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城西街成氏家族

文水县城西街成氏家族

方史志 日韩男星 2020-01-01 10:00:29 842

文水县城西街


成氏家族

                 弓 云



六代人定居文水县


世居文水县城西街的成氏家族,是何年何月从何处迁来,至今已不得而知,但有详细记载的定居于此的成氏家族有六代。第一代为成鑑,字镜轩,娶二妻,分别为马氏、胡氏。第二代成世宁,字致远,娶妻郭氏。第三代成源,字伯泉,娶妻孙氏。第四代成燕堂,生于1826年,卒于1879年,娶妻成氏,1830年生,1909年去世。成燕堂为成氏家族的掌门人,曾考中清代举人,为清朝奉政大夫、国子监太学生,封正五品,夫人封为宜人。据文水县成氏世系表记载,成氏家族前四代都为单传。第五代成燕堂生三子,长子成英;次子成华,字種蓉,曾考中拔贡;三子成茂,是志积成钱庄的创始人,带领成氏家族步入晋商行列,被清廷封官五品。

文水成氏家族第六代为长子成英之子成澍愃,毕业于山西大学堂,获举人。次子成华的子女成澍潭、成澍爱、成澍环。三子成茂所生的成澍愷、成澍怿、成澍愉、成澍情。成澍愷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


△志积成钱庄的创建者成茂


成氏家族从第七代起,基本上都定居太原,他们为成澍愷所生之子成永春,成澍怿所生之女成丽春以及成澍愉所生的成艳春、成毅春、成美春、成爱春。成永春曾为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处级干部,现任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丽春一直在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工作,从副巡视员岗位上退休。

文水县城西街成氏家族,早在清朝嘉庆之前,就步入了经商行列。他们一开始做布匹生意,后开设云锦生绸缎庄。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光绪四年(1878),成氏第五代传人成华、成茂兄弟二人合资,以“志积成”为名,在文水县城南街一处有24间房屋的大四合院内,开设了钱庄。成家在该县开设钱庄的时间相对较早,《文水县文史资料汇编》一书中的“账庄”部分,第25页记载,“迄今所知县境开设最早的是清光绪四年(1878)在城内南街成立的志积成”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民国24年(1935)文水城内有账庄五家,除志积成恒记号外,其余四家分别为民国5年(1916)开设的德聚祥,民国10年(1921)开设的豫泽通,民国20年(1931)开设的瑞和及民国22年(1933)开设的保兴号。当年在文水县城,成氏家族开设的云锦生绸缎庄和志积成钱庄,生意风生水起,非常兴隆。据史料记载,志积成钱庄当年有资本金4400元大洋,存款3万元大洋,放款近4万元大洋。成华、成茂弟兄二人,同为钱庄和绸缎庄的东家。成华考中拔贡生,成茂曾获清朝五品官衔,所以文水成氏家族的成华、成茂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商。

文水成氏家族,世居文水县城西街,其宅院为二十多间房屋的二进门院落。成氏家族自第二代起就开始作生意,唯有第三代成燕堂,一生读书做官,未曾耕种或经商,官至奉政大夫,其夫人也被清廷封为宜人。2014年4月13日,在文水县岳村成氏祖茔迁建时,成燕堂的墓被发掘,发现了《皇清诰赠奉政大夫国子监太学生燕堂成公德配成宜人合葬墓志铭》。墓志铭由志、盖两方组成,均为长方形,长70厘米、宽36厘米,材质为石灰岩。从铭文中可以看出成氏重德、诚信、孝顺长辈的家风。墓志铭中记载,成燕堂“事祖母及母婉言愉色,以孝称”,父亲去世后,成燕堂对叔父同样孝敬,“事叔如事父,终岁所入必以奉之,无私蓄焉”。成氏家族尽管富甲一方,但持家非常俭朴,对子女教育也很严格。


