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万芳 | 年龄越长,越不需要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

歌者万芳 | 年龄越长,越不需要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港台女星 2019-02-25 19:03:07 689

嘉宾:万芳


台湾著名歌手,中广音乐网主持人;

近年深耕话剧、电影、电视等表演领域;

2004年在电视剧《冷锋过境》中饰演罕见疾病肌肉萎缩症患者,获金钟奖最佳女主角;

2008年获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两项提名;并以《不爱练习曲》拿下第二座金钟奖座。

话剧代表作:《宝岛一村》《绝不付账》《收信快乐》



万芳:我不需要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


采写:张涵予

首发于2014年1月


“我们是不是聊自己太多了?为什么总要说自己说个不停?”万芳在圣诞夜个人演唱会“万芳唱歌”的发布会现场直言不讳。她的直接,给我们接下来的采访平添了些许忐忑。

 

一曲《新不了情》让万芳红遍两岸三地,可她却因无法适应娱乐圈的某些规则曾心生退意。天生左撇子的她,有异于常人的某种固执:不愿为了宣传争奇斗艳,嘻哈怒骂,以“整人”为乐;她把哀伤的《他不爱我》改成ROCK版,甩出“他都不爱你了,你就承认吧”的果决;她质疑人们普遍用电子媒介交流的现状,问说“人跟人的沟通是否只能这样”;她创作歌曲《永远》,表达人面对房屋拆迁、环境崩毁后内心的伤痛。

 

成年后,万芳试着重新用左手画画,她想联结回被强迫用右手时七岁的自己;在世界各地流浪了很多地方,在每一处异乡都在明信片上写下心声回寄给自己。云淡风轻地站在舞台上,却对台下洞若观火。“一场演出,空气里发生了很多事,有的人流泪,因为他掉进了回忆。”巨蟹座“敏感、恋旧,情感充沛”的标签还真不只是标签。


刚刚结束的话剧《收信快乐》里,她塑造的任性、迷茫、孤独的陈淑芬让观众泣不成声,有女观众戏散了很久依然不肯离席。她说她希望自己能透过音乐与观众共振,有时唱着“怎样不怕孤单”,有时也说“我们可以不必总那么勇敢”;她说表演能够让她认识多元化的存在,以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其实,她很小就对对人的心理感兴趣了,还是国小时代,每当她看到好的心理文章就会剪贴下来,不知不觉后来成了一本厚厚的剪贴簿。

《收信快乐》剧照


年轻时的她因执着爱情而长夜痛哭,青涩的岁月终将过去,如她歌中所唱,“我要爬过爱情这座山,就算泪会流,气会转,也是最美的挑战”。那些燃烧的爱恋在岁月的沉淀下,渐渐生长成更大的爱。如今,无论是她自己制作的专辑,或是“万芳的房间剧场”的演出,抑或舞台剧和电台节目,其间对生命的关怀和心灵探索的议题都更加突出。这个“大”同时或多或少得益于她存在却不属于某个圈子,保持边缘并不容易,而一路上的困难和辛苦也成了滋养内心的一种力量。

 

早已迈过四十岁门槛的万芳不避讳暴露年龄,“每个年龄的状态都在身体里,你永远都不会跟你的小女孩说再见。往往越年轻,越怕老。年纪小的时候,还不了解自己,很多东西没有到位,甚至会慌张。随着生命的累积,你会对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了解,会慢慢地去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弱点,可是当你可以包容自己,可以跟自己相处的时候,你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去欣赏别人,赞美别人,拥抱别人。”

 

时间包容人的冲撞与犯错,时间也回馈人臣服与了解。此时的万芳,越来越自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功能,成功并不在于站上鸟巢的万人舞台,而是要弄清楚自己是谁,找到自己跟世界相处的方式。年龄越长,越有一种认识是‘我不需要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这是一个很棒的觉悟。”

 

唱歌只是一个管道


 “我的歌都是在讲生命河流里所经历的事情,关于爱、关于勇气、关于内心、关于离别、关于永远。这几年,我参加了好多亲友的告别式,这让我一直去思考生命这件事,所以写了这首《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我想把生命中真实的故事变成一首首歌。”

 

你的《新不了情》是非常经典的流行歌,现在你会写《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写《永远》这些似乎很小众的歌曲,这中间你发生了哪些变化?


