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官方区志,全面介绍李沧,你看过没有?

李沧区官方区志,全面介绍李沧,你看过没有?

掌上李沧 日韩男星 2018-05-19 17:44:10 566

 请点击上方 掌上李沧 关注俺吧~


掌上李沧
每天看青岛/李沧新鲜事
各种免费/吃喝玩乐福利

1994年4月23日,根据国务院国函[1994]32号文件批复,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调整后青岛市区级建置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

1994年5月25日,李沧区正式成立。

由原沧口区李村河以北的四流中路、振华路、晓翁村、西流庄、永安路、营子、板桥坊、楼山后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的区域(41.65平方千米),与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56.33平方千米)合并而成。辖楼山乡、李村镇、8个街道办事处及李村城区街道管理处,共89个居民(家属)委员会、53个行政村及晓翁、板桥坊两个企业总公司。

(上图为李沧区政府)

(上图为李村商业区夜景)


李沧区的位置


李沧区地处青岛中心位置、市区北部,坐标位置北纬36°10',东经120°26';东沿茶花顶、青台山、花椒山、围子山一线与崂山区接壤,西濒胶州湾,南至李村河与四方区隔水相望,北与城阳区毗邻。

行政区面积97.98平方千米,最大纵距约11千米,最大横距约14千米。海岸线长约11千米。


李沧区的境域


西界:西邻胶州湾,北起石家宋哥庄海边防波堤,南至李村河入海口中心线。


北界:西起石家宋哥庄海边防波堤,向北折东沿滨海路与环海路中线交点,向东北沿双埠村南的15.2米高地顶向北顺电站阀门厂西墙、沿北墙向东折北顺河沟至白沙河南路坝,顺路中线向东至小白干路中线折南、顺供电局与加油站之间河沟,向东沿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北墙、东墙界、向南顺仙家寨地板厂东墙界至贵阳路延长线,顺路中线向东至高压线折点东160米处的小路、向南折东顺路中线至308国道,沿国道中线向南顺十梅庵山脊至顶,至郭兰顶、风口子顶折东、沿桃园北山山脊、由山顶沿脊向东至北平岚顶、沿山脊向东至玄阳观北山顶止。此界为与城阳区中界线。

东界:北起玄阳观北山顶,向东沿姜家庵子黑石沟北山脊,经茶花顶、青台山沿山脊向南经于家下河东山,姜家下河东南山139.5米顶止。此界为与崂山区中界线。


南界:西起李村河入海口、沿入海口中界线向东至胜利桥沿东侧漫水桥、折北向东顺沧口飞机场南墙、北拦河坝至李村河与张村河的分流处、顺张村河东河岔至小白干路河桥、沿桥河中心线向东至308国道的张村河桥中心,再向北沿308国道中线至环城南路北侧山沟,顺沟向东至枣儿山顶,沿山顶、山脊向东顺老鸦岭、靴子石、围子顶山脊至姜家下河东南山139.5米山顶止。此界为与四方区中界线。


李沧区的历史沿革


李沧境域,由原沧口区李村河以北区域(简称“沧口区域”)和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简称“李村区域”)组成。清末为即墨县仁化乡辖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青岛。次年逼迫清廷签订条约,强租整个环胶州湾区域,称“胶澳租界”。仁化乡白沙河以南区域被划入租界,李沧境域随之沦为德国殖民地。1899年10月,徳国将租界划分为内外界,即青岛、李村两个辖区,李沧境域隶属外界。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将占领区划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并于1917年分别设立青岛民政署和李村民政分署,李沧境域为李村民政分署辖区。

(当年青岛还是“直辖市”的)

