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丨梁衡李雪健点赞的李培禹美文,值得你静夜品读

开卷丨梁衡李雪健点赞的李培禹美文,值得你静夜品读

新三届 内地男星 2017-08-01 00:16:50 622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新书推荐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李培禹著 

作家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著名作家梁衡陈祖芬彭程倾心推荐

艺术家李雪健为好友点赞

 

梁衡:

好的散文,无疑是人生的一束束折光。在阅读它时,我们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那是受到作家笔下文字的叩击而发出的。读培禹的这本散文集,正是这种感觉。我以为培禹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他骨子里的那种忧国、忧民之心,那种对乡土的不弃不离之情。


梁衡


陈祖芬:

培禹的做文打动读者,一如他的做人,不用技巧,只用真心。我不能不感叹,培禹的世界里,涌动着这么浓浓的,浓浓的情。


陈祖芬

 

彭程:

作为精神的外在对应物,散文并不挑选特别的物体或者处所。李培禹的《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写的是插队时知青点附近的小河,从内容到写法都并不新鲜,但读后仍然让人慨叹不已,根由就在于它诉说的是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的记忆。青春交织着懵懂和憧憬,“只是当时已惘然”,以其深厚的人性基础,能够唤起最广泛的共鸣。


彭程


李雪健: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读培禹的文章就把我“震”了——那是写我的。自此,我们在各自的领域相互激励,走过春夏秋冬。他的文章是有温度的,他用一腔热血拥抱生活,自己心中的火不灭,也温暖着家人、朋友和读者的心。我喜欢培禹的这本散文集,由衷地为他点赞!


李雪健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梁衡

 

新春伊始,从微信朋友圈知道培禹应邀去东城区图书馆讲课,他讲的题目是《散文,陪伴人生的美好》。


散文在中国,尊为一切文体之源泉。古代文典中,堪称经典的好散文比比皆是。散文家们认为:首先,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容器里的水满了要漾出来一样自然。而经由文字来将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又远胜过口头的表达。与写作这一外在行为相同步,是经验的整理,思绪的梳理,从飘忽的情感烟云中触摸到灵魂的真实状态,由零碎断片的感悟里演绎出完整系统的理念。


梁实秋在《论散文》里说:“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好的散文,无疑是人生的一束束折光。在阅读它时,我们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那是受到作家笔下文字的叩击而发出的。读培禹的这本散文集《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正是这种感觉。


梁衡(右)与李培禹。


我和培禹是多年的好友,这同我俩的共同经历有关——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都是从新闻记者干起,进而迈入作家行列。我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时,他在北京日报社主办的《新闻与写作》杂志做主编,曾登门约稿。后来报社调他任日报副刊部主任,又拉我为副刊写作。


大凡我的呕心沥血之作,都被他搜罗而去,包括那篇担着一定“风险”,后来在社会上造成轰动的《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愈见光辉的灵魂》。《北京日报》竟舍得以一个整版刊出,影响很大。有这样一位副刊部主任,想不办好副刊都难。后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把首届“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授予了培禹,我以为实至名归。近年来,他从副刊部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便专心写作,厚积薄发,一发而不可收。


当我有幸第一时间阅读他近几年的一篇篇新作时,有如一种如沐春风的亲近感。我以为培禹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他骨子里的那种忧国、忧民之心,那种对乡土的不弃不离之情。他没有文人易犯的穷酸之气,做作之病。存在决定意识,这得力于他的两个出身。先为知青,血液里有了土地的基因;后当记者,研究社会,眼里常含忧民泪,心中常怀忧国情。他不是一个纯文人。这也是我们一切新闻人进而为文的传统,从范长江到邓拓都是这样。


这本散文集的第一辑“小河流淌”,是抒写家国情怀的。开篇《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可看作培禹的代表作,最初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并入选了几个年度散文选本。我读着,思绪跟着他翻飞,真想随培禹回村去看看一直在他心中流淌的那条无名小河。“那条小河,只有谢辛庄有;那时的青春,只有我们确认。”其实,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作家梁衡


