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还不是“冷门歌手”那年,我们追星从不靠“倒奶”

孙燕姿还不是“冷门歌手”那年,我们追星从不靠“倒奶”

送你一程 港台女星 2021-05-08 15:25:09 448



未来有人坐着时光机穿越,为了确定自己回到的是哪一年,在街上随便拉过一个路人问:“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的新闻是什么?”路人说:“是倒奶事件。”他点点头说:“嗯,原来是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的1929年。”

 

路人摇头:“不,这里是2021年。”

 

 

 

想必你们也被这件事情刷屏了:

 

5月4日,有媒体报道,有粉丝将整箱整箱的乳制品饮料拧开,倒进水沟,只为了拿到瓶盖,为偶像投出印在瓶盖里的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用来给喜欢的选手投票,这也被称作“奶票”,全然不顾饮料的浪费。

 

后来粉丝辩解,倒奶的人并非粉丝,而是黄牛。奶票一直由黄牛出售,节目组和商家有极大嫌疑与黄牛勾结。

 

不管事件真相如何,“倒奶事件”的不断发酵,显然让大众震撼了:这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吗?这真的是当下社会发生的事吗?

 

新华网发文抨击:“别把青年人带沟里”,接着倒奶事件荣登央视,爱奇艺和真果粒一起出来道歉,青春有你3也在决赛即将录制之前,被首都广播电视宣布暂停录制。节目戛然而止了,哥哥们的团,暂时也成不了了

 

“如何评价选秀倒奶事件”、“谁在粉丝疯狂倒奶中获利”、“除了道歉真果粒还能做什么”,昨天一天的热搜都被这一事件刷屏,从官方定调到普罗大众,都已经开始解析这件事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本质,“整顿饭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往沟里倒掉的可能也是选秀的未来——有爆料称,今后选秀节目能否举行也将是未知数。

 


短短几天里,一直睡不好觉的,一定是在追《青你3》的秀粉们。

 

“秀粉”,即选秀节目的忠实粉丝们,他们每年都期待着能亲手将自己的偶像送上成团之路。今年自《青你3》和《创4》开播以来,秀粉就开始了自2018偶像元年以来每年都要重复的故事。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可能就连爱奇艺和腾讯本身也想不到——同一种商业模式,为什么这些人每年都会甘之如饴地买单?

 

投票阶段专注打投,投票截至时刷直拍、做数据、轮微博,每天还要进行反黑站打卡和数十个副榜的投票。

 

尽管官方明令禁止粉丝群体集资,然而实际上的集资仍然如火如荼,《创造营2021》成团之夜看统计,光是前9人的集资总额加起来就过了亿。

 

还有广为流传的,家里存款两万、为偶像成团集资花去三四千的故事。

 

 

粉丝们就开始省吃俭用,把钱一股脑扔进后援会——这里不免要承担后援会卷款跑路的风险,创4选手吴宇恒的后援会,便在节目结束之后宣告全员离职了,而关于是否侵吞粉丝集资,到最后也没说清楚。

 

PUA的最高境界,是对自我的PUA,这也是今年的最新玩法:如果没有达到后援会的目标金额,粉丝们还会自愿接受“惩罚”。



 

虽然“老娘追星关你屁事”是如今社交网络的正确,但我忍不住想,这样的粉丝群体里,有多少是没有自主经济来源、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就像刚刚提到的那位,她拿来打投的钱,是家里用来买种子的救命钱。

 

这在101系选秀起源的韩国,也闻所未闻,我国的选秀乱象的确到了一个即将把粉圈代入深渊的临界点。

 



问了有追选秀经历的朋友,这人唱歌一般、舞蹈一般,完全可以去喜欢一个成熟的艺人,为何要为他花这么多钱?


(经历了被她教育一番,她的偶像并不那么废的数千字之后)她跟我解释了自己打投的心态

 

“只要你在饭圈的这个氛围里,你就很难不被带动。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后,就真的很容易被大粉的洗脑包带着跑。”

 

饭圈营造了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信息茧房,在这个房间里,一切与偶像相关的、哪怕是鸡毛蒜皮事情都被放大:营销号的通稿、对家的动向、不知道哪来的黑子......这些在饭圈之外无人关注的小事,都可以拨动粉丝们脆弱敏感的神经。


甚至,知名粉丝也有自己的粉丝。


很多大粉在无数虐粉小作文、P图、视频剪辑的二次创作之后,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拥趸,这在饭圈里叫作“腿毛”。或许你无法想象,站子如果足够大,话语权是可以直接倒逼经纪公司的,这种一呼百应的饭圈意见领袖,有的继续留在自己的圈内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的则选择转型娱乐自媒体——其实2017年之后的微博,多数娱乐类账号都是追星起家。