万芳:我以前的很多歌都是“八点档”(台湾黄金时段电视剧的简称)的歌,不过我发现那些歌现在很少有人能写出来,因为那时候人的心境很柔和。我很小的时候,唱歌是唱给自己听的,那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很害怕,就一首一首不停地唱。长大一些,是跟同学坐在一起,唱歌给她们听。所以到今天,我还是想回到唱歌“分享”的本质。

 

你创作的动力和灵感来自于什么?


万芳: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譬如说2007年我做了一场演出叫“万芳的房间剧场”,那次的创作是我通过一个比较软性的方式来向这个世界提出疑问。譬如说我从小就是个左撇子,我就从小众的身份出发,向世界提问:我们有没有反思很多事的发生是为什么?真相是什么?报纸上说的就是真的吗?科技不断进步,基因改造技术已经可以制造出克隆羊,但这一切究竟是要做什么?为什么站在舞台上一定要化一样的妆,粘一样的假睫毛,一样都那么瘦?

我也提出了环保的问题,性别认同的问题。对世界的观察也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感受,比如《永远》那首歌,我很想表达这个世界不断在崩毁的状态。很多房子被拆迁,挖土机一来,那个砖头咵啦咵啦滚下去,你曾经生活的记忆就没了。

 

这些都是来自于人心的问题。


万芳:对自己提出疑问是件蛮好的事情。那次演出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的不同议题上,我们有时候是小众,有时候是大众。当我们是大众的时候,要记得我们某个部分是小众,所以是不是也可以尊重不同的声音?那张DVD出来之后,给了那些角落里的微弱小众一些力量,鼓励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是你写给父母的一首歌,其中有一句“也许你对我不太公平”,小时候你跟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


万芳:我想这可能是小时候大家都会有的经验。因为我家里有四个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比较,加上中国人会有重男轻女的想法,所以小时候难免会把一些小事放大。随着生命的累积,就觉得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我不爱你的借口。年轻的时候总想往外冲,离家越远越好,现在则不然,我觉得回家是另一层意义上的长大。


你刚刚说过小时候唱歌是唱给自己听,似乎你内心是个很孤独的孩子,现在那个孤独的部分还在吗?


万芳:我觉得孤独的小孩一直都在。其实时间并非是我们认定的(线性)时间轴,很多年轻的朋友很害怕自己长大了就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可爱,其实不要害怕长大,当你长大后,内在那个小孩还在。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会年轻,会老去,这就是生命,所以不需要羡慕年轻人,只要曾经发生过,它都会在。

 

当一个人的时候,或者当你感受到孤独的时候,你会变得敏感,你会突然变得柔软,你会突然变得同理心比较强。所以,人需要适当的孤独,在那个孤独的当下,因为孤独不被填满,所以你就有机会去看到自己,有时间有空间去内观。然后,你会开始有一个新的发展。

 

你在唱歌时会希望自己保持一个怎样的状态吗?


万芳:我有时候也很紧张,比如一些场合,每个人都在争奇斗艳的时候,我会有距离感,会不自在。人最自然的就是在自己房间,想唱就唱,想吼就吼,也没人评论你,没人给你分数。音乐最早就是这么打动你的,你就是直接唱出来,管它什么音准,拍子,唱的就是自己当下的心情,但舞台本来就不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尤其一个比赛的舞台更不是,所以必须让自己是安静的,然后从内心出发,让声音尽量在一个比较自然的状态。

 

你的竞争心没那么强?


万芳:可能吧。有一些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安静一下。

 

你在唱歌方面有什么要实现的目标吗?


万芳:对我来说,唱歌只是一个管道,不需要实现什么目标。不是一定要站上鸟巢的万人舞台才是成功的。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歌手,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舞台,无所谓成就的大小,只是通过这个管道跟不同的人共振。我更在意共振背后的那个东西,希望通过音乐可以表达我们怎么样不怕孤单,怎么样不要太执着。我不追求唱歌要唱到什么样的高度。

 

我常常觉得一首歌它自己会成为它要成为的样子。很多人讲灵感,你不知道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很多时候可能是宇宙给我们的力量,也或许是你今天采访,给我的感受,我再通过音乐或者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这些创作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你一个人完成的吗?我想并不是。当我在录音室唱完,那首歌就是独立的了,它会去到它该去的地方,那不是我们能计划或者控制的。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相信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个人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意义。30多岁以后,对自己的认知开始清醒起来。年龄越长,越觉得‘我不需要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这是一个很棒的觉悟。没有那些错误和冲撞,很难达到这样的理解。”

 

十二年前第一次演《收信快乐》,跟现在再演,有什么不同?


