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 | 志贯中西道,心归孔孟家

@张谦 | 志贯中西道,心归孔孟家

南京晓庄学院 日韩男星 2017-11-01 17:58:13 748

方山神韵 陶师遗风

 一部永不完稿的诗集  



暑假期间一篇名为《给17届学弟/妹的一些中文系学习建议》火遍了i晓庄,

上百的关注量,让写这篇文章的大神可谓是迅速走红。

近期,官微君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对古典文学的学习有着自己见解的大神——

他就是来自文学院15级的张谦。

 

初见张谦,那一抹书香气息便扑面而来。谈起专业方面,他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在那清秀平凡的外表下,藏着常人无法企及甚至理解的理想抱负,张谦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他的侃侃而谈中自然而然的显现了出来,令人不自觉叹服。

谈及写作这篇学习建议的原因,张谦说,大概有两点原因,其一是思想原因,传统文化担当意识的熏陶,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让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为学弟学妹们提一些有益的建议;其二是现实原因,有些人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专业意识,四年后一事无成,反而责怪专业。希望学弟、学妹早点确立方向,投入大学生活。希望对老生也有帮助,让他们早一些明确自己的方向。

张谦从小就喜欢文学,父母也注重对他文学、史学方面的培养。两岁半会背多首唐诗,小学时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大讲堂》《二十五史》等大量书籍,长期与文学的接触,为他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于全国百强学校——淮阴中学的张谦,深受校训“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的感染,他也同样能赞赏学校所培养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担当意识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超越意识。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他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专业素养,担起经典诠释的重担,为传承古代文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谦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信奉“做人学宋代士大夫,做学问学习清代士大夫”这一思想。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提携后人;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盛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在《衣带铭》中提出“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张谦说,他被他们崇高的担当意识深深折服。




“志贯中西道,心归孔孟家”是张谦的个性签名,他说:西方哲学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总是后一个理论推翻前一个理论,不断创新。而中国文学讲究圣人,基本上是后人再诠释或再发挥。两者结合,更有益于学习。他要在中学方面打下基础,然后再系统的学习西学,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先多吃中国菜,再喝洋酒,这样才不至于醉。

淮安是张谦的家乡,张谦在学习中总会贯彻一种“问题意识”。他介绍说,这与淮安是清代学术发展的重要地区不无关系。清代扑学中汉学发韧期的代表人物阎考璩提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阅读时,他会将文学史和权威大家的著作相对比起来读,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培养思辩能力;课堂上,他经常和老师切磋观点;因为文学院每周都会请专家来做专题讲座,张谦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些学习的就会,他也会在讲座中与学者交流自己的想法,之前台湾学者孙建秋来我校讲座时,两人就繁简字转换和假借字问题相切磋。



上课和去图书馆是张谦生活的主要部分,他说,自己追求的是一种合道理的生活方式。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课后就去图书馆阅读大量书籍来补充所学。有时间的话他也会去朝天宫那里听昆曲、平调,比如《裴少俊墙头马上》等,来了解案头文学,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他也喜欢去博物馆,观看一些古代器具。“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是他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

张谦秉着“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态度,只要有好的老师的课,就一定会去旁听。他经常和老师一起交流,老师也会给他一些学术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会尽量满足他的听课需求,有时还会推荐或赠送一些书籍给他。在此,他表示,衷心感谢帮助自己的陈彝秋、马琳娜、张春蕾、童娣、贡如云、王雪等老师。


志存高远,有担当

“我们读书人,立志总要远大,要成为领导社会、移风易俗的大师,这才是一流的学者。”张谦把这句话深深记在了心里,并立志成为一位人文学者,大学老师。他坦言道:这条道路注定是清贫的,非大富大贵的,但自己依然觉得甘之如饴如果能把自己所喜爱的,所擅长的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很好的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甚至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孔子曾说:“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士至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成为一位人文学者的路是艰难的,但自己一定会努力克服困难。“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自己将不断学习前辈学者的治学经验,经常阅读一些学记,如《量字庐学记》,陈宝良的《师门问学记》,积极充实自身学识,努力向学者的方向前行。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盛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虽一介书生,也有着自己的报国志向,有一颗“开太平”的心他谈到,书生可以有自己的报国方式:一方面,可以贴合时代精神去做研究,他本人也希望在域外汉学方面有所成就;另一方面,他认为学术著作同样可以改变一点世界。比如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批判当时的辛亥革命,破坏大于建设。钱穆的《国史大纲》在抗战期间宣传了“救国”、“保种”的思想。


学以致用,做通才

薛宝钗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事若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了世俗。《弟子规》中也有读书可以去市井气的言论。张谦积极参加院内活动,传播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师范生,他希望能够将古典文学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去普及给大众。他参加了“小先生”,沐春园以及敬老院等活动,积极推广文学。在班上,他根据同学们的古文功底分为两个层次班,组织古文研习小组,营造学术氛围。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同学也组织了其他的学习小组。


张谦的笔记


张谦十分注重通才意识,坚信文、史、哲不分家这一观点。文学方面,他强调语言学,而在语言学之下,着重提及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点。小学是一切学问的根本,要想学好文学,首先要熟悉《说文解字》。文学和史学是相同的,文学的学习要渗透到历史背景之中。他认为,文学是建立在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之上的。在哲学方面,他建议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四书五经,《老子》、《庄子》进入古代文人世界,贴近传统文人的思想价值观。除此之外,他建议同学们可以涉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主要是西方经典。例如台湾学者就采用了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这一观点来解说《红楼梦》的贵族文化。另外,他也提到,在借用西方文化的同时切忌生搬硬套,不要局限于表面现象,要学会归纳整理。

面对别人对自己理想的质疑,张谦这样回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诸葛亮也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我会“多问自己应该不应该,少问自己喜欢不喜欢”,保持者一种“克己复礼”的心态



对于自己就读的文学院,张谦表示,文学院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熏染教育,从迎新报到传统文化元素的迎新布置到新生练文练字,以及到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开展小先生传统文化进课堂志愿服务等,自己也参与过其中的一些实践活动,为小学生们上过课,谈及于此,他感到颇有收获:首先讲课不要太学院派,内容不能过满过实;其次文学要注重挖掘文本感发的力量,引起人性的共鸣;最后讲课要多样化,让听众成为参与者,从做中学。


学长有话说

1、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持着一种诚朴的精神,做一个勤劳、踏实的人,多看书,要满怀热情,成功=诚意+汗水+时间

2、学习古文的同学应当掌握以下能力:

古书阅读能力:有些同学怕读繁体、竖排书,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应该读一些纯正的刻本,印本,注重提高自己白文,点句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古代汉语素养

审美品鉴能力:注重诗歌、技法的培养。可以读一些美学著作比如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解析》、俞陛云的《诗境浅谈》

文献检索能力:掌握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掌握一定的版本、目录知识。阅读一些有良好工作底本的书籍比如朱子的《论语集注》、何宴的《论语集解》、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掌握各自优势。




文字:夏忆语 徐叶香 陈秋宁

图片:顾佳 钱昌浩

编辑:韩雨点 罗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