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的女儿哈佛毕业了,这位星妈的育儿辛酸其实你不知

陈冲的女儿哈佛毕业了,这位星妈的育儿辛酸其实你不知

有养 内地女星 2020-06-22 14:30:34 641
又一位“别人家的孩子”喜提牛校文凭!
 
5月29日,著名电影演员陈冲在美国发微博祝贺自己大女儿许文婷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哈佛毕业生最高荣誉和论文最高奖项。

 
陈冲感慨:“21岁的孩子所经历过的各种磨难只有她自己、最爱她的人和上帝知道。”
 
陈冲有两个女儿,二女儿许文珊在旁人眼里也同样优秀。
 
在妈妈参演和推荐下,她曾在2017年电影《绝世高手》中扮演了陈冲的年轻形象,2019年又作为主演之一出现在了热门电影《误杀》中。
 
要知道,优秀的女儿,从来不会凭空而来。
 
陈冲在访谈节目中透露,曾因为对女儿的溺爱导致其不服管教、难以沟通,是拍摄电影的过程让女儿体会到母亲工作的不易,也拉近了母女关系。

 
“我跟女儿几乎没有话说。”
“我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
 
2019年在内地一档与青年人互动的文化节目中,陈冲坦言自己仍在努力挽救当妈妈的失败。她还带着徒弟们特意给17岁的小女儿隔空庆生。
 
女儿很兴奋,跟妈妈用语音和文字聊了很多。陈冲也很激动,“好长时间都没有跟她这么好地交流了!”

 
看来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陈冲跟所有母亲一样,有着各种育儿的烦恼,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陈冲坦言:从一开始就是两个女儿在教她如何做母亲。
 
许多人都在强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陈冲却在提醒我们:家长不是天生的教育家,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为人父母。
 
正如中国的一位亲子教育专家舒天丹所说:“教育孩子如育花……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知乎上有位记者老姜分享了早年采访陈冲的第一手育儿经历, 其中有些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很长一段时间,陈冲感觉自己是在为女儿而活。
 
因为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陈冲二婚嫁给彼得后曾多次流产。她在37岁和41岁作为高龄产妇生下两个女儿,来之不易因此也格外珍惜。随后,她把事业放到了第二位,尽力疼爱孩子。
 
在婷婷7岁时,陈冲不停地教女儿各种做人规则,想把自己毕生经验一股脑地传授给孩子。可女儿并不领情,加上从小个性古怪有逆反心理,经常跟父母顶嘴。
 
有次家庭野营,婷婷频繁使用“变态”、“残忍”的字眼,妈妈的教训让她不以为然,说这只是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陈冲由此开始思考,善意的提醒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婷婷9岁生日时,父母想买礼物送女儿。可女儿只希望父母陪她游泳玩,并说:“再多的馈赠会成为我的负担。”这让陈冲很意外,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小心呵护是否会给孩子压力,意识到要给女儿独立成长的空间,学着放手去爱。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闺女的懒散和拖延症一直是我的心病。假期给她规定了每日学习任务,并强调先学习再玩,可每天还是要我把任务清单一遍遍反复念叨,否则她一定把所有学习抛之脑后。
 
最近我在转变方式,每天早上让孩子自己宣布当天的学习安排,允许她自由行动,而我作为监督者只在晚上验收她的实施情况。结果发现女儿的计划多半都能完成,自觉性有明显改善。原来孩子自己安排的任务更有动力去做到。
 
这件事让我明白: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从而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尊重孩子的自由,要给孩子自主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并平等看待孩子的观点。这样的关爱才会促成孩子人格的独立性,不会变成约束孩子的负担。

二胎家庭经常遇到的问题,陈冲都经历过。
 
陈冲生完二胎刚出院时,忙着照顾妹妹而忽略了婷婷。一周后她注意到婷婷举止有些反常,特意陪她睡,才了解到她因妹妹夺去母爱而困惑。
 
陈冲赶紧安慰姐姐,生下妹妹是为了跟姐姐作伴,让姐姐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她充满哲理地对姐姐说:“妈妈是在帮你爱妹妹,妈妈爱妹妹越多,将来她会越爱你。”
 