1921年,日军撤销李村民政分署,将区划分为青岛附近、胶州湾沿岸、李村附近3个部分,李沧境域属李村附近部分。


1922年北洋政府接管胶澳后,李沧境域分属四沧、李村两个乡区。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1929年将青岛市划分为2个市区、4个乡区,李沧境域分属四沧、李村两个乡区。1932年4月青岛市政府设立沧口、李村等5个乡区建设办事处,李沧境域分属沧口、李村两乡区建设办事处。1935年5月,青岛市重新区划为沧口等8个市区、李村等11个乡区,李沧境域分属沧口区、李村乡区。同年9月,四方、沧口两区合并为四沧区。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为实施法西斯统治而推行保甲制度,以日伪青岛特别市警察局管辖区为保甲行政区,设6个警察分局,李沧境域分属四沧警察分局、李村警察分局。1942年7月,伪青岛特别市设崂山行政办事处,李村地域归属其行政辖区。1943年将原6个警察分局改设为市南、市北、海西、台东、沧口等5个警察分局,沧口区域大部隶属沧口警察分局。1945年日本投降前,青岛特别市区划为沧口等7个直辖区、崂山等3个乡区行政办事处,李沧境域分属沧口区、崂山行政办事处。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李沧境域分属四沧、李村两个乡区。1949年青岛解放前,四沧区改为市区。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全市区划为4个市区、2个郊区、1个农村区。其中四沧区为郊区、李村区为农村区,李沧境域分属两区。


1951年8月,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市区调整为沧口等6个区,沧口区界东北一段至小庄及姜家西流庄以西,东南一段至小白干路(今重庆路),南至湖岛通大水清沟的汽车支路,西至海滩,北至板桥坊。郊区调整为李村、楼山等9个区,由崂山办事处领导(1953年6月改建为崂山郊区人民政府)。李沧境域分属沧口区、崂山办事处辖区。


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后,李沧境域分属沧口区、仙家寨人民公社、李村人民公社。1962年11月,从仙家寨人民公社析出位于沧口区域的徐家、石家、刘家、小庄、大枣园、小枣园、南岭、十梅庵、东南渠、西南渠、湾头、坊子街、楼山后等13个生产大队,成立楼山人民公社。1965年4月,楼山人民公社由崂山县划归沧口区,但农业生产仍由崂山县管理,1979年1月全部归沧口区领导。至此,李沧境域分属沧口区、李村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及生产大队,恢复乡镇及行政村建置,李沧境域分属沧口区、崂山县(1988年改为崂山区)李村镇。


1994年5月,沧口、李村区域合并成立李沧区。


李沧区的地貌


李沧区为海滨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底陷,东部系低山丘陵,中部地势平坦,西部低洼,延伸至胶州湾。


李沧域内有卧狼齿山、老虎山、北平岚山、烟墩山、楼山、凤山、枣儿山、牛毛山、东南山、坊子街山、花椒山、双峰山、青台山、戴家山、围子山、绵羊顶山、双龙山、黑石沟山、杨家北山等19座山丘,均系崂山余脉。其中卧狼齿山海拔428米,是全区最高点。


一、卧狼齿


又名“恶狼齿”、“卧狼匙”,位于李村东北45千米,属石门山脉中支,山势为南北走向,面积约1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428米。山腰植有黑松、刺槐,覆盖率约80%。山顶有长约500米的石砌围墙,为圜圆形古城堡式样,当地人称之为“石围子”,相传是太平天国时期,当地官绅为阻抗捻军而设。

但据有关专家推测,此石围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垒建,与齐长城为同时代,以后战争年代又进行重修利用。山顶还建有山神庙一座,早已坍塌,该庙全石沟筑,规模虽不大,但雕工精细,造型考究。


此外,山顶大石上还有冰川时代遗留下来地“石盘”、“石碗”、“石勺”等自然景观。

关于该山的名称来历,说法有二:

其一,该山高陡险峻,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像一只龇牙咧嘴的恶狼,卧伏在那里,故名“卧狼齿”或“恶狼齿”;

其二,据传早年间,此山脚下是一个野狼聚集的地方,又因山顶有石勺(石匙),故名“卧狼匙”,《即墨县志·山川脉络图》即标记为“卧狼匙”。


二、花椒山


位于王家下河村南,属李村南山支脉,走向为东北西南,是九水路街道辖区与崂山区中韩街道办事处、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分界处。主峰海拔139米,占地面积约76公顷。下部为梯田,栽植果树;山上种植黑松、刺槐等,覆盖率达30%以上。


三、双峰山


位于李村东2.7千米,老鸦岭西侧。系李村南山支脉,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海拔153米,占地面积约25公顷。种植黑松、刺槐,覆盖率约80%以上。山上残存有解放前国民党军队构筑的碉堡,是控制李村至沙子口、李村至仰口的咽喉要地。该山有两个主峰,故名“双峰山”。


四、青台山


位于李村东北8千米,李家上流东北1.5千米。山体为椭圆型,主峰海拔179米,占地面积约24公顷,植黑松、板栗、刺槐,覆盖率约80%。山半腰有一长约1.3米、宽0.7米的石窝子,石缝内常年渗水,旱天不枯,清澈甘洌,被称为“凉水窝子”。由此源出的水流成一条小溪,山坡土层因之湿润,多生青苔,故名“青苔山”,后演化为青台山。