万芳: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剧中角色的那个年纪,对他们所遭遇的一切,所决定的一切,都会有更多的理解。再去解读这个剧本的时候,会更往内,而不是往外。

 

你会赞同剧中陈淑芬的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吗?


万芳:我就是理解她,没有赞同不赞同。我觉得演戏开启了我的另外一个部分,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创造进入另一个角色,通过自己的角色去理解这个世界另外的面向,这样人会变得不那么单向。

 

我很喜欢心理方面问题,花了很长时间做自我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我了解了很多,明白很多事情。在明白和了解之中,我越来越自在,我就不会刻意去羡慕那些自由的人。

 

对你而言,演员和歌手的区别在哪里?


万芳:我觉得歌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跟别人联结,联结的深浅看各人的个性。而演员需要一颗比较敏感的心去体察周遭很多的眼神、笑容、声音、心情。我从小就很喜欢心理学,可能也是源于天性中的这种敏感。后来想演戏,就毛遂自荐去屏风表演班找李国修老师。每次排戏,我都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做角色的功课。刚开始很笨拙,慢慢就体会到了这个部分是老天给我的礼物。

 

李国修老师曾说,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圆满。但你现在又是歌手,又是演员,还是电台DJ。三个不同的工作,还能做得都很好。你觉得跟国修老师的说法有悖吗?


万芳:其实没有,我做的三件事情真的是同一件事,只是不同的形式。

 

哦,这件事是什么?


万芳:我无法直接回答你这件事是什么,我觉得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做些什么,都有他的功能,有他的天职。我深信这一点。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


万芳:其实我觉得不需要找,也许你现在做的就正是。

 

可是会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站在错误的位置上,很想改变,却又不确定是去改变还是继续下去。


万芳:就算是挫折,就算是弯路,都是在累积未来你对自己的肯定和了解。这几年,常常听到一些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我觉得,一切都是过程,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会发生的,自然会发生,答案就在那儿,但我们总是急着知道那个结果。


我很喜欢(探索)心理方面的问题,花了很长时间做自我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我了解了很多,明白很多事情。在明白和了解之中,我越来越自在,我就不会刻意去羡慕那些自由的人

 

但是你也经过迷茫期吧,想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


万芳:会啊,当然会。我总是会选择一些不好走的路,不走主流的市场,总是走在边边,一路以来很辛苦。但我运气很好,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他们做的事情可能比我更困难。看到莱奥纳·科恩(Leonard Cohen)的自传电影《I’m Your Man》 中他讲的一句话,就觉得有人走在我们的前面,就给我们很大的力量。一旦有了这个力量,就很好。当然也会有那种时候,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这一切真的是我的天职吗,真的要这样吗,会怀疑,但,走着看吧。

 

所以你是找到了,而且走在正确的路上?


万芳:无所谓正确不正确,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个人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意义。30多岁以后,对自己的认知开始清醒起来。年龄越长,越觉得“我不需要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这是一个很棒的觉悟。没有那些错误和冲撞,很难达到这样的理解。

 

明白世界跟自己的关系


“谁能绝对完美呢?再优秀的人,也有不自信的时候,这很正常。这次我来北京之前,一个很多年的歌迷,他的家人给我电话,说他在重症监护病房,希望我能去看看他,给他一些鼓励。无常真的能带给人很多思考,在生死面前,很多你觉得重要的事都会重新排序,其实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对于如何跟自己安然相处,你有什么经验愿意分享吗?


