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kk健康
减肥对一个人的外貌改变有多大?不管你信还是不信,真的比整容还猛啊!
昨天,郭德纲转发自己儿子郭奇林的微博,并配文称“能瘦成这样,也就没什么做不到的了。”在转发的微博中,郭奇林晒出了一组自己的照片。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五年前的郭奇林还是一个小胖子,整个身子圆鼓鼓的,手臂粗壮,肚腩也清晰可见。
还真挺胖的,穿衣品味也和他老爹差不多......
后来,他开始减肥,逐渐变瘦。如今在写真照中的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自己也感慨的说道:“五年,蜕变。”
人变瘦了:
穿衣品味也甩他爹好几条街:
网友看到如此励志的微博,纷纷点赞评论:“胖子都是潜力股”、“男神!已经深深陷入你们老郭家无法自拔了”。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名人减肥都有专业的教练还有可以调配的时间,作为普通人,要坚持下来实在是太难了。不过想要减肥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些好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健康减肥!
减肥和健康 从细嚼慢咽开始
长期在门诊,”阅胖无数”,他们之间一共通之处在于进食速度奇快,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正如协和医院于康教授所说的,在今天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你是否留给自己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早在不知不觉中,用“高速”和“高效”武装到了牙齿、舌头和胃肠;用更短的时间摄入了更多的食物、能量和油脂;用更快的速度成倍增添着胃肠道的负荷;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将“细嚼慢咽”这一耳熟能详的“经典”进餐理论,变成为一个“旧时代、慢时代的典故”……
在门诊有不少肥胖患者用不到10分钟解决一餐,我碰到创纪录的孩子用了不到5分钟就吃完了,想象一下,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这位胖小子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于是又开始了一轮风卷残云,由此进食过多已经势在难免啦!
其实细细地嚼,慢慢地咽,这不仅是一种进食的方式,更是一种进食的艺术;所享受的不仅仅是食物的滋味,更是营养的滋润和健康的关爱。
细嚼慢咽对健康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肥。有这样一个减肥的故事:一位“虔诚”的减肥者千方百计寻找最佳减肥法,终于找到有一个“绝对有效”的减肥秘方:一本包装精美的厚书。她迫不及待地查看这本经典,直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四个大字-“细嚼慢咽”。有研究发现,同样量的食物,肥胖者用8分钟就吃完了,而消瘦者却用了近20分钟。研究者由此考虑用减慢进食速度的方法来进行减肥,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那为什么细嚼幔咽有助于减肥呢?这可能在于食物进入人体后,体内的血糖会逐渐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当减慢进食速度时,这一变化体现得较为明显;相反,如果进食过快,血糖还来不及升高,大脑还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反应,进食过程就结束了。
当最终血糖增高,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时,人们往往早已摄入了过多的食物,并由此造成能量过剩,最终导致肥胖。同时细嚼慢咽,则可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食物并吸收,以至在还没进食太多食物之前,血糖已经开始升高,刺激大脑并有效降低食欲,避免进食过多,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其次是助消化,防胃病。细嚼慢咽可使食物得到充分咀嚼和研磨,这样减轻胃肠负担。这对于原本就有肠胃疾病的人则更有意义。同时,细嚼慢咽可增加唾液分泌,唾液进入胃后可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蛋白膜,有助于预防胃溃疡等疾病。其他还有如美容养颜,频繁地咀嚼还可以有效地锻炼脸部肌肉,减少皱纹的产生。
那如何才算细嚼慢咽呢?
你应该学会悉心关照每一口食物、每一道菜肴;具体而言就是你要耐心地告诉自己咀嚼25下以上才咽下这口食物,并每天尝试这样去做直到它变成一种自然的习惯而非强迫的行为;当然胖大夫的经验提示小孩比较困难,您可以用阶段目标法,比如让他先从每口饭从咀嚼4-5次,感受一下米饭的甜香,然后再咽下,并要逐渐增加到15-20次,最终达到25次。
慢慢的你就会又一种全新的体验,你要让食物流连在唇边齿间,用舌头上的味蕾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深度体会不同的滋味,同时满足自己的眼、耳、口、鼻及触觉对食物的五感体验……
那么怎么才能细嚼慢咽呢?
首先应该有一个轻松和从容,而不是嘈杂和急迫的进餐环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你应该有一些精心烹制(尽量),而不是随意凑合的食品;应该暂时地关掉手机和电脑,而不是同时在谈生意或上网;应该与自己约定中午12∶00准时去吃午餐,而不是继续进行那些永远做不完的工作;你应该和同餐的朋友谈谈美食和旅游等开心的话题,而不是研究人事安排或种种其他令人烦心和精神紧张的话题……
特别是,你应该努力给自己每次早餐20分钟以上、每次午餐30分钟以上、每次晚餐40分钟以上的时间而不是匆匆几分钟来享受一餐,以便给您的下丘脑摄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给您短暂的精神愉悦,加油后重上人生的征途。
以后大家在用餐的时候慢点,再慢一点,给食物一个表现的机会,给牙齿一点美妙的感受。还能减肥,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先别走,教你一个新技能!
长按下面的指纹二维码图片,就能扫描关注民营医疗机构交流群!
你不知道吧?赶紧试试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民营医疗机构交流群(PrivateMedicalINST),分享医疗行业资讯、开展学术交流、搭建医患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