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是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通化快大茂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多年来,潜心于剪纸和撕纸艺术创作,尤其沉醉于长白山民俗文化场景表现,且在满族生活、劳作和战斗等传说故事画卷表现上有独到镌刻。剪纸、撕纸艺术之留白韵味,赋予了关东山劳动生活故事场景之诗化品质,张杰捕捉到了其中唯美节奏,系列连环作品汩汩而至。在剪纸、撕纸创作实践之余,他还用苞米窝子、桦树皮进行造型表现,生态气息浓郁,质朴中透射出一股生命灵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老师到快大县城时,看到了张杰的作品以及学校单独为张杰铺展的大教室里学生作品陈列,非常高兴,特以其“关东老民俗沉醉”之笔墨,给张杰书写了一篇散文,发表于《吉林日报·东北风》专栏。
说起张杰的撕纸创作,却是缘于他所进行的小学美术教育。在给孩子们辅导剪纸课时,张杰感觉剪纸动用刀剪,不若手撕更为天然有趣且更安全些。于是,在指导学生们进行撕纸课程时,自己也开始尝试着进行这般艺术造型创作。而这一发就不可收,张杰的撕纸作品渐渐得到了快大当地民俗家孙树发老学者的认可,也为通化师范学院满族美术搜藏研究专家王纯信老师赏识。因为长白山满族文化古风浓烈,又风趣天然,萨满哲蕴之“万物有灵”意识冲动下,赋予苍生万物以独到的文化视角,此间艺术内涵,张杰动用了撕纸民艺为之表达,在混沌与朦胧中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追寻探秘之情趣。我在欣赏了张杰撕纸作品《长白山老把头传说》后,相应的这般长白山人参故事之审美欲望,很自然地就伴随其“质朴灵动且浑厚凝重”的【烈劲】之美,能够用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为此美学意识流进行诠释眉批了。
我与张杰的文化结缘,还得感谢通化师院王纯信老师之用心。那年纯信老师和他的学生玉东兄到参乡抚松采风,在去漫江镇考察了老木刻楞民居后,又买了几个椴树皮背筐,预备到北京参加“东北老民俗展”一用。路过抚松镇时,纯信老师与我衔接上。后来,快大张杰第一次给我来信时,提及纯信老师的介绍。我在之后去通化时,到快大与张杰见面,将我们参乡抚松各位民俗作家的相关书籍给张杰带去一些。同年,张杰又利用寒假空闲,到我们参乡抚松做客,我给引见了故事大王朱明春和泥塑家张岱祥以及民俗作家德富老师与袁义老师等。我与张杰的友谊日渐深厚起来。
2009年春季里,我又去通化快大一趟,通过张杰,我再 次拜访了当地老民俗专家孙树发老师。一同拜访的还有张杰的朋友:一位擅长在鸡蛋壳上作画的民艺奇才,已有系列作品积累。这位朋友是张杰在公交车上观察认识到的:当时他正在车上醉心绘制,张杰看到,车到站点,蛋壳上的画稿已经完成。于是张杰主动与“蛋壳美术奇才”这般邂逅相识,真可谓惺惺相惜矣。
那天在树发老师那里,我们唠了很多。树发老师就他多年来搜藏的“长白山老民俗影像”以及“长白山满族文化动静中的萨满祭祀动静”谈了很多。树发老师已经将“满族祭祀动静”之系列文字资料送给张杰,张杰根据这些资料,创作了300幅剪纸表现,将已经淡化和消失了的“长白山满族及其先世之生态虔敬场景”给予留白复现。其中“雪祭、火祭、星祭、山祭”等等人影憧憧之热烈舞蹈化场面,带给阅读者以追忆美感和和对于“原始古朴生存学”的沉思情致。
秋天时,我给张杰去电话,问及此300幅作品是否结集出版?张杰说,现在又搁浅了,原来打算今年能够面世的。今年深秋季节在龙江双鸭山友谊县举办“挹娄文化展览馆”开馆仪式,相应的满族先世文化动静呈现很多。我原想给张杰介绍到其里,因为时间紧凑,机缘尚未成熟,张杰没有接到邀请电话。我亦觉有憾。
又到落雪季节了。上个礼拜飘飘大雪,屯蒙的绵厚童话,到昨天已经基本化去。预报说明天降温,又有雪花飘曳:雪国奇景之修饰又待铺展开来。晨起笔记至此,我在脑海中又回味起张杰的剪纸、撕纸还有那些桦树皮上的朴实中精湛造型来。这些日子里,那英的《山不转水转》歌声经常环绕于我的泼墨用意情怀里;这首涵盖关东大地的黑土地情歌,谁也唱不出那英那般“老乡话东北”的乡恋味道来。我想到,即使是相同的情节路数,因为主人公不同的拿捏心境和问情涵养,而流露出的线条曲韵竟是迥然不同的。这就是“艺术辨析”之太极盘架般修养吧。
艮止,不多说了。收拢一下铺展开来的浪漫,将此时的意识流势能,用一首古风给“盛上满上”:
雪韵飘才情,快大漾古风。
白山黑水秀,一瞥早惊鸿。
缕缕曲韵朴,细腻含蓄中。
袅袅乡音绕,款款待雍容。
铺展乾坤美,留白坎离宫。
落掌瞬间化,靠采挤按成,
太易吾友醉,把盏走关东。
闯荡难回首,月牙正五更。
红日家园耀,光影疾驰行。
绕指多百炼,仰观品七星。
虔心张杰赋,乡恋达六晶。
附:
张杰桦树皮造型及撕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