 

而想要称自己为某位艺人的粉丝,门槛也越来越高了,如今似乎只有数专发布时买过500元以上、用不止一个账号给偶像做过数据、抢过不止一次的杂志或代言产品,才能领取到粉籍——当然,在你发言不当时,粉籍也会被所在圈子随时开除。


 

看到这些,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小学、初中时喜欢孙燕姿、周杰伦的日子。

 

那时候,粉丝还叫歌迷,不用复数购买同一张专辑,不用集资,不用解锁新成就新福利,想喝饮料纯粹是因为觉得看到代言里的S.H.E、觉得好喝,周杰伦和孙燕姿的MV翻来覆去看十几遍,也是因为歌好听,忍不住一直想看,而不是刷播放量,在陶喆贴吧可以尽情比较《八度空间》和《黑色柳丁》哪张专辑更好,发帖的楼主也不会怀着拉踩的目的,而是真心想探讨两张唱片里哪些歌好听


我能想象上述场景发生在如今会是什么景象:


湖笔又来倒贴?xxx万销售额[唯一][全球]大TOP不给眼神。接着是一张实绩图对比。

 

 


还记得前年周杰伦和蔡徐坤的影响力之争吗?

 

 

连微博都没有开通的周杰伦,被年纪比较小的网友质疑“他很火吗?为什么数据这么差”,以至于被激怒的一代甚或是两代人团结了起来,一举拿下证明所谓流量的超话榜单第一名,影响力直接破亿。

 

这里无意否定蔡徐坤,只是为周杰伦做数据的我们彼时也知道,那个纯粹的年代,终归是过去了。

 

没想到两年过去,这样令人疑惑的问题又再次出现:

 

 

这回被扣上“感觉不是很火”的帽子的是孙燕姿,我心里犯嘀咕:

 

啊这,现在的年轻人去KTV都不再一边哭一边嚎《我怀念的》了吗?不再是点《遇见》就一堆人抢话筒了吗?

 

《逆光》、《The Moment》、《未完成》、《Leave》,这几张专辑里随便选一首,即便是冷门,我想会唱的人数也足够比当下流量的任何一首歌要更多。

 

一个人只有两只耳朵,为什么同一首歌要购买二十遍?

年轻一代的耳朵,真的要塞满二十首流水线上造出来的歌曲吗?

而那些我们从前觉得那么好的作品,以后的人就不会再听了吗?

 

我真的不知道。


就在我的疑惑还没解开时,质疑那个时代的帖子雨后春笋地冒了出来:那英有实绩吗?周杰伦当年真的爆过吗?S.H.E是什么水平的女团,比创造101呢?还珠格格当年真的大爆过吗?


或许开帖的楼主是反串、钓鱼之类的无聊行为,但下面回复的人里,却有很多跟着真情实感地附和:其实都是时代洗脑包,其实这些艺人根本不如现在的xxx。

 



饭圈的本质是什么?

 

过去我觉得,应该是大家都共同喜欢一个艺人,喜欢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并从这份喜欢中得到快乐和力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提到追星,每个人都只能联想到负面新闻,而身处饭圈之中的粉丝们,也经常卷入各种各样奇怪的纷争,并受到来自销量、数据、打投、集资等各方面压力。

 

从前,是明星自己通过不断地打磨、产出优秀作品,慢慢积攒人气;如今,明星写作偶像,成为偶像需要抛弃出行的自由、恋爱的权力、真实的负面情感的表达,通过设计好的剧本、人设,在大众面前构建出符合标签的形象才是工作。

 

或许你会说这是偶像和演员、歌手的区别——但真的,别再用日韩成熟的艺人体系骗自己了,在我国,这三者真的没有那么严格的分界线。

 

当然最可怕的,是万事万物皆可饭圈,不止是偶像本身,体育圈、文化圈,乃至不同长相和颜色的大熊猫,都有不同的粉丝各自为战、互相攻击。

 

当群体极化来临时,饭圈也许只是在偶像领域的其中一个体现。

 

都说人会对自己青少年时喜欢的东西有特殊滤镜,就像喜欢刘德华、杨钰莹的父辈当初也理解不了周杰伦的粉丝,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因为对过去的特殊情感才导致了看不上如今的选秀?


但看到牛奶被倒进沟里那一刻,我明白了——不是,曾经的时代,哪怕不加任何滤镜,也真的更美好一些。


利路修今年给到了关于偶像的另一种答案,在成团夜直播中,他留下了一首俄语rap,里面有一句歌词,在彼时的舞台上出现时,让人感动却也有点讽刺:

 

 

 

「真实的生活和自由的爱,才是真正的奢华。」

 



本期编辑/Mars
 合作联系wechat/SNYCXZL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