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卢汉故居的刀光剑影

黄玲:卢汉故居的刀光剑影

昭通创作 内地女星 2017-06-12 11:05:05 375

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曾任云南省主席等职。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其故居位于翠湖南路4号。


一、卢汉故居:翠湖一景

卢汉故居在昆明翠湖公园的东侧。

翠湖是位于昆明市区的公园,小巧而精致。它和昆明紧密相依,连为一体。历史上它其实有一个很通俗的名字:菜海子。因为傍水,周围大约是一大片菜地。后来才慢慢叫成翠湖。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篇名为《翠湖心影》的散文中称之为“昆明的眼睛”。还说:“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足以见西南联大时期翠湖是学生喜爱的去处。

现在的翠湖除了美丽的风景,引人注目的还有环绕它四周的建筑,增添了人文的气息。西面是著名的历史景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科技馆。南面是云南省政协原办公大楼,北面是云南省文联,东面是历史悠久的翠湖宾馆。

离翠湖宾馆不到一百米处,翠湖南路4号内有一处式样别致的法式建筑,隔着围墙和翠湖默默相依。这里就是云南近代史上曾担任云南省主席的彝族将军卢汉的故居,人称“卢汉新公馆”,据说主要为了和他原来在青莲街的旧公馆相区别而叫的。

作为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在昆明的居所肯定很多,但如今保留下来的只有这一处。因为其与翠湖相近,因为其建筑样式的独特,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八角形法式建筑,黄色墙面、红色瓦顶,在绿树掩映下静默地矗立着。一堵围墙把它和现实的喧哗隔出一道距离,制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的独特关系。

但很多过路的游人只是欣赏它的外表,对它的历史知之者不多。好在墙上有五华区人民政府挂的“卢汉公馆”的牌子, 表明这里现在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字中对公馆的建筑特色和历史特色也有简要介绍:

 

……解放前是云南省主席卢汉的公馆。1949年12月9日昆明起义时,卢汉在这里将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为云南和平扫清了障碍。当日午夜卢汉宣布起义。

卢汉公馆是近代名人私宅,且见证了昆明和平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3年12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首之间距离以上文字中提到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64年时间,事件的当事者大都已经作古。翠湖还是当年那个翠湖,时间却已经在飞快的转动中带走无数个日子。翠湖四周日益崛起的楼群似乎在告诉我们,飞速前进的21世纪的商业化时代已经把20世纪的历史烟云抛弃在时间之幕的后面。

翠湖公园东门出口处,几个小贩提着花花绿绿的气球追赶着旅游者叫卖,烧烤摊上冒出缕缕呛人的白烟。几个外地旅游者凑在卢汉公馆门缝里张望了一会,有些扫兴地说:

“没有什么嘛,就是一栋空房子!”

“当官的住过的,衰落了。”

“走走,还是逛翠湖去,看唱歌跳舞的热闹些。”

白云苍狗,世事如烟,站在这里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历史随风而去”的几分苍凉。一切早已经变成传说,在文字里演绎兴衰。但这也许是所有的历史最终的结局。

其实1949年12月9日那天,这所宅院里发生的事,足够拍一部好莱坞大片。刀光剑影中充满紧张和刺激,一个人的决策、一群人的行动,决定着一段历史的改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没有那天这幢房子里发生的故事,就没有云南和平起义的结果,云南的解放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以,今天享受着和平生活的我们,对那些为云南历史作出贡献的人们,还是应该心存一份感激。

二、卢汉故居:历史的刀光剑影

我只能从老照片中去感受卢汉这位彝族将军的风采。

虽然他留下来的照片很少,但从有数的几张照片中还是可以看到,卢汉五官英俊挺拔长得很儒雅,身材比他的表哥、云南王龙云高大,做人却比龙云收敛些。除了五官和肤色上能看出鲜明的彝族人的特点,他身上更多的还是军人和政治家的干练与洒脱。