让我怦然心动的还有《重返谢辛庄》《我的老师“流水账”》《念想》《不沉的湖》等多篇,尤其是他怀念亲人的《“清明”情思》和《天堂应有爱》,读着读着,让你难抑泪水。


培禹还是人物散文写作的高手。在《雪落无声》这辑中,《雪落无声一品红》是写李雪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写王洛宾的;《一条大河波浪宽》是写乔羽的;《从延安出发的银幕征程》是写于蓝的。特别喜欢他写漫画大师李滨声先生的《九秩滨老“书苑栽花”》,还有他写作家好友凸凹的《把乡愁写进读者心里》,堪称人物散文写作的大手笔。


纵览这本散文集,通篇少见华丽的词藻,而自然、平实的文字,却时常能撩拨起读者心中的波澜。《八雅村情缘》,作者自己开头就说:“这故事太不离奇了。”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八雅村一个6岁的小姑娘,她对人说,想要一双36码的鞋(为妈妈要的),故事由此展开,层层递进,波澜起伏,真是催人泪下。我知道,还有些更好的篇章,限于各种原因未能收入。


我的序就此打住吧,美好的阅读由此展开……


2017年仲春,北京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作家李培禹近影

 

目录

序  (梁衡)

第一辑  小河流淌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重返谢辛庄

我的老师“流水账”

附:春节,少了一个去处

回声

大海的理发屋

八雅村情缘

“清明”情思

天堂应有爱

信的随想

念想

你依然在我心间

赵堂子胡同15号的思念

不沉的湖

 

第二辑  惹我情思

惹我情思赴滇黔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豪情过汉江

彩云之南(四章)

撒尼姑娘

我在大理

心之交响

阿细跳月

赣乡二题

静居寺一日

醉在瑶里

西出阳关

周庄的早晨

匆匆掠过遂宁

日照文脉

金砂红谣

青钱柳

黄河湾·槐花情

西河渡

宜兴悟大师

晋中访醯

站在世界“聚首”的长城之巅

骑车在台湾的小路上

绿岛没有椰子树

在韩国“移动”

 

第三辑  穿起珍珠

穿起一串珍珠

新闻78是一篇散文

“天马”与“汗马”

考考你

《国家》不是国歌

诗歌乱象何时了

望山看水记乡愁

一个村子与一本书

福尔摩斯的魅力

波兰,你是那样令我难忘

一滴水映照的人性美

我们代表《这一代》访王蒙

为什么杂文不可或缺

 

第四辑  雪落无声

雪落无声一品红

又见雪健

九秩滨老“书苑栽花”

滨老送我明前茶

从延安出发的银幕征程

把乡愁写进读者心里

浩然在三河

在那遥远的地方

一条大河波浪宽

渤海惊魂

 

一封带着温度的书信(代后记)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一封带着温度的书信


(代后记)

 

一本书公开出版,就要交给读者阅读了,作者的心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当这本散文集带着墨香摆上书架时,我不安的心情尤甚。按说,已经出版过不止两三部书的我,还会如此心重吗?

作者在塞外。


我想公布一封友人书信,大家读后再听我说吧——


尊敬的培禹兄:


您好!希望这封信也成为您收到的众多书信中让您难忘的一封。


之前,写过一封信给您。那是在一个星期日,专门跑到团结湖小天宇市场买回那别致的、仿古的信纸而就的。给您,给另外几个师长足足写了不下六封信,贴上邮票,虽没有直接将信塞进邮筒,但想像着同在北京的你,收到朋友来信时的欣喜与感动……我觉得,这也是生活的情调吧。


写信的感觉,是一种惬意的沉静。虽然,那封信丢失了,您并未收到,但没关系,再写。细细品味,我们需要的,只是这“写”的过程。不是一定要有别致的信纸和华丽的文字,我们朋友之间的友谊落在纸上,比一束鲜花还要艳丽。


培禹兄一定还记得,因为工作关系,我们副刊编辑们常常会收到各方的稿件和信件。面对着一个个不相识的名字、地址时,会想像着写信人的性别、年龄和职业,然后一封封地拆开,逐一阅读对号。来稿总要附信的,那信不长,草草五六行字,龙飞凤舞便占满了一页纸。我珍惜这写着我的名字的来信,便每每收藏起来。时间长了,也就成了厚厚的一本。


给您写这封信,缘起2月24日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的那篇《信的随想》。这篇文章唤起了大家对“写信”时代的美好回忆。被文章内容感染,我说,让我们大家写信吧。我果真给您写了一封信,虽然丢失了,但那种无言的温暖,抹不掉。


