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伊能静

乘风破浪的伊能静

环球音乐榜 港台女星 2020-06-13 21:15:58 666


一众网友千呼万唤的《乘风破浪的姐姐》,6 月 12 日正式开播。

在鲜肉小花制霸的流量战场之中,节目组逆向而行,请来一群早已越过三十门槛的女艺人,做了一档“非典型”的女团综艺。

历经时光洗练的姐姐们,可盐可甜,大气、性感、温婉、娇俏……各种气质信手拈来、毫不矫饰。相较于初出茅庐的少女偶像,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

就连“作”,都作出了一股可爱的劲儿。

今天,先来聊聊其中一位姐姐——伊能静:


今年 52 岁的伊能静,出道已有 36 年。

她出过十几本书、入围两次金马影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是家喻户晓的玉女偶像。

(伊能静的热单之一:《十九岁的最后一天》)

即便是在这样一档“姐”系节目里,也是毋庸置疑的大前辈。

而她的一生,也是“乘风破浪”的一生。
 
01。


1968 年 3 月,伊能静出生在台北,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女”字,往往代表着你要失去很多东西。

而伊能静的情况,更加特殊,她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母亲之前生下来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全是女孩。


在医学昌明的年代,科学家告诉我们,生男生女主要是由男性染色体决定的,但在上个世纪,倘若生不出男孩,错全要算在“不争气”的媳妇头上。
 
父亲一看,生出来的第七个孩子,又是不带把的,当即负气出走,没过多久,和老婆办了离婚手续。
 
那个时候,伊能静还随生父吴敏的姓,有个很没星味的名字:吴静怡。

后来,母亲改嫁到日本,她又改随继父的姓,叫伊能静江,出道后,才将艺名改为伊能静。

少年时期的伊能静,并未曾感受过多少来自家庭的温暖——生父抛妻弃子、生母也因为那个时代的刻板印象,把曲折的人生归咎于她头上。

她最常听母亲讲起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是你,我的生活也许会好一点。”
 
所以,伊能静在家里一直抬不起来,她常常觉得自己多余,说话、做事都唯唯诺诺。

同时,她心里很不解——难道,女生就没有能力赚钱养家,女生就没有资格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比所谓“长子”更有用。
 
02。


为了帮补家用,她 14 岁就跑去餐厅洗盘子 ,赚一点微薄的开销。

据说,洗盘子的间隙,还会偷偷翻看一会儿张爱玲,看到情动时,忍不住要掉眼泪的。
 
又过了两年,因为长相出众,伊能静被台湾红星刘文正发掘,准备将她带回台湾,包装成偶像歌手。
 
当时,伊能静尚未成年,父母觉得她什么都不懂就想当明星,根本是异想天开,极力反对。

但伊能静为了尽快撑起整个家,不顾和家人决裂的风险,偷偷回到了台湾。
 
初到台湾,伊能静举目无亲,只好联系到找到当初抛弃一家人的生父,在父亲的帮助下落了脚,并顺利与刘文正的公司“飞鹰唱片”签约。父女之间存在十几年的隔阂,在那段时间里,消解了不少。
 
可惜,没过多久,父亲就在一场车祸中去世,死亡证明还是伊能静亲手签的。

伊能静后来每每回忆起这件事,都唏嘘不已——她看着父亲骑着小摩托,像往常那些普通的日子里一样,对她说了“再见”。

没想到,那一声再见之后,就此诀别。


03。


父亲去世后,伊能静在台湾没什么人帮衬,一个小女孩,单打独斗。


当时,伊能静和飞鹰唱片签了 8 年的合约,和方文琳、裘海正并称“飞鹰三姝”,共同出道。
 
不过,飞鹰三姝并不是一个组合,只是同公司旗下的三位歌手,偶尔凑在一起合唱一两首歌,大部分时间都独立发展。


87 年,伊能静推出第一张专辑《有我有你》,脸上还带点婴儿肥,一把嗓子听不出任何唱功,却完全把青春期少女的叛逆、纯真和浪漫演绎得入木三分。

20 年后唱着《制服好麻烦》和《樱花花瓣》的秋叶原爱豆们,也不过如此了。
 
虽然学历不高,但自小爱看书的伊能静,若要论起才华来,绝对也不输现在的一众高学历偶像。



她在第二张专辑《十九岁的最后一天》,几乎包揽全专词作,还请到台湾的摇滚巨星薛岳制作专辑。

快乐与忧郁对半切开《十九岁》,展现出一体两面的少女情怀,稚嫩的行文中,全是青春意气。


这张封面美得像油画的唱片,让伊能静的人气更上一层楼,成为了台湾青少年心中的一线偶像。
 
尽管人气很高,但当时,在很多记者心中,“偶像”的地位是很低的,做采访时,有好事的记者故意刁难伊能静,问她闲暇时有什么爱好,她如实回答:“看书。”
 
记者夹枪带棒地问:你又没上过学,看的怕不是漫画吧?
 