万芳:我会留给自己独处的空间,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用左手画画,享受安静的早餐时间,从中午再开始工作;我也喜欢跟朋友在一起深度地聊天。很多人容易受舆论的影响,但我想说“请听自己内在最真实的声音”。现在“剩女”这个词很流行,很多女孩子超过三十岁就很不安,会面对很多社会舆论和父母的压力。我很反对这个说法,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不一样,“剩女”这个词给很多人带来了自我认同上的难题。

 

我觉得“跟自己相处”要知道自己是谁,不要人云亦云。我从小就是一个左撇子,小时候上体育课,我用右手打球,根本没有力气。但我为什么一定要用右手去上体育课呢?因为所有的老师都希望你跟大家一样,乖乖地,不要找麻烦。如果用左手打球,我可能会成为运动健将,可当你被要求跟别人一样用右手的时候,就忽视了自己真实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跟自己相处就是要去明白世界跟自己的关系,弄清楚自己是谁。


你的爱情观是什么?你觉得对于女孩子来说,是跟随自己的感觉率性而为还是学习接受一些不完美?


万芳:这取决于不同的个性,取决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学习的课题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天分,也有很多的缺点。我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学习改变这些缺点。

 

不改变会怎样?


万芳:那就去承受它的后果。但可能不断循环之后,还是要面对这些问题,面对自己。比如,很多夫妻关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就想生个孩子可能会改变,可是没有用。七十多岁的夫妻还会闹离婚。你最初掩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去面对它。

 

对你来说,要解决的课题是什么?


万芳:……我要解决的课题是什么?我只能说我现在要解决的是明天得很早起来去参加金钟奖的彩排,后天去参加金钟奖,大后天一大早去花莲参加一个公益活动,然后再去台中给一群学生做演讲,还得赶快背《绝不付账》的台词,接着排练12月24日的演唱会,思考编曲的改编……

 

事情很多很繁杂的时候,你会焦虑吗?


万芳:其实不见得所有的事当下我都是很喜欢的,都可以欣然接受。也许经过很多事情之后,我们才会有这种感受——原来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即便当下很辛苦,甚至质疑自己,我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遇到这样的事?可是当这些都过去之后,你才能明白它们的意义。我觉得老天的很多安排都有他的道理。

 

说这句话有没有一些无奈的成分?


万芳:其实有时候我也会问,老天,你真的就这么安排了吗?你为什么会让我经历这些?可是事情过了之后,我会发现它真的有它的道理。时间累积越久,我们才会明白当时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发生那些事?为什么会喜欢那些东西?每一个过去都累积成为现在的我们,而现在的我们也在累积成为未来的我们。

 

好像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接受自己的过程,原来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成长似乎意味着能够不断接受那些所谓不好的地方。


万芳:对,那些不好的反而会成为自己的一些特色。

 

当你面对别人的质疑或者自己对自己质疑时,你会怎么做?


万芳:来自别人的质疑,可能分很多情况,如果心情不好,我会找朋友聊聊。如果是自己对自己的质疑,大概是因为太要求完美。像演出,常常会希望自己很完美,但是到底什么才是完美?完美的念头会给自己与真实的心之间造成距离,谁能绝对完美呢?再优秀的人,也有不自信的时候,这很正常。


这次来北京之前,一个很多年的歌迷,他的家人给我电话,说他在重症监护病房,希望我能去看看他,给他一些鼓励。无常真的能带给人很多思索,在生死面前,很多你觉得重要的事都会重新排序,其实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完)



作者:张涵予,微信公号“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创办人,曾就职于《鲁豫有约》、优酷土豆媒体集团,现为自媒体人,独立采访人。探访和倾听生命探索者们的声音,分享给你听。



上期阅读 | 金科:从音乐浪子到玄学传道



赖声川X丁乃竺    赖声川  丁乃竺  黛青塔娜   郑佩佩   

龚琳娜  田不疚  巫娜   赵子琪   万芳  丁乃筝  

迪帕克博士   内勒斯博士  托马斯·希伯尔  亿万   王先明1   王先明2   

白大卫   Anil   胡尧   燕子   道士红尘  素黑  画者月光

玛雅历导师红月  瑜伽老师Matthew Cohen

“心平健康学”创始人王中平  刘松琳  生命传记师Josien

......





原创专栏 | 创意之旅访谈集

探访那些独立的灵魂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共享生命之美|滋养内心的力量

保持独立精神|对自由一探究竟

商务、投稿、转载合作:(微信:xiaoxi36699)

扫码关注我们

和12W+道友一起踏上向内探索的旅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