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有邻书舍,这里有一些书香气。
【德不孤 必有邻】
作者:郭晶晶/【去经历 03】
▂
■■■■■
如果用“大大的黑色眼镜框”来形容Samuel给我留下的初次印象的话,那么“彬彬有礼”则一定是几次教练后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
我和Samuel的教练对话一直都进行得很流畅,也都很有启发性。每次教练结束时,我都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对Samuel说一句,“你怎么可以这么棒!”这样的自我探索精神,这样的自我反思与小结能力全都集合在了这个95后的学生身上,让我真的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事实上,在AIESEC有Inner Journey,译为内在旅程,听AIESEC的同学介绍,这个模块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探索和认知自己。我想,这部分的训练应该对Samuel很有帮助。
我一直认为教练是一段关系,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对话;我也认知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惯性,这种思维模式一半由基因决定,一半则是源于自小到大父母、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与影响;我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重塑我们的思维。相对于固定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长性思维”已经成为近几十年里被公认为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所以,我经常像看电影一样在脑袋里重现过去的教练对话,抓取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把他们重新拼组在一起。这种新的组合,尤其是来自不同次教练对话中截取的片段组合,往往会给我新的视角和发现。
这次我的新发现是,我们的教练流程一直都走得太顺了。我脑海里闪过的片段都是我问Samuel答。表面上看,这没有问题,教练本就应该多多发问和倾听。然而,不知为何,我的脑袋里呈现更多的是教室,课堂,老师,学生,而这背后影射更多的是一种权威和不平等关系。看到了这一点后,我首先冷静了我自己。
我问我自己:“晶晶,你最早和你教练对话时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
问完这个问题后,我就笑了。那时候的我刚刚接触教练,除了知道这是高大上的知识产品,我的同学都是世界500强企业总监以上级别的人物外,其余的真的一点都不了解。回顾那段时间的心理状态,我是既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因为我的教练都是大师级人物,我不知道我怎样的应答才是最好的表现;激动则是因为我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成为了企业高管,有自己的教练是一种殊荣。
我问我自己:“Why? And what happened?”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问到这,我又笑了。那时候的我最看重的就是外在光环,所以,我才会视自己有教练为荣耀,因为我听说世界上99%的CEO都有自己的教练。而且,我一直都很想努力地打造自己完美的形象,所以,在教练对话中我才会经常不知道如何应答,我不知道怎样的应答是符合成功人士身份的。
我真的花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才一层层地脱掉了浮华的外衣,逐渐地找到我的朴实内心。这个过程真的好辛苦!两种思维模式就好比身体中的两个小人,在不断地打架,而最初的时候,我时常一不留神就会重新站回到光环的过去那个小人那里。即时是现在,这种情况也会偶尔地出现,尤其是在做教练的时候,这种现象会被放大,放大到恐怕只有我自己可以看到。
这次,我真的看到了!我看到Samuel陷入了“好学生”的思维模式中,也看到我自己陷在了“好教练”的思维模式中。“看,Samuel有收获啦!他在成长啦!”这个小我不断地在我脑海里举旗呐喊庆贺,让我沾沾自喜。我好像又站在了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光环是如此耀眼,让我完全沉浸在了成就的海洋中,却忘记了成长的初心--找回真实的自己。我自己没做到,我就不能帮助Samuel做到这一点。
我快速地调整了我自己。在和Samuel之后的教练对话中,我会和他一起经历更多。我努力地摘下“好教练”的帽子,也在帮助他拆除“好学生”的模式。我们一起用戏剧的方式演绎过和父母的对话;我们一起用墓志铭的方法畅想过未来的人生;我们还一起鼓足勇气找身边的人寻求帮助,等等,等等。
我不断地帮助Samuel客观地照镜子,真实地告诉他我看到的和我感受到的。就在前几天,我还收到了Samuel的微信,他告诉我他近来又成功地Asking for help(寻求帮助)了两次,这些帮助令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Asking for help这一点就是我给他留的教练作业,而Iindependently doing everything(独自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则是在教练过程中我给到他的真实反馈。
我和Samuel的教练故事大大小小有很多成长点,因为篇幅原因,只精选记录下这两篇,期望能够给和Samuel有同样困惑的同学一点启发,也期望能够给同样做教练的你一点收获。□(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我和Samuel的教练故事的前一篇。)
注1:AIESEC
AIESEC 是全球最大的由青年领导的组织,致力于提供一个供青年学生发展自身领导力的平台。
AIESEC是法语“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Etudiants en Sciences Economiques et Commerciales”缩写,意为“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
在从AIESEC里毕业走向世界的这一百万人中,不仅有众多世界,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的领袖,更是出现了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Martti Ahtisaari (AIESEC in Finland Alumni, 芬兰前总统)。
到目前为止,AIESEC已经实现超过480,000次实习和志愿的经历,而这些经历都是那些致力于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青年领袖在不断地引领和发现。
▂
郭晶晶,现为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原就职于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KPMG。
专注于学生职业发展&领导力教练,以及创新创业&企业家精神教练两个方向,CTI认证教练CPCC,Profiles认证人才识别及培养;
热爱公益,北京杉树项目发起人,光华慈善基金会、青年成就等多公益项目志愿者;
瑜伽忠实热爱者,曾两次前去印度参加瑜伽大会,瑜伽私教首批被认证者;
爱旅游,爱逛博物馆、美术馆,爱交友,最近又爱上了高尔夫。
▂
▂
❀ 这里,是一个为教练们提供沉思并走笔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进入【有邻书舍】
▂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须经同意。
图片下载于网络。版权属作者。
▂
提示:点击阅读原文获得
《当谈到他的求职意向时,气氛瞬间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