伊能静不敢得罪记者,只能小小声地反驳:“不是,我读的是卡夫卡和赫塞。
 
记者停下做笔记的手,又阴阳怪气一句:“卡夫卡?赫塞?你看得懂吗?

她登时语塞,只好苦笑。
 
没想到,采访结束后,经纪公司知道了这件事,反而指责她不懂事——一个偶像,被问起有什么爱好,说自己喜欢小猫小狗就好了,说什么“看书”,真是没事找事。
 
从那以后,伊能静被问起喜欢什么,都只能回答“小猫小狗”,她像个木偶一样,经纪公司让她往东,她不敢往西,如此几年,竟然还攒下了不少钱。
 
当时,刘文正每年给伊能静 1 万台币酬劳,并不算很高,为了多赚钱,除了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务之外,她还经常出没于各大商演、楼盘、工地秀挣外快。
 
在歌坛打拼了好几年,伊能静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还清了父亲欠下的债务,为妈妈和姐姐买了房子。


在那个家庭里,她终于不再是一个多余的人。


在粉丝心中,她更是完美:容貌姣好、文笔娟秀、乖巧懂事……简直是梦中情人的范本。

90年的《落入凡间的精灵》封面照,堪比 ELLE 封面

可是,伊能静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她无数次对镜大哭——为什么明明有更好的歌唱方式,却要当一个被市场控制的偶像?为什么明明喜欢看书,却要假装自己喜欢小猫小狗?


戴着面具的伊能静,觉得自己每天都被锁在困笼里,缠着镣铐唱歌跳舞。


04。
 
1991 年,刘文正提前关掉飞鹰唱片,移居美国,正式退出娱乐圈,伊能静则加入了在台湾本地的巨头公司:飞碟唱片。
 
飞碟唱片是台湾本土唯一能与滚石相抗衡的唱片业巨头,因此对待艺人是极其严苛的。

据说,飞碟的艺人专辑销量没有达到 5 万张,就要马上解约——1990 年,陶晶莹在飞碟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就因为卖得太烂,被唱片公司雪藏了 5 年。

而伊能静在飞碟,却相当受捧,她不到几个月就要发一张唱片,而且销量都不错,92 年开始,台湾民生报举办“十大最受欢迎偶像”票选,她连续两年入选,和刘德华、黎明、郭富城、金城武共同被列为当时台湾人心中的超级偶像代表。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长大了的伊能静,也开始思考起自己的未来——当一个歌手,尤其是偶像歌手,总是会受到很多赞美和保护,可是,那真的是她渴望的生活吗?


1993 年 7 月,她一个人背着书包,跑到英国游学,每天八点半起床,三点下课,然后和同学一起去喝下午茶、划船、写功课,周六日,一个人去看歌剧,看到感动处,善感的因子沸腾起来,又是一顿哭。

游学的时光,让伊能静多年积累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也终于明白,原来,比起当一个有用的女儿、当一个被唱片公司包装完好的偶像,她一直都想要“做自己”。


05。
 
回台湾后,她大张旗鼓地转型,发了好几张跟之前形象完全不同、销量也稀巴烂的唱片。



1995 年的《下大雨了 春花开了》,销量奇惨,以至于首次担任制作人的张雨生好几年后上节目还要拿这件事自嘲。

但对于一个商业偶像来说,这却是一张能量很大的转型之作,不但在《后现代女性》里大摆知性、独立的新女性姿态,也隐晦地在《春花》里聊了一把百合之恋,从造型到音乐,都有亮点。

纵观伊能静的音乐生涯,《下大雨了 春花开了》无疑是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我特别喜欢专辑里那首陈冠倩作曲、王新莲伊能静联手填词的《洗衣服》,这三位都是在业内颇有名气的才女。


曾经为你数过日子,也曾经为你洗干净衣服,静静地守候。

恬淡、平实的日常口吻,没有添加大量抒情,却已经勾勒出一个甘愿将一生交付在爱人身上的脆弱小女子形象,场景、故事,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每听一遍,都要打开单曲循环,从下午到薄暮,惊觉有大量时光悄悄流走,不免偷偷骂自己虚度光阴——但下一次听,依旧如此,好的音乐,是有让人心甘情愿交出时间的魔力。
 