这样的话,既排解了姐姐的担忧,也能鼓励她去接纳妹妹。
 
婷婷小时候经常欺负妹妹,甚至以“不打妹妹”为条件找她谈判借用东西。妈妈的打骂和爸爸的劝说都不能让姐姐回心转意,而妹妹只能委曲求全。
 
于是爸爸搬出大伯当救兵,请大伯向婷婷介绍兄弟相处之道。
 
从婷婷跟大伯的对话中,陈冲夫妇才得知姐姐是嫌妹妹太粘人,并“侵占”了她独有的资源,所以对妹妹很排斥。
 
陈冲夫妇便开始学着多体谅姐姐的感受,并创造机会让婷婷照顾妹妹,体会姐妹分享的快乐。

 
换位思考能与对方达成一种共情,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回应。
 
卡尔.罗杰斯是从心理治疗法角度提出“共情”概念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认为自我分为“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
 
父母对孩子设立的理想形象往往与现实有落差,让父母失望。
 
电影《囧妈》中的那位母亲,对儿子的饮食起居、婚姻生活各方面都看不顺眼,习惯性地“插足”管制。甚至面对人到中年的儿子,还多次把自己推荐的食物硬喂到他嘴里。


当儿子受不了母亲管控爆发时,母亲流着泪说:“妈妈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你好”。
 
儿子却向妈妈发出了灵魂拷问:“在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儿子……难道你没有发现,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吗?”
 
父母要学会完全地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即使它不完美。这样不仅能让自己豁达快乐,也能帮助孩子看清自我。
 
卡尔.罗杰斯分析认为,孩子只有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才能体验全部的自我,包括正视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当自己的表现不如“理想的自我”时,依然能获得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家长们都明白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可摆在很多职业爸妈面前的现实难题是: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
 
在《少年说》一期节目中,从外地来上海读书的王颖加荟只有单亲妈妈的陪伴。可妈妈为了挣钱养家要拼命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两人虽然同住一个房屋,却连见面的时间都很少。
 
王同学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跟着妈妈生活的‘留守儿童’。”
 
因为长时间缺乏陪伴和沟通,误会和怨气逐渐累积成一面无形的“墙”阻隔在母女之间。有段时间,王同学都不愿意跟母亲说话。妈妈为此也很苦恼。
 
《少年说》让母女俩坦诚相对,彼此敞开心扉,了解对方的苦衷。妈妈答应有效陪伴,跟女儿在一起时少看手机。女儿也开始体谅妈妈。
 
积极的沟通,让母女两人消除了那堵墙。
 

陈冲作为演员兼导演常年需要奔波于中美两地,经常不能待在家里。但她总是尽量创造条件去实现对孩子的另一种陪伴。
 
每次离开家前,她会准备很多小玩具和零食,藏在家中各个角落。每隔几天,爸爸会把两张妈妈事先写好的谜语提示发给孩子去“寻宝”。这样孩子每天都会期盼着妈妈留下的惊喜,找到礼物时也能不断感受到新鲜的母爱,直到母亲归来。
 
孩子爸的默默支持帮了陈冲大忙,他的育儿方式也同样有创意。在女儿10岁回上海过暑假的那段分离日子,彼得在百忙中坚持写章回故事,只为每晚从大洋彼岸给女儿发一章阅读,继续父女之间分享故事的温情时刻。
 
 
女儿懂事后,陈冲更多的是用自己的优秀作品为女儿提供精神陪伴。
 
她曾应邀参加中国公益节目,作为舞者为绝症父亲和儿子圆梦。当女儿们在网上看到母亲的表演,对母亲充满了欣赏和崇拜。
 
她还带着女儿们走红毯,推荐小女儿参演她的电影,在促进孩子对自己职业了解的同时,创造母女交流的机会。
 
 
这场爱的教育十分艰难也十分深刻,它带来一个启示:精神陪伴与实际陪伴相比,同样有意义。
 
经过多年的亲子磨合,陈冲终于明白:“作为父母,重要的不是你所说的,而是你所做的。”

她在用行动做女儿们的榜样,也在用行动带动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特殊问题。如果家长按部就班地套用书本或他人的经验,并不一定见效。因此,教育孩子还需要发挥各位家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愿所有父母都能和孩子共同成长,写好教育这首诗。

 
策划:有养    撰文:十里百果
编辑:源满    视觉:瑞成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我们的师父》截图
戳原文,进入有养父母学院获得好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