在云南近代史上,这对来自昭通炎山的彝族表兄弟,都是叱诧风云的人物。他们青年时代一起习武、闯荡世界,后来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一起经受了政治风云的考验,又先后担任了云南省主席的职务,为云南近代史留下了很多值得书写的素材。

1949年的卢汉,已经54岁,身上洋溢着一个军人、政治家成熟的风采。

抗日战争期间他曾经担任滇军60军军长之职,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又奉命率部到越南受降,大长中国军人的威风。1949年的卢汉,似乎功成名就大权在握,但其实他的人生也面临着一次重要的转机。

据卢汉女儿回忆,她家在昆明有很多房产,但翠湖边的新公馆因为邻近翠湖风光秀美丽,是卢汉比较喜欢的地方。有重要的客人来昆,卢汉有时也会安排在这里接待。

1949年12月,在云南近代史上是个不平静的月份。对卢家公馆也如此。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已经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整个西南地区其实还处于等待解放的状态,国民党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国共两党最后的政治、军事较量还在进行。9月6日作为云南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的卢汉还曾被蒋介石召到重庆,当面布置反共事宜。但蒋介石不完全知道的是,在中共地下党的争取下,经过一番审时夺势对中国的形势有清醒认识的的卢汉,在心理上早已经向中共倾斜,暗中支持昆明的进步活动。

形势非常危急,国共两支军队都在向昆明方向调动。

对共产党来说,已经取得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解放,解放西南地区只是全国这盘棋上的最后一局。而对国民党军队而言,则是一场最后的垂死挣扎。

昆明即将成为双方争战的最后战场。

而卢汉的态度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以他的实力而言无论他倒向哪一方,都会给对方带来新的转机。早就倾向进步的卢汉将军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中共一方,在暗中酝酿、准备着一场关乎云南前途的重要“起义”。

时间进入12月,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12月4日,蒋介石派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坐镇昆明,要把云南建成最后的反共基地。仅仅几天后的8日,不放心的蒋介石又召集驻滇各军军长余程万、李弥、龙泽汇等与张群去重庆,面授反共机宜。

而卢汉面对险恶的形势,已经决定选择9号这天作为起义的日子。

12月9日这天下午起,卢家新公馆门前便布满岗哨,气氛严肃,似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原来卢汉已经将返回昆明的张群软禁起来,又以张群的名义发出一份会议通知:当晚9点,在卢汉公馆召开紧急会议。实则是要实施起义的重要举措。

傍晚时分,与会人员一一前来,每一个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军长、司令、副司令、参谋长,职务最小也是师长一级。所以卢家公馆门前每来一张车,走下一个人物,便会响起一片立正、敬礼的声音。连近旁的翠湖边都散布着一排排持枪的士兵,枪刺在夜色中闪着青白的寒光。

无言的翠湖在风中荡起一片涟漪,见证了云南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那些前来开会,准备商讨反共救国大计的军官们没有想到,开会的时间到了,进来的却是卢汉的警卫菅长,身后跟着十多名持枪的警卫。

这个场合不需要多余的话,警卫菅长上前直接宣布:各位,对不起了。按卢主席的指示,你们被软禁了。可以坐着喝茶,但不可以起来走动。上厕所要士兵持枪陪同。

一张张脸上顿时现出无比惊愕的表情……

然后卢汉安排了一个排的士兵,把这些大人物押送到离公馆不远处的五华山光复楼内看管起来。晚上十点钟,卢汉在光复楼的另一个房间向北京发出一份重要电文,接收者是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

电文的内容很长,但是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重点:宣布云南和平解放了!