伊能静想必对这张专辑也格外满意,她在内页里说:“生命到此学爬的阶段完成,我开始学习站立,用双脚走路。”



所以,不顾《下大雨》的惨淡销量,1995年,伊能静又请张雨生当制作人,发了一张风格相当庞杂的《自己》,这张唱片做到一半的时候,飞碟原班人马与华纳理念不合,通通出走,成立了丰华唱片。


飞碟被华纳全资收购,面临改组,但伊能静仍在公司里,孤立无援的她,自己咬着牙,做完了唱片。

那段时间里,张雨生一直鼓励她,他夸伊能静歌词写得好,还在记者会上说:“伊能静很能传达音乐的情感。


唱片最终还是做出来了,可惜,销量从巅峰时期的 60 万,滑落到了 6 万张,伊能静也从“十大偶像”的榜单上跌下来,不见踪影。

但她的改变,却让很多有才华的人重新认识了她,包括后来的金曲歌后陈珊妮。


陈珊妮多次在节目里夸奖伊能静的才情,甚至在现场演出翻唱过伊能静的作品《那么》——有一次,陈珊妮接受电台记者的访问,说自己很喜欢伊能静,记者还以为这位一向脾气古怪的创作才女,在讽刺台湾的当红偶像,不怀好意地大笑起来。

没想到,陈珊妮马上抢着说:“她自己作曲的《青春本来就苦》,还有张雨生写的那些歌,都做得很好。我很欣赏她。


伊能静听说了这些事情,回家去找陈珊妮的唱片来听——1994 年发行的那张《华盛顿砍倒樱桃树》,陈珊妮自己画图,自己创作词曲,虽然免不了有几分处女作的糙砺感,但伊能静却被她的天马行空和自由自在打动。


可以做这样的音乐,多好。


飞碟被华纳收购之后,唱片公司高层为了销量,劝伊能静不要再那么随心所欲,要照顾点市场,做舞曲、做精选集……伊能静虽然同意了,但是心里很难受——好不容学会用双脚走路,难道,又要被市场打趴下吗?
 
所以,她决定离开大公司,当一个自由自在的“纯音乐人”。

1999 年发行的专辑《我很勇敢》,她找来当初力挺自己的陈珊妮当制作人,两个女生搭起台,从企划、制作到宣传,通通包办,台前幕后亲力亲为。

▲唱片封套上,伊能静难得清汤挂面地露脸
 

伊能静在这张唱片里,投了一千多万,虽然销量依然不佳,但她还是开心得不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转型之路,还是要继续往下走,2001 年,伊能静投入许常德门下,发了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关不住》。


 这张唱片被很多人认为是伊能静音乐生涯的巅峰之作,概念性比《下大雨了 春花开了》更加突出,由头至尾都是横流的电气,间或垫入呻吟、轻哼和回声,摩擦出一阵阵迷离的情欲火花。


当然,专辑里不能免俗地加入了一首钢琴 ballad 《你是我的幸福吗》,被很多乐迷诟病为“老鼠屎”,却也因为这首歌,使得《关不住》不至于全然变成一张完全抛弃市场、自娱自乐的作品——我想,它的存在是很有价值的。


毕竟,阿菲的《寓言》里都还有几首流行歌。


由于《关不住》风格太过出位,这张唱片毁誉参半,销量自然也不会有多亮眼。

再加上当时伊能静已经和庾澄庆结婚,隔年便在美国生下儿子小哈利,她对于音乐的企图心,似乎也没那么大,宁愿守在家里,相夫教子,偶尔想唱歌,发张 EP 就心满意足了。


过去的荣景,她很少回顾。



06。

后来,伊能静渐渐不再以“歌手”“演员”的身份示人,将她拉入风暴中心的,大多是一些八卦新闻。

有人骂她矫情、绿茶、老作精;却也有很多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她。

有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对她的负面评论实在太多,朋友劝她:“把评论关了吧,别说那么多话了。”


她想了想:如果把评论关了,抑或闭上嘴巴,那还是我自己吗——不是,所以我不要这么做。

总是被卷入争议声里的伊能静,当然算不上完美。

但在舆论浪潮来回拍打之中,她却始终保有一个柔软、坚定的灵魂。

她会在会在社交网络上,慷慨激昂地为女性权益、自然环境等大小事情发声:



她总爱在微博上写小作文,把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写出雨落、花开、雪融的温柔质感:

在结婚纪念日写给秦昊的微博

无论外界卷起何种风浪,她还是照着自己定下的轨迹,直挂云帆,破浪前行。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