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东乐坛,相信大家脑海里弹出的第一个关键词便是:东山少爷。
广东本土歌手之中,真正称得上家喻户晓而且作品经典的,大概也只有东山少爷廖寰了。从第一张专辑《唱好广州》一炮而红,到如今活跃在广东乐坛的第一线,东山少爷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和理念——让音乐,与广东本土深深扎根。这大概也是他能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突围而出,成为广东歌坛的领军人物的原因之一。
当然,东山少爷的成功,离不开的是他的包装人兼伯乐兼最佳拍档——广东音乐人黄毅成。从《唱好广州》,到《唱好广州Ⅱ》、《三世书》、《四张机》,东山少爷的专辑里都有着黄毅成的身影和功劳。黄毅成的词曲最厉害的地方,是他对于广东地道文化的理解,做到了抒情不矫情,通俗而不烂俗。所以无论是《广州好》还是《月光光 照羊城》等等的经典作品,都能一秒勾起我们对于广东的感情。
(东山少爷 & 黄毅成)
而“情怀”二字,也是贯穿在东山少爷×黄毅成的作品里的重要关键词。
东山少爷2015年推出的新专辑《四张机》里 ,有一首歌叫做《风光之城》。
乍一听歌名,感觉和陈奕迅演唱的上海世博会香港主题曲《无限之城》很相像。带着“难道是能代表广州的主题曲吗”这样的疑问,专心致志地边看歌词边听完整首歌,一时间心情复杂:有心声被戳破的爽快,有难得碰上共鸣的感动,还有重新思考现实的无奈。
「拆掉了旧瓦背 新乐居就前来
谁管 太多的忆记 找不到承载」
也许,《风光之城》也能算是一首城市的主题曲——尤其是在珠三角的城市。只是,不像《无限之城》是在赞颂着“我们这个好地方”,《风光之城》在传递着的,是一声对于城市的叹息。
在中国城市,随处可见的是红色喷漆写的“拆”字,以及围蔽工地的挡板上的“建”字。因为我们的城市发展思维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于是,我们的很多城市经典、城市记忆,最终都只能成为回忆,在时间中被日渐消磨。
「这城市入满爱 不是因为钱财」,短短一句话,道破根源,又满怀遗憾。
对于《风光之城》这首歌会如此触动,或者是因为我是个爱念旧的人。这些年,自己也见证了身边很多地方翻天覆地的变化。
童年时的老屋,现在成了某风景区里空置的作坊;往日奔跑玩耍的古窑古亭,摇身一变成为了有逼格的收费景点;一片片旧民居被征用,变身为常年人迹罕至的文创园区……曾经一起伴随成长的景致,在时代急速发展之中,不断地和我悄悄告别。曾经平白朴实的小地方,正在往“高大上”的风格靠近。
「风景的变化 伴陈旧塌下
花色的俏雅 让人忘了疤」
面对着推土机的驶来,也许我们都感到悲伤。但是若干年后,在取而代之的某个新建筑内,又有谁会记得我们的这些心情呢?
过年前,家人跟我讲,S镇的文化广场要拆了——改建老人院,正好与旁边的医院形成配套。
S镇的文化广场,到现在都依然是每晚全镇最热闹的地方——老人家来跳广场舞、散步,小孩子来踩轮滑、骑自行车,大人来打乒乓球、健身,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小学那会儿的周末,这里是我上完补习班的放学必经之路。一大帮小孩儿,吵吵闹闹从校门口追逐到文化广场,那情景我至今都还记得。
但很快,这地方也将成为记忆了。
当时除了一阵悲哀,还有便是想起了这首《风光之城》。
副歌的最后一句,东山少爷唱到:「风光的城池 漂于浮华 背弃了情怀 拿什么跟他讨价」
也许有一天,连我们自己都忘记了这座城市曾经的面目和记忆,丢失了初衷,背弃了情怀,我们该何去何从?
一座城市,到底怎样才算是“风光”?也许黄毅成的歌词,能让你我找出答案。
(杨明清 油画作品《观景·拆建 01》)
THE END
风 光 之 城
作词:黄毅成
作曲:黄毅成
唱:东山少爷
拆掉了旧瓦背 新乐居就前来
谁管 太多的忆记找不到承载
而她 于街转弯处 告别这青苔
如今这里 鲜花正开
这城市入满爱 不是因为钱财
曾经 那芳草飞花 深深存脑海
如画 的风光福荫 我们这一代
谁忍割爱 将她放开
风景的变化 伴陈旧塌下
花色的俏雅 让人忘了疤
芳菲的年华 痴恋繁华
到了细微时 你怀旧了吧
欣赏的进化 若无力对话
高耸的铁塔 浮萍上种花
风光的城池 漂于浮华
背弃了情怀 拿什么跟他讨价
这城市入满爱 不是因为钱财
曾经 那芳草飞花 深深存脑海
如画 的风光福荫 我们这一代
谁忍割爱 将她放开
风景的变化 伴陈旧塌下
花色的俏雅 让人忘了疤
芳菲的年华 痴恋繁华
到了细微时 你怀旧了吧
欣赏的进化 若无力对话
高耸的铁塔 浮萍上种花
风光的城池 漂于浮华
背弃了情怀 拿什么跟他讨价
你顾着变化 我执着于家
如此 便挤出高价
纵有善或诈 失落误差
我爱你你爱谁也罢
风景的变化 伴陈旧塌下
花色的俏雅 让人忘了疤
芳菲的年华 痴恋繁华
到了细微时 你怀旧了吧
欣赏的进化 若无力对话
高耸的铁塔 浮萍上种花
风光的城池 漂于浮华
背弃了情怀 拿什么跟他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