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大师”张玮:历史有温度

“馒头大师”张玮:历史有温度

北京青年周刊 日韩男星 2021-06-01 20:02:07 605


在一间精致的书店,百万畅销书作者“馒头大师”张玮举办了一场有趣有料的《历史的温度5》读者分享会。这次见面会在网上征集读者到场,与张玮一同度过一个难忘的下午。在分享会现场,张玮的讲述也围绕在《历史的温度5》中涉及到的三个关键——博弈、较量与人性。
 
资深传统媒体出身,又有着丰富的新媒体经验,“馒头大师”张玮在采访中侃侃而谈。密集的观点呈现加之流畅的表述,在他的分享中,不仅仅能听到有温度的历史故事,他自己的故事也格外有趣而温暖。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就职于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采访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并先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微信公众号“馒头说”创办人,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先后获得亚马逊中国 “2017年度新锐作家”、第六届“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等奖项,作品也获得2019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十大图书”等奖项。
 

读懂过去
坦面未来
 
在公众号成立一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17年7月15日,第一本《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正式出版。这系列的书籍经历了不断更新,第五本书《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也与读者见面。
《历史的温度》系列
从个人,到集团,到国家,从筹码博弈,到生死搏杀,面对抉择,如何决断?是否真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畅销百万册的大众历史科普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第5本,脱离常规历史的宏大叙事,走向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讲述我们所不了解的人物和事件。作者张玮(网名馒头大师)用喜闻乐见的写法进行写作,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

“起初,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大部分读者是听过我的公众号来购买书籍的,看完书籍后,大家给我的反馈还不错,甚至还有一些看了书的读者,进一步关注了我的公众号。这样的正向回馈不断给了我信心,成为我想要一直做这个系列图书的主要原因。”
 
对张玮来说,第五部之所以聚焦于“博弈”这个主题,来源于整个2020年最牵动人心的两件事——疫情与中美博弈。其中,疫情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所以,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博弈’这个大主题。”
 
在确定好“博弈”主题后,如何进一步确定图说框架呢?在张伟看来,框架也是自然而成的。“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这一章节包括邓稼先、奥黛丽·赫本、陈嘉庚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在工作、家庭等各种场景都会出现。我们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并学到一些技巧。其次,便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兵乓外交、长崎事件等等。然后,则上升到激烈的博弈,就是战争。其中包括日俄战争、美墨战争等等。第四个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例如鼠疫、流感、天花等。”
 
其中,最后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博弈最为令当下的人们感到共鸣。
 
“我记得,疫情刚刚开始蔓延的时候,我写了‘1910年,那场在东北爆发的鼠疫’这篇文章,查阅很多资料后,我才发现,原来早在晚清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戴口罩”的重要性。后来,疫情慢慢严重,我又写了‘死神狂欢:1918年大流感’。当时的大流感第二波疫情比第一波更为严峻。很多历史事件与当下我们的处境对比,能产生更多的思考。”
 
面对每一个人物与事件,张玮都用客观而又温度的文字,切入一个个故事中,与读者一起重新回顾过去,反思当下。可以说,文字是他的表达渠道,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不同的形式都没有禁锢住他的思维。他说,“常年的媒体从业经验对我的写作受益匪浅。除了提高我的基本写作能力之外,还增强了长期输出的持久耐力,以及一种慢慢积累出来的眼界。我一直觉得,不论是哪个领域,每个故事背后都是关于人的故事,人性的故事是不能被高科技替代的。”
 
在这本新书的序言部分,张玮解答了我们面对这本书都会问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一些历史?”他写下:“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读史明智,而有温度的历史总能驱散一些困惑和焦虑,让心灵处在明朗的天地。



Q-北京青年周刊
A-“馒头大师”张玮
 
Q:此刻,您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关于“博弈”的历史故事是什么呢?
A: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兵乓外交,这个故事特别切合“博弈”的主题。其实,博弈存在的基础是双方实力的接近,兵乓外交也是符合这样的逻辑关系。上个世纪70年代,兵乓外交实际上是中国、美国还有苏联,三个国家之间的博弈,不论是台前还是幕后,领导人都在运筹帷幄。从两方到三方,这场博弈显然更加精彩。
 
Q:本书的最后有一部分“读者评论”,这部分的评论大多是在哪些平台收集的?为什么想要加入这部分在书中?
A:“读者评论”部分全部是微信公众号收集来的。因为微信公号的回馈有很多,我也会主动看读者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然后记录下来,争取能够分享大家喜欢的内容。当然,留言也会有批评的意见,我也会仔细去看,改善不足之处。我觉得,这就是新媒体能够带来的好处,这样交互式的信息流通能够促进好的内容越来越完善。
 
Q:您觉得,公众号与书籍的受众有何异同?
A:我觉得,一开始来买书的肯定是公众号的粉丝,他们也是有各种理由,有人说书可以收藏,而且看手机屏幕与看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粉丝会买来赠送朋友或同事。还有不知道我的公众号,在飞机上或是书店看到书,这本书有个好处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切入,丰俭随意,很适合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后来从书的读者成为了公众号的粉丝。这些群体其实有重合部分,也有不重合的。
 
Q:疫情对您的工作以及生活分别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平常,我和太太都是线上工作,团队也是线上沟通。其实,疫情对我们的工作模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小区封闭,三个月没办法出小区,只能在一个空间生活。这样的状态消解了我和太太的社恐。在疫情之前,我们都是喜欢宅家。但现在,基本每一周,我们就要出去吃饭一次,或者跟几个朋友聚一次,说来也是很奇怪的。但还是挺开心,也很珍惜能够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Q:下一部书籍是否已经提上日程?目前有何计划?
A:下一部“历史的温度”系列是没有问题的,此外,其实,我自己很想要写一本小说,虽然我脑海中一直在构件框架,填充内容,但真正写出来还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目前,除了历史的温度系列之外,还有一本给孩子写的成语故事正在筹划。基本上,我是根据我女儿的成长轨迹来写书,成语是我一直想写的类型,每一个成语都是根据一代一代的朝代演变而成,跟着成语的演变,孩子就读了一遍中国的历史。所以,这是我目前正在准备写的书。
 
张玮另一国学启蒙著作《写给孩子的论语课》
文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摄影  李英武
图片编辑  刘艺琳



识别二维码下载“北京头条”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马岩松:以历史情感 表达未来建筑

方力钧:在顺从时代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曹斐:这是一座时代舞台, 同样也是一间世界剧场

廖雯:没有亲耕亲种和不间断的关爱,田园亦会荒芜

吕顺:感知万物 对话自己

杨军:刀尖上的舞者

李象群:追求艺术 奔向希望

陈航 :致力古建修复 还原城市记忆

点击以下封面图,一键下单新刊
「 2021年6月3日 遇龙」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