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之后,为何再无郭德纲?

郭德纲之后,为何再无郭德纲?

老郭单口 内地男星 2017-06-16 21:19:06 340

点击上方"老郭单口"观看更多,每周日更新坑王填坑

如果您喜欢!请您分享出去!谢谢您的支持!

探底穴(完本)九头案(完本)

冯天奇闹通州(完本)《苏三与王三》(完本)(关注即可收听)

《张小乙下南京》更新中!(每周日更新)!

郭德纲成名12年,徒弟们儿子们也开枝散叶,原本寂寂无名的德云社红极一时,圈粉上市,利润大涨,人才辈出,堪称现在中国曲艺娱乐圈的至尊老大。

郭德纲烈火烹油,德云社繁花着锦,可是,有一个现象却不得不正视,那就是郭德纲之后,再无郭德纲。

论相声功力,除了郭德纲当年着力打根上培养的几个徒弟,如何云伟、曹云金、张云雷,其他人的传统相声基本功都乏善可陈;论市场号召力,除了岳云鹏与德云社几个走时尚圈粉路线的小鲜肉,如张鹤伦、孟鹤堂、郭麒麟,其他人都反响平平。

你不得不承认,象老郭那样基本功全面扎实,真正领会相声艺术精髓的,没有人了。

小编认为,之所以德纲之后再无德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郭德纲的不可复制性。

首先,郭德纲的范儿是“传”下来的。相声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相声艺人有自己独特的范儿,离了这范儿,说得再好也不是相声,无人认投。这种范儿,主要来自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淬养,来自传统艺术形式的熏陶,来自传统艺人精神的浸润,来自草根艺术特有的呼吸形式。不说别的,单论现在已经没人听的戏曲,老郭就能唱得独步曲坛,放眼现代曲坛,能在这一点上唱过老郭的,寥寥无几。你让现在的小鲜肉们十年如一日去唱念作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郭德纲的功底是“磨”出来的。郭德纲出身于基层民警之家,属于公务员家庭的另类。他7岁学评书,后来又拜师学快板,由天津,而北京,学相声,唱京评梆,一直到200532岁的时候一夜成名,算起来,郭德纲打拼了25年,也苦练了25年,几多风雨,几多蹉跌,专精之外,多有跨曲种艺种的磨练,即使没有真正融会贯通,也已经互相参考促进,与科班戏校的正规渠道相比,这样复杂多变的野路子,也只有老郭一个人能拥有。

最后,郭德纲的成名是“熬”出来的。根据现有的材料,郭德纲在成名之前,三次进京,一直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为了成名,他坚守传统曲艺,坚持在小剧场演出,受尽非议;为了成名,他坚持在底层徘徊,身上长年没有超过十块的人民币;为了成名,他尝试过多种渠道,包括一人独居广告橱窗48小时不停表演……无论你是不是喜欢郭德纲,你都不能否认一个词,叫作艰难险阻,玉汝于成。正是在这成年累月的折磨与消耗中,造就了郭德纲对草根与屌丝生活独特感受,成就了他艺术作品的主要来源。与他相比,动不动就喊累叫苦的小鲜肉们,显然是无法理解那种砥砺与锻造的。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