五、戴家山


当地俗名为“红壁子”,属石门山山脉,由7座山峰组成。山势险峻,岩石峭拔,林木茂密,植黑松、刺槐、白杨等,植被面积约占50%。还生长野生的单叶草、太子参、桔梗等中药材。山上有多处景点,如竹子庵、三清洞、水晶洞、玄阳观、千年银杏树等。


六、老虎山


位于李村北3.3千米,由9个山头组成,山势绵延起伏10余里,古时又称九顶山。主峰海拔172米,占地面积600公顷。山上植有黑松、刺槐,覆盖率约40%。其中一山头上有一巨石,高约2米,上面又摞一石,高约2.5米,俗称“摞摞人”,远看像虎头,故名“虎头石”。

该山名称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山的形状像一只卧虎;二是传说早年山上曾有过老虎。 


七、枣儿山


又名“象耳山”、“凤凰山”,位于李村东南2.2千米,属石门山脉南支,山势为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62米,面积约32公顷。山上主要树种是黑松和刺槐,覆盖率约40%。山的西麓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原墓墓址。

关于该山名称的来历说法有三:一是早年山上有很多野生山枣,故名“枣儿山”;二是西边山峰从侧面看很像大象耳朵,故而得名“象耳山”;三是整座山好似一只向西“飞翔”的凤凰,且南北有翅,凤尾朝东,故称“凤凰山”。


八、牛毛山


位于文昌阁村西,是老虎山的余脉。北坡临兴华路,为工厂企业用地,南坡临文安路,西坡曾是前华新纱厂(即国棉九厂)到农村招募的童工死后埋葬之处,谓之“艺徒遗地”,又叫“华新遗地”。

关于牛毛山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明永乐年间,移民从云南大槐树里移居此地,先到者占平原好地,后来者占山地,有移民刘忙者,来此山开垦,人呼刘忙山,久之由于谐音成为牛毛山;二是山上树木很少,山坡上长满一种很矮、很细的浅红色小草,状似牛毛,故名“牛毛山”。

2002年对牛毛山进行改造,至年底建成牛毛山公园;至2004年,已成为周边居民健身、娱乐的场所。


九、坊子街山


又称“凤山”,位于坊子街村西南方向,海拔约100米,由一座自然山形成。山上遍植松树、杨树等树木。1976年因国防需要,山体全部修建国防工事,至2004年仍保存完好。


十、楼山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中有记载,由4个山头组成。主峰海拔98.2米,占地面积约44公顷。1984年市政府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市区十处山头的规划意见》,决定在此山两侧辟建占地23.32公顷的综合性公园。同年3月动工,主要建有亭廊4处,车行道、游览路及其相关园林设施,植树28万株。

1986年7月6日,青岛市政府命名为“楼山公园”,并对外开放,为青岛市北部工业区群众提供了游览、休憩场所。


十一、烟墩山


在旧志中,此山只作为一个山头被统称在楼山中。因其位于胶州湾畔,所以明代即建有烽火台,倭寇来犯时,白日举烟,晚间燃火。烽火台俗称“烟墩”,以此得名。烟墩山西临胶州湾,海拔63米,占地面积约10.3公顷。1984年市政府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决定在此山植树建园。植树1.9万株,于山顶建亭廊一体的观景亭,环山修车道与景门,同时设“黄道婆”雕塑、喷泉池、小型儿童活动设施等。

1986年7月6日青岛市政府命名为“烟墩山公园”,同年10月建成开放,书法家修德先生题写山名“烟墩山公园”,并题词:“烟笼绿阴静,墩辉碧树高”。


李沧区的地表水


域内地表水主要是河流,均属季风区雨源型,且多为独流入海的山溪性小河,主要有李村河、张村河、西流庄河、大村河、板桥坊河、楼山河等。


李村河

该河因流经李村而得名。发源于石门山之阳,流经毕家上流、南王家上流、李家上流、于家下河等社区,经王家下河汇纳上臧河南流之金水河,流经毛公地、庄子、苏家、郑庄、侯家庄等社区转弯东李社区而下,穿越李村城区,最后注入胶州湾。全长17千米,河流最宽处约100米,流域面积52.3平方千米。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流水不断,冬春季断流。

