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影而言,岁月的流逝是检验经典与否的重要标志。好的电影如甘洌的美酒,放置越久味道越醇厚;又仿佛动人的歌曲,时间越长声音越悠扬。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影片,对于忠实港片迷来说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不但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香江之城历年来的发展变迁,更能通过角色的喜怒哀乐体会这片弹丸之地独特的文化魅力。那些由胶片承载的种种元素:义气、江湖、搏杀,无厘头、软色情、暴力美学……镜头一片片扫过湾仔、油尖旺、深水埗、九龙城、荃湾、屯门、大埔的一位位警察、商贩、歌女、伙计,烟火气重的寻常真实生活,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
所以,即使已观看犹如恒河沙数的浩瀚片量后,我们仍不会轻易忘记这样一位演员。三十年来,他作为歌手的名声和赞誉远远高于作为演员的成就和名望,但出色的表演张力、自然的临场爆发力以及对角色的逼真演绎,依然让观众对张学友的演员身份给予高度认可和好评。
提及“演员·张学友”,人们或许会一下子忍俊不禁。谁能想到,他在《旺角卡门》中饰演的那个不学无术的混混乌蝇,讲一句“你食屎啦”时的古怪表情,能在大陆网友的表情包界常年霸屏。而《东成西就》里“全丐帮有史以来最聪明漂亮雪白干净的少帮主”,同样为逗比属性下了经典的注脚。《男人四十》里饱受中年危机的男教师,《喋血街头》里被兄弟出卖最后吸毒成瘾的辉仔,其实都不足以完全概括和代表张学友的演技。那些并不为人熟知的影片,或许更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984年,刚刚23岁的张学友参加了“香港十八区全港歌唱比赛”获得冠军,旋即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霹雳大喇叭》。给当时正值盛名的姜大卫、洪金宝当配角本无可厚非,毕竟几乎每个人演员都是从小角色做起的。但是张学友饰演的这位梦想配枪耍帅的警察小弟,虽戏份不多但角色设计既幽默又抢眼,尤其是姜大卫为了不让他听见自己和洪金宝交谈的内容,让他戴上耳机听放很大声的歌那段,他不说一字仅用晃头、转眼、困惑等肢体动作和表情,就将喜剧效果展现无遗。对于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来说,遇到可供发挥的角色既是幸运也是挑战,第一次面对镜头难免紧张和生涩,而对打斗戏的不熟悉,更是让他在现场频频吃NG。据说最高纪录是一场戏连拍了60次,但张学友依然沉着应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和不耐烦。或许正是这份努力学习、踏实肯干的精神,让他之后的几年片约不断。虽然在整个80年代,张学友的角色都是以配角为主,但褪去最初的笨拙,他对不同类型角色的挑战面逐渐扩大,演技也迈向更成熟的阶段。
电影《霹雳大喇叭》剧照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专心发展歌唱事业,张学友曾有几年暂停演戏,而进入新世纪后,他开始诠释一些更符合年龄特质、内心世界更复杂的角色。如吴君如主演的《金鸡2》里,张学友就扮演了阿金的表哥,一个只顾赚钱发财、对感情极不负责的男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片中张学友的笑容,当他多年前投奔阿金家蹭住时,当他对阿金不辞而别时,当他搞大阿金肚子又质问怎么回事时,当他多年后没有混出名堂又想在阿金家蹭住时,所有这些并不“正面”的场景,他统统以一个嘴角上咧的笑来诠释,这个笑容,可以是得意的,可以是奸邪的,可以是厚颜的,而当多年后他终于明白:原来阿金的孩子就是自己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居然还是笑,一个懊悔又尴尬的笑容。正是这些看似千篇一律、实在各富内涵的笑容,成功将一个唯利是图、漠视感情的小男人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原来演戏根本无需用力过猛,简单的表情反而更能让观众意会。
电影《金鸡2》剧照
黄金时期的香港电影,不论是卡司、数量、质量还是票房,都达到空前辉煌期,对整个东南亚地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大量的热钱被投入其中,热门演员都如同旋转不能停的陀螺,奔命往返于多个不同剧组轧戏。例如郑裕玲曾创下同期要拍九部戏的惊人纪录,而得了“郑九组”的绰号。在如此紧张紧凑的生活节奏下,演员也许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每个角色,对个人天赋的要求会更高。就如张学友自己多年后回忆:那个时期拍戏要节省开销和时间,往往没有什么现成的剧本,去剧组报道后,导演简单介绍下情况后就要立刻准备投入。私以为:作为演员能在一段短期时间内,接触到多个优秀人才辈出的剧组,饰演性格、阶层、背景完全不同的多个角色,对演技的锻炼和提升是有着巨大帮助的。当大家在拍摄间隙一起吃便当、喝啤酒、抽烟时,便是最好的交流、沟通和交友时。
作为香港歌坛和影坛的常青树,张学友多年来与无数演员合作过,同时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张曼玉曾经说过:“拍了那么多年的电影,我还是最喜欢和学友合作,和他在一起拍片我最开心了。”可见学友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是能让人觉得轻松愉悦的(毕竟是表情包教主呀)。
作为演员,对奖项殊荣的渴望,始终是奋力追求的目标(虽然表面上必须故作洒脱)。就如同陪跑22年的小李子终获2016年奥斯卡影帝桂冠,演技再好也掩盖不了他脸上如愿以偿的满足感。更何况,香港影视圈同样是纸醉金迷的名利场,曾获六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张学友最终颗粒无收,金马奖也不曾垂青于他。“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两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似乎并不能说明他的表演已被香港主流电影评审体系接受。对此他有些无奈:“唱歌始终是我最重要的事业,当年最初开始拍戏其实是为了生计,对演戏获奖不是没有信心,是不太想有信心,之前也获得过很多次提名了,都没有拿过影帝,可能还是缺一些得奖的命吧。”
其实纵观香港影坛,陪跑多年的例子并不鲜见。有许多忠实影迷,往往会就某次获奖结果而为偶像愤愤不平。不过2016年张学友又一次凭借电影《暗色天堂》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用杜琪峰的话来说:“学友岂非好伤心。学友演技很好,迟早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