害”谈开去

时间漫笔 港台男星 2017-02-27 02:09:58 232

      这篇文章其实是自二胎放开以后,我纠结的结果。

    作为一名80后,二胎的放开,真是不算一件完全的好事情。每个人都会纠结吧,无数的文章都写过了,生还是不生,是个问题。生,你有没有人力物力财力?不生,将来等生不了了会不会后悔?

      无数人对我说,生吧,我要是能生,我肯定生。这里面有同事,也有我的亲人,同事说,万一你老公将来发达了,男的心里总会有男孩情结。我妈妈说,再生一个,不论男女,都比一个好。也有人对我说,不要生。这一方主要是我婆婆和三姨。三姨是极力阻止她儿媳妇生老二的,连自己都养不活,现在有我们帮衬,我们能帮衬一辈子吗?我婆婆说,就好好的把西西养大吧,给她最好的。

      难得有这么开明的婆婆,怎么我心里不是滋味呢?凭什么干涉我,到底出于何种动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婆媳是天敌了”,你自己如果真这么想,为什么要有了大姑姐后,还生我老公呢,明明经常说那时条件不好,孩子们小时候都没有吃好!

      当然,生不生,别人说了不算,还是自己想不清楚。直到,那天,我看了那期的《今日说法》。

      那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正处于花季的女儿,拘禁,并虐待自己的妈妈致死。节目组将这期节目起名《深渊》,真是再形象不过了。父母与子女互为对方的深渊,血肉至亲反目成仇,两败俱伤,终至万劫不复。

      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国家庭,有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和一个十六岁的叛逆女儿。因为女儿不好好学习,爸爸认为是坏朋友带坏了自己的姑娘,开始跟踪她,侵犯隐私,干涉她的交友,逐渐发展为去女儿同学、朋友家闹,要求其与女儿断绝交往。女儿呢,遇强更强,她开始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和校门口一个开奶茶店的38岁独身女人走得很近。爸爸看到女儿这样的对抗,纠结了一帮亲戚,把女儿送到了某特殊寄宿学校,这种学校应该是专门针对这种家长管不了的孩子开办的。女儿在这个学校被毒打,受了各种虐待,向父母求救,父母没有回应。三个月后,女儿回到家,在这个学校的经历成了挥之不去的噩梦,她决定让父母也尝尝这种滋味,但因为爸爸强壮,她把下手的对象换成妈妈。监禁、捆绑妈妈,几天不给饭吃,终于导致了悲剧结果。

      我不得不感叹,育儿有风险,生孩需谨慎。

      豆瓣有一个著名的小组,叫“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

      该小组将父母对儿女的祸害总结为:

      1.直接肉体伤害。在本组中,体罚严重程度从皮开肉绽到送进医院都有。

      2.间接人格伤害。以辱骂孩子、侵犯孩子隐私权为主。

      3.造成的情感伤害。父母间的矛盾、争吵、家庭暴力,或对孩子不关注、冷漠造成的伤害。 

      4.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

      5.其他,比如猥亵子女、性别歧视、其他精神伤害等。

      “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现在已经超过12万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腔血泪。

      有人控诉自己在扁桃体化脓非常严重后,爸爸才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怎么这么严重了才来。他爸爸说家里穷,实在没有钱,得病只能抗。没钱他爸爸还天天打牌,打牌就有钱,后来,他长大了,他爸爸得病了,他写道,在我和钱之间,你选择了钱,现在我也是一样的选择,有钱也不给你治病。再后来,他爸爸去世了,他说,可惜还没等我报仇,你就死了。

      这是怎样的深仇大恨啊!

      南方周末曾经有篇文章,报道了该小组几名成员与父母的矛盾,主要属于4.妄图控制孩子的人生范畴。该篇文章将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归结为代沟,认为只要等孩子成为了父母,就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了。这个报道捅了马蜂窝,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将他作为不理解自己的反面典型放到群公告里,说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能代表他们小组。

     《深渊》这个悲剧,我想应该能作为一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无论对“父母皆祸害”或者“儿女都是债”。

      这种家庭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原生家庭,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也许中国的许多家庭,都是这样的。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旧式家长。父亲在家中拥有绝对权威,说一不二,母亲对父亲的决定,是服从和跟随的,也许就认为是正确的,也许有意见,但也会保留。父母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学习好。为了我能学好,从初中开始就有意识地断断续续请家教,补数学,高中家教就没断过,还是补数学。可以说我最后能读到研究生毕业,完全是父母在背后肘着的。好在,我不是个叛逆的孩子,虽然他们以“都是为你好”之名做了许多“干涉”甚至“强迫”我的事情,比如,高考完报志愿时,我都填好了一个学校交上去了,他们硬是第二天一早就让我改了另一个学校。现在想想,我真是太听话了。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总得有一个人妥协吧,这大概就是强势的父母只能收获一个软弱的孩子的原因吧。

      14岁应该是我的叛逆期,那时我非常恨我的父母,我的日记本里充满了这种情绪的发泄,所以我能理解“父母皆祸害”,看到这句话都会会心一笑。后来我长大了,在内心与父母和解了,我能体谅他们,我的爸爸,他的爸爸就是那样的家长,脾气不好,教训他的时候就要用最恶毒的语言,才能撒气,他长大后,也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我的妈妈,在单位压力大,没人帮她排解,那时也没有微信的各种文章,给她鸡汤的安慰,她把这种情绪带回家,对待孩子也少了几分耐心。

      有像我这样熬过来没有出大问题的,当然大部分是这样的,也有一些,做出了激烈的反抗的,像《深渊》中的少女,还有很多,选择伤害自己,最近学生跳楼的新闻比比皆是。

      既然我们生在这样的家庭,作为孩子,我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家长很难,如果难受的时候,孩子,去看书吧。看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事,你现在所经历的,从有人类起就出现了。多看书,也能心态更平和一些,看看别人吃的苦,自己的也就好熬一些。等过了青春期,也许就不会那么愿意与父母对着干,也许更能体谅他们一些。即使不能,首先活下来,长大后就有了更多谋生的能力,想脱离父母的掌控,总得能说服他们,脱离他们后你能养家糊口。

      作为父母,我建议,多信任孩子,无所不至的关心,如果方法不对,只能让人逆反,我们只是平凡的人,就让孩子也做平凡的人吧。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会像我的父母那样做吗?不会,不是我的觉悟比父母高,育儿理念先进,而是我更自私,我看到了老一辈为了子女的学习成绩、工作、家庭,高标准的要求的同时,付出了什么,甚至只收获了儿女的仇恨。上学期间,要花钱上补习班,工作要托关系帮着找,成家后要帮忙买房、看孙子,最后儿女说,什么都要干涉我!

      还是那句,育儿有风险,生孩需谨慎!二胎,我还是不生了……

 


和我们一起,随便聊聊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