李村河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河流水系,是李沧区的主要行洪、泄洪河道。


张村河

因其位于中韩街道张村南,故名。该河发源于崂山区北宅街道域内的峪夼村。向西流至沧口飞机场东南角处汇入李村河,再流入胶州湾。全长17千米,河底宽约80米。春冬两季流水不断,夏秋季流量较大,是崂山区、李沧区、市北区的主河道。


西流庄河

位于李沧区西流庄村南,源于卧狼齿山西麓,经上王埠村、下王埠村、东大村、西大村、西流庄村,在胜利桥与李村河汇合流入胶州湾,长约3.5千米。


大村河

位于李沧区虎山路街道域内,发源于卧狼齿西坡,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为季节性泄洪河流。流程9千米,向西流至胜利桥与李村河汇合注入胶州湾。


板桥坊河

因位于板桥坊村南,故名。该河发源于东小庄水库,向西至胶州湾入海,全长3.8千米,河底宽约18米。春冬两季流水较少,夏秋季汛期水流较大,是防洪泄洪的重要通道。


楼山河

发源于坊子街水库,向西至胶州湾入海。全长约3.5千米,河底宽约12米。旱季无源水,有少量排水流淌,夏秋汛期是防洪泄洪的主要通道。

李沧区的海域


咱李沧区是有海岸线的!!!


海岸线

李沧域内海岸位于西侧,为胶州湾的东岸中部地带,南端起始于李村河口中线点,向北至城阳区流亭街道双埠社区前。1991年前域内海岸线长约13千米,由于围堰填海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建设,使岸线向海内推进形成明显的人工岸线,岸线缩减为约11千米。海岸人工地貌与海上工程主要有围堰、挡潮墙、防浪堤、胶州湾高速路堤等,形成堤岸埂坝纵横交错的景观。

(沧口海运老照片)


浅海滩涂

李沧区内浅海滩涂,属于胶州湾的东岸带,分布于楼山河口外至李村河口外之间,多为淤泥质粉砂、砂粉砂质淤泥,部分为青岛碱业有限公司排出的废渣与填海城市垃圾组成。浅海滩涂总面积约18平方千米,已开发利用面积5平方千米左右。海域内物质来源成分复杂,水质和沉积物内因金属元素与有机质含量相对偏高,北部近岸区域被划定为规划污染防治区,西部至与南部近岸区存在少部分养殖区。


李沧区的自然灾害


台风

1994~2004年,李沧区出现台风4次,年平均0.36次。台风影响季节主要是夏季(7~9月),尤其以8月上旬最多,占总数的75%,台风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4小时。台风会造成暴雨和8级以上大风,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一定威胁。


李沧区靠近沿海,一年中海雾较多,春夏两季(4~7月)为多雾季节,9~11月份为少雾季节。雾大多生成于夜间20时至次日8时,主要是来自海上的平流雾,辐射雾较少,雾的消散时间大多在日出后6~10时。海雾对交通运输以及海上作业造成一定影响。


雷暴

1994~2004年,李沧区雷暴年平均次数为28.1天,为少雷区。主要出现在夏季,雷暴初日最早出现在2月13日,终日最晚出现在11月10日。


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李沧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偏北大风,有时伴有冰雪天气,常常导致道路冰冻,威胁城市道路交通及海上生产安全,对人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干旱

干旱是影响李沧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四季中除夏季雨量适中以外,其他季节降雨偏少,冬季仅占5.3%,春季占16.1%,对人们生活用水和城市经济建设用水带来不利影响,属水资源匮乏区域。1999年春全区遭受较大旱灾,果树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暴雨

李沧区暴雨多发生在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6.9%左右。1994~2004年共发生暴雨18次,平均每年1.6次。暴雨能起到解除旱情和补充水源的作用,但大范围暴雨导致河水上涨、凹地积涝、厂房进水企业停工停产、交通受阻,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2001年8月,受特大暴雨影响,全区有25个村庄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失。2003年8月26~27日,遭遇暴雨袭击,全区被洪水淹没耕地2.68公顷,20处房屋被毁。


欢迎指点更正,欢迎补充

近期热点导读:

福利 | 45元洗10次车!只有100张卡!


两会代表建议:取消私家车年检!


青岛大批国企招聘!双星、公交集团等

↓ ↓ ↓ 点击这里看更多青岛新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