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以来,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就像滋润世间万物的水分浸渍我们的心灵。叔本华说:“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
汉斯·季默(Hans Zimmer),1957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如果提到他配过音效的电影,你绝对会惊讶于自己看过他的这么多。
近年汉斯配乐的名片包括有《狮子王》《黑鹰坠落》、《珍珠港》、《最后的武士》、《亚瑟王》、《达芬奇密码》、诺兰的《蝙蝠侠》系列、《星际穿越》、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加勒比海盗》系列、《功夫熊猫》、《大侦探福尔摩斯》……等等等等,包括像《使命召唤》游戏里的配乐也出自他之手。
截至2013年的配乐生涯,汉斯·季默共获得8次奥斯卡奖提名、1次获奖,6次格莱美奖提名、3次获奖,8次金球奖提名、2次获奖、2次安妮奖提名及一座全美音乐奖和一座托尼奖。
汉斯·季默,被誉为“好莱坞大片配乐代言人”,在多年的配乐生涯中,他不断地多方尝试,勇于改变自己的风格,一点点累积出自己的成就。他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每每展现令人震撼的个人风格,也屡次缔造令人激赏的配乐成绩,特别是在动作电影配乐方面,他独特的音乐形式已经蔚为风尚,揉合了电子乐的炫丽紧凑,和交响乐的磅礴气魄,几乎是近年来,典型好莱坞英雄主义动作电影不可或缺的“标准配备”。
汉斯的第一步好莱坞电影配乐是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雨人》,初试啼声即一鸣惊人,成为他个人第一部入围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隔年的《为戴茜小姐开车》虽然被金像奖忽略,但却获得葛莱美音乐奖的提名,是汉斯温馨小品音乐的代表作,接着与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合作的《黑雨》,则展现了汉斯充满能量与爆发力的电子动作乐风,令许多影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0年以后汉斯·季默揉合了电子乐与交响乐成一体的音乐渐受青睐,成功打入好莱坞电影圈,许多知名导演都陆续与他合作.除了有火热的动作电子音乐作品如《双面女蝎星》,《雷霆壮志》外,也有不少温馨优美的抒情作品如《绿卡》。1991年汉斯和导演朗·霍华德合作的《烈火雄心》,展示了十分成熟的音乐技巧。在这部作品中,也可以窥见汉斯日后动作音乐风格的雏型,这样的音乐风格在1995年的《赤色风暴》中大鸣大放,在这部配乐中,汉斯将凛冽紧凑的电子节奏,深沉宏伟的人声,以及悲壮澎湃的管弦器乐,融合成豪情凛然的壮阔乐章,为汉斯赢得了一座葛莱美音乐奖最佳电影配乐,不仅成为他作品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成为动作电影配乐中一部独领风骚的经典示范。
由他配乐的《狮子王》更是在当年击败了获得最佳影片的《阿甘正传》,获选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不论是不是汉斯·季默本人的作品,汉斯·季默的风格和影响都处处可见,由于以动作派音乐大领风骚,动作音乐成为一般乐迷对汉斯·季默的主要印象,不过对汉斯·季默本人来说,做有深厚情感的音乐其实比做动作音乐更有意思,汉斯·季默甚至说:一个音乐家一辈子大概只能写出两场最棒的飞车追逐音乐吧!照这种说法的话,汉斯·季默的动作音乐产量恐怕老早就超出这种极限了,而且汉斯·季默式的动作音乐在大量生产下,出现许多雷同的作品,渐渐不免也招致一些批评,认为这类音乐已渐无新意,沦为另一种制式罐头音乐,不过汉斯·季默其实也尝试许多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温馨的《怀胎九月》,可以算是汉斯·季默献给自己女儿的作品,而《红色警戒》的省思与《爱在心里口难开》的明媚甜美,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汉斯·季默或许被贴上“电子动作音乐”的卷标,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只擅长写电子音乐的音乐家。
汉斯·季默出身自一群深具挑战与实验精神的音乐玩家,而他的配乐成品也常是和这些出色的音乐工作者,包括了交响编曲,演奏,计算机合成剪辑以及指挥家等各种人才,分工合成,协力完成,近年他们甚至组成了工作团体Media Ventures,以充满创新和领先魅力的音乐风格,掳获了不少乐迷的心,成为当代电影音乐的一股新势力,而这种团队合作,群策群力的电影配乐组合,似乎也将成为一种潮流.
汉斯·季默创作的音乐方式区别于约翰·威廉姆斯等古典乐派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法,但他的创作理念却是实验性的。在迈入好莱坞后的作品中,无论是对新音色的探索、还是对音乐技术的开发应用,他都走在前沿;他开拓性的促成了电子乐和交响乐的结合,推动了好莱坞音乐的转型;同时他又能把全世界各处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乐派融合,其巧妙手法也令许多乐迷为之称赞的。约翰·威廉姆斯曾被公认为20世纪好莱坞电影配乐的代名词,而在如今好莱坞,汉斯·季默俨然承其衣钵、成为新一代电影音乐的潮流引领者,他是好莱坞大片配乐的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