△成燕堂墓志铭


在成氏后人所举办的个人家庭博物馆里看到,成氏家族第六代传人成澍愷完婚时,女方的陪嫁物品很丰厚,其中有一对非常珍贵的由当时南方马庆云制造的,印有八仙过海图案的瓷质带盖茶叶罐,有官员放帽子的帽筒,还有一个价值不菲的翡翠玉镯。在该馆陈列的还有成氏祖先使用过的很多物件,有做工考究的实木架子床、祖传龙袍,还有被格子、桌子、椅子、金丝楠木柜子、灯、元宝、大洋等。遗憾的是,有许多很有价值的书籍和物品在文革中损毁了,如成套记载水利事宜的竹板书。


△成澍愷妻子陪嫁的一对瓷质茶叶罐


△成氏家族用过的家具



成氏家族的爱国情怀


文水县成氏家族历经六代,祖上几代人读书做官,也曾经商。当年他们的云锦生绸缎庄,经营有方,生意兴隆,规模较大,货物远销省外,还曾出口到俄罗斯。至今成氏后人还保存着当年他们从俄罗斯带回来的印有孔雀开屏图案的壁毯。

成氏家族经商的同时也怀有爱国之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所经营的云锦生绸缎庄,就曾充当过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党在当年的很多情报,都是通过这里传递送出。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时期,云锦生绸缎庄还多次为八路军送过布匹,以解八路军做军衣、军被的燃眉之急。

成氏家族的第六代传人成澍愷,早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在太原无线电局工作,家住太原市后小河。当年,太原市第一个无线电发射塔,就是成澍愷设计的,还有最早的山西省电台(后小河)都是他参与修建的。成澍愷后又到西北实业公司太原炼铁厂(现在的太钢)工作,担任总工程师。日本侵略者占领太原后,成澍愷不愿意为日本侵略者服务,便辞掉工作,举家回到文水县城古宅居住。没过多久,日本人占领了文水县城,成澍愷又带全家迁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文水县武村。当时,有几个八路军战士被日本人追赶至武村,当地群众便悄悄地把八路军战士藏了起来。日本人很快包围了武村,情况非常危机。这时,成澍愷挺身而出,只身一人跑到村外,用一口流利的日语与日本人交谈,并以身担保这个村没有来过八路军。日本人非常惊奇,没想到这么个小村子,还有会说日语的人,便相信了成澍愷的话,撤除了包围,几位八路军战士也得以安全转移。全国解放后,成澍愷继续为太钢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1959年冬,成澍愷因病去世,享年60岁。


注释

1、举人

举人为明清两代乡试(省一级考试)考中者的专称,是一种出身资格。乡试每三年的八月举行一次,又称“大比”,也称“秋试”“秋闱”。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第一名叫“解元”。

2、奉政大夫

清代为正五品官阶,由皇帝诰命授予,简称“诰授”。

3、国子监太学生

国子监为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简称“国学”,始于汉代,叫太学。北齐始设国子寺,隋代改为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太学生是国子监下辖太学的学生。

4、宜人

清代五品文武官员的母亲或妻子封宜人。另外,四品官封恭人,六品官封安人,七品官封孺人。

5、拔贡生

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清代初定六年选送一次,乾隆七年(1742)改为十二年选送一次。每个府学2名,州、县学各1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择优保送入京,称为拔贡生。其中,生员即秀才,通过县试、府试考取。

6、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另两所是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山西巡抚岑春煊将省城令德堂、晋阳书院合并,成立山西大学堂。与此同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山西的庚子赔款50万两创办山西中西大学堂。同年5月,山西中西大学堂并入山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山西大学堂为中学专斋。民国元年(1912)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取消中、西斋,设预科和本科,为今山西大学的前身。

7、墓志铭

由志文与铭文两部分组成。志文为散文体,记述墓主人的生平事迹,铭文为韵文体,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和褒扬。

墓志作为墓碑的衍化物,起源于汉代,形制为长方形。最初竖立于墓前,三国曹魏时反对厚葬,不准墓前竖碑,开始埋入墓内。而标准方形墓志则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大盛于唐。一般由盝顶式盖和志两方组成,称一盒。






『挖掘历史文化,讲好山西故事』
山西方史志期待您的关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