第二天黎明,五华山上瞭望台上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昆明和曦的清风中猎猎飘舞:云南和平解放了。

倚着翠湖边的石栏遥望围墙后的卢汉故居,一如一个饱经沧桑而又沉默无语的老人。64年前那个夜晚,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显得那么虚幻而不真实。只有闭上眼睛放飞思绪,才能在想象中“复原”那个惊险而传奇的夜晚。

卢汉的胆识确实让人敬佩,他竟然把自己的家用作为软禁要员的地方。也许是迫不得已,也许是精心策划。因为家的环境可以让那些重要的客人放松警惕,最后陷入瓮中捉鳖的结局。也正是这样一个独特的选择,让这幢建筑和一段历史一起载入史册。

 

三、卢汉故居回首

在昆明的很多名人故居中,卢汉翠湖畔的这个公馆的建筑风格都是很独特的。

它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 那时候滇越铁路已经开通,昆明和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的交流开始增多。房屋的建筑也深受异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和老昆明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新式建筑。卢汉公馆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它是砖石结构的法式建筑,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80平方米。除了外形上的异国风格外,内部装饰也和卢汉省主席的身份相符,全部采用高档材料进行装修。比如门窗构件多用浮雕装饰,内部全部用进口柚木,房间里还装有富有西方特色的壁炉。经过长长的时间侵蚀之后,它还能保持着基本的原貌,和这些精心选择的高档建筑材料的使用不无关系。

房子是供人使用的,通常会和主人的身份地位成正比。它当年的陈设如何已经不可亲见,好在曾经在里面生活过的人还留下一些回忆。卢汉唯一的女儿卢国梅女士的记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更真实的内容。因为她毕竟是在那幢房子里真实生活过而健在的人。尤其是童年记忆,有时候会记住一些生动的细节。

当时的卢国梅只是一个正上小学的9岁女孩子,对政局的动荡、世界的变化毫无感觉。后来长大后才从父母口里知道,其实1949年的卢汉已经处于国民党特务的监督之处,她家的房子周围经常有特务、暗哨出没。所以在起义之前,父亲安排母亲带着她转移到了香港。她对公馆里面的记忆是一个孩子的记忆,印象深刻的是房间里摆设的一些珍贵的艺术品。比如架子上有一个精美的象牙球雕,里面有很多层不同的图案。还有一个汉白玉刻的仕女出浴雕塑,在一个孩子眼中,“仕女身上的绸子和纱就像真的一样,非常有质感。”架子上还有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送给卢汉的一个铁铸的鹰,也让卢国梅印象深刻,那只鹰铸得非常逼真,保持一种正在飞翔的姿势。[1]

这幢楼因为主人身份的尊贵,里面的物品也都是华贵之物。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已经不知所踪,只有有限的一些保留在卢国梅的记忆里。

现在的卢汉公馆,已经在翠湖旁矗立了将近80年多年的时间,经过风霜雨雪的侵袭后,站出了历史的沧桑感。作为云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它得到了很好的修复整理,以新的面貌进入路人眼中,已经成为翠湖周围边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


注释:

[1] 参见《女儿眼中最后的“云南王”卢汉》,刊于《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16期卢国梅口述 李菁文。


作者简介:黄玲    彝族,昭通人,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出版有研究专著《李乔评传》《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海男评传》,长篇小说《孽红》、长篇散文《乡之道》《故居遗韵》,小说集《四季流云》等多部。作品曾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三届全国女性文学奖”、“云南民族文学精品奖”等奖项。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是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下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昭通党委、政府联系昭通和外界作家、艺术家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和展示昭通文学艺术的平台和窗口。创作中心位于昭阳区城南凤凰山麓,占地11亩,院内花木扶梳,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建有昭通文学陈列室、昭通书画展室、《水墨暖乌蒙》中国著名作家和诗人书画展室、创作室36套及其他配套措施,主要职能是培训的基地、创作的中心、交流的窗口、展示的平台。开办官方《昭通创作》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刊登昭通和昭通籍文艺家优秀文艺作品,或其他文艺家关于昭通题材的优秀作品。微信号:ztcz6699   QQ群:36795302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办: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    昭通文学研究院     昭通书画研究院

        顾问:曾令云    陈孝宁

        主编:吕       副主编:胡永坚   

        编辑: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