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王琦,在创作的同时,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他以女性形象作为载体,阐述自己内心的思考。
今天我们跟他来聊聊他的创作以及教学。
▌王琦
1974年生,河北邯郸人。现为邯郸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文学硕士。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邯郸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画院研究员;河北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数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外聘教授;北京国际画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Q:坦培拉这一创作形式与其他创作手法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A:首先我们对于坦培拉一词应该有个正确的解释。它是英文teMPerA的译音,其意指某种特殊性质的乳化合物,内含水、胶、油三种成分。 丹培拉材质中含水质的特性能使笔触流畅、柔和、丰富,有种更偶然的魅力。既能作最细致的塑造刻画,还能作最单薄的透明罩染。
丹培拉绘画在材质上的其他特点,也是独具的,这种半透明媒介能粘附到一切底子上,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粘附到湿油画颜料上。它适用于许多场合,具有速干和反复多层绘制,干后色层非常坚硬、稳定等特点。它能把水与油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完美的结合。这些都是它比较突出的特点。
《黑色的梦》94x140cm 2006年
《镜中人》坦培拉 90x65cm
Q:在您的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而且画面似梦境一般。通过这些人物的载体,您想向观众传达怎样的情感和理念?
A:女性形象是我的创作的缘起,并不是创作本身。我并不在乎它们从哪里来、是什么,而我在意的是形象将在画面上生成什么样的精神图景。女性形象对我而言,是关涉到自我与他者的意象载体。
《梦魇》坦培拉 145x80cm
《平静的梦魇》坦培拉 60x80cm
我的创作过程一直处在一种临界状态,我更喜欢从瞬间的情境中投射自己的眼光与想象,以“旁观者”的角度和视角,把自己内心的意象隐没在事物的投影里。选取某些瞬间图景是我内心的投影,它们在转化进入画面的过程其实是自己又一次进入到我内心永远虚幻的空间,同时小心地将自我隐藏在作品的深处。我总是努力地在作品里表达存在与虚无的界限,因此——清晰与暧昧、果敢与纠结、愉悦与挣扎,诸如此类心理矛盾,我希望最好能被诗化的呈现出来。
《遗落的碎片》坦培拉 90x140cm
《黑色的梦之三》141x81cm
Q:您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画家,那您所追求的,是怎样一种境界?
A: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新古典主义”是朋友们之间的一个戏称,我并不是所谓“新古典主义”画家,而且“新古典主义”在艺术史上有特指--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新古典主义”画派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艺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
《碎片》坦培拉 油彩 75x110cm
《夜的碎片之三》坦培拉 油彩 145x92cm
我其实回避正常的视觉再现,寄希望用写实语言表达内心的幻境。我自觉不自觉地一直在画面里追求的古典主义氛围,想通过古典主义的写实语言去消解现实的真实形象,赋予镜头图像以古典的审美意蕴。探索在具有镜头感的场阈中寻求着某种象征和隐喻。生活中的真实或不真实以及我所画的是我自己的某一时段的情感,观者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什么样子…,艺术家总是会隐藏自己。太多的注重理念,很少有从真正的视觉效果来看一幅作品,这也是现代一些策展人所忽视的,非要我说个理念时间和现实的痕迹…
《夜的碎片》坦培拉 油彩115x130cm
Q:作为副院长和副教授,您认为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A:艺术教育不仅有着提升国民美学品质、审美品位和感受美的能力的功用,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国民对于外界事物以及自身内在的感受的敏感度,对于看似无关联的创造力有着莫大的助力。而且,艺术教育所塑造的创造力更有不同的意味,还可以塑造人的“美”,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黯哑》坦培拉 40x36cm
作为本科阶段的艺术教育,我觉得有四点要引起关注:
其一是对学生理想主义精神的培育。要明确自身所要从事的是艺术工作,作为一种信仰一辈子持续下去、深入下去,我想这一点最关键。在走向社会面对很多实际问题的时候,还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方向。
《镜中人》坦培拉 56x42cm
《肖像》坦培拉 41x63cm
其二是人格体系的建构。无论学生身处艺术专业院校,还是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的艺术院系,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做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对待艺术,要求自己。可以说人格与艺术的关联从大学教育开始,并决定性地形成于这一阶段。
《无声》坦培拉 油彩 80x60cm
《熵》坦培拉 油彩 120x48cm
(此作品请把手机横放欣赏)
其三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播。这种传道授业的过程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技法与理论知识层面,一个是智慧层面,即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方法论的层面,对于艺术的理解当然是见仁见智,没有具体的答案,但大学阶段的专业基础应该夯实,越精熟深入对其未来的发展越有利。
《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系列Ⅳ》
《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系列Ⅴ》
其四是对艺术的爱,这是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虽然说起来看似很宏大,但这是衡量一个艺术学子能否有所成就的重要标准。随着近些年艺术学院的扩招,我们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文化课相对薄弱的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考前突击上了美术学院,甚至有些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并不那么大,实际上这样的学生多数毕业后,在艺术领域也鲜有好的发展,因为他们没有对艺术真正的、源自内心的热爱。相对来看,还是那些比较早的接受到艺术训练,即具备所谓的童子功的孩子,天生就怀有对艺术的爱、敏感和天赋,才更有可能通过大学的学习激发其艺术的潜力和才能。
《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系列Ⅵ》
《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系列Ⅶ》
Q:艺库网是一个免费、公开的线上展示、交流平台,您对艺库有哪些使用感受?
A:首先感谢艺库网的这次采访。艺库网是一个具有专业精神、层次丰富、信息量大的交流平台,艺库网对青年艺术家的推介是很具有实效的,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关注艺库网,希望艺库网越办越好。
《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系列Ⅹ》
大家可以登录艺库网,搜索“王琦”或其他您感兴趣的艺术家。他/她的更多作品,在艺库个人空间等着您!
(本文由艺库网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用于商业用途)
批量上传作品请登录艺库网
看书时间到!
点击相应图片,看你想看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一键下载艺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