见字如面。培禹兄善良幽默、性情纯真,每有小聚您总是谈笑风生,有时还有歌声烘托相聚的时光。我们之间,您和副刊的情感,还有朋友的往来,淡淡的友情很真,平静中有绵长的纯净,更有山东老乡的亲近。从您笔端流出的文字,读来总是惬意。在光阴的素笺上,这些文字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您的速写:留一份坦荡在心间。守住心的领地,留一片自己朝拜的净土。


几次同行采风,一路旅尘,一路的山光水影,云南大理、山东日照、江苏宜兴……不知不觉中,发现所有的心情都已抹上了一种令人愉快的光辉。琴珍、杜京、陈戎、彭诚、丽文、赞歌,还有田霞、黄燕、红唯、雨花姐……那么多的副刊姐妹都和您成了守望相助的朋友。


汪曾祺老人说过:“我的年龄亮在我的眼睛里。”认识您近二十年来,我为您画的素描似乎永远是一个性情纯真的阳光大男孩。当您尽情地和任何一个朋友畅谈时,大家分享了您的勤勉,您的谦逊,您的博学,您的乐观,还有一种幽默中的悲悯情怀。这些美德,都是我学习的模板。


写信,是一种温馨。信,写在纸上,是朋友间真诚的相待。人海茫茫,和您和副刊的兄弟姐妹能走在一起,真的是一种缘分。我很珍惜这缘分。有人说,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天在岁月的素笺上泛黄,但我相信,你吟就的每一首小诗,书就的每一抹眷恋,都将在浅色的流年里,用明媚演绎精彩。您的书卷气,得益于一种孜孜不倦读书的习惯,您经历过风雨,经历过挫折,见过了彩虹,也见证了成功。您把悲喜写进昨天,新的篇章删繁就简,定格美好今天的片段,任岁月的潮水涌动,您心自安然。


说到此,我想起我们在宜兴竹海的云雾里穿行时,您给大家照相的情景。善于发现美,给更多人留下美的瞬间,您的镜头里集副刊才子佳人之风华,展示出江南山水之灵气。


现在,写信成了一种唯美的奢侈,您的《信的随想》一发表,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友人都心生感慨,仿佛回到那个时段的纯真年代。您主编的《爱在爱中》,把人最平常的亲情拨动出音符,变成作品,丰富而深远,旷达而虔诚。从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我想写出一种精神。培禹兄,这也是您和这个音符和谐的交响。你们这代人有信仰,思想独立,自我奋斗,尽管也有困惑和茫然,但更多的是淳朴和善良。培禹兄的个性中再现了这些品质。


从天南海北来信的时代成为了记忆,写信的快乐和浪漫温馨重温一次,在“写信”中体味细节之美,虽然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格式,却也感动了我自己。字字句句,酝酿在笔下,弥漫着表达、感受、体味和迭出的意境,应该会有惊喜吧。


祝培禹兄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紧紧地握手!


友 华静


2016年5月20日

 

给我写这封信的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华静,她的话语令我陷在温暖之中。这信是用碳水笔工工整整书写在一册精美的笔记本上的,我读至信尾,发现后页还有文字,展开再看,只见标题是《李培禹文录》,下面内容是我近年来在报纸和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目录,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几乎未遗漏一篇,甚至我在《原乡书苑》、《新三界》等微信公众号上发的作品,也全列入了。


望着华静清秀的笔迹,我汗颜了!要知道,她不仅是成就在我之上的作家,更是一位资深的文学副刊编辑,现为一家国字头报社的副总编辑啊!在这样一位专家读者面前,我无处藏拙。我深知她的真诚,知道她希望我好。


就这样,我按照她为我整理列出的作品篇目,初步编好了这本“李培禹散文选”。我想,如果这本小书能够出版,就算作对自己辛劳笔耕的小结,也是对众多鼓励我、支持我,起码不讨厌我的作家、编辑、读者朋友的一种回报吧。


此书的第一读者是梁衡老师。这位我敬重的文学大家,百忙中俯下身子阅读了一篇篇拙作,并亲自作序,我视作老大哥的深厚情谊和对我这样一个作品不多的写作者的鞭策!


作者


20175月于大兴小院




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温馨提示:


读者朋友可在当当、亚马逊、京东、新华书店购买到此书,团体订购可与作家出版社责编宋辰辰联系:010-65936629。


增值阅读

李培禹:我在《北京日报》三十年


本号获作者许可推送,图片由作者提供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