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云南王”与灵源别墅

黄玲:“云南王”与灵源别墅

昭通创作 内地女星 2017-06-19 14:54:41 343

龙云(18841962)字志舟,昭通炎山人,彝族。曾经主政云南17年,有“云南王”之称。现有“灵源别墅”留于昆明西郊。


灵源别墅内景

灵源别墅屋脊上龙的雕塑,和蓝天交相辉映。


一、灵源别墅觅踪

昆明市区往西十多公里,有一个海源寺。

这个寺名一听就很非常大气,海源者,海之源头。但是云南人嘴里的海其实是湖,我们习惯把所有的高原湖泊称之为“海子”。也许这间接地传达了高原人对真正的大海的向往。据说海源寺即是滇池的源头,其出水口在寺右侧的玉案山脚,清澈的水流从这里婉延而出,流经海源河、梁家河后汇入滇池。

时间退回去几十年,也许还能一路寻踪,亲眼目睹水流归“大海”的壮观景象。但是今天这只能是一种想象。很久以来我所知道的梁家河,其实只是个地名,看到的只有密集的小区和人群,河流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于脚下。

海源寺历史悠久,建于元代,已经有700多年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云南王龙云在寺的左侧建了一座避暑山庄——灵源别墅。

作为统治云南长达17年的一代云南王,龙云在昆明的宅邸肯定不止一两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市建设的兴起,他的那些故居已经不可寻踪。而这所灵源别墅或许因为位于离城市较远的乡间之故,倒保存得比较完好。

别墅,古已有之,词典里称别墅为“供游玩休养的住宅以外的房屋”。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山下就有一处辋川别墅,据说原为另一诗人宋之问所有。王维被那里清雅的田园山水所陶醉,在很多诗中曾描述过那里美丽的景色。他的《辋川集》中收入的二十首山水诗,就是在辋川别墅居住时所作,也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

龙云作为一个时期云南重要的政治人物,在繁重的政务之余也会需要一个可供游玩休养、聚会亲朋的地方。只是半个多世纪沧桑巨变物是人非之后,灵源别墅是否安在?是否还能保持旧有的风貌?

带着许多疑问,我一路寻觅来到了海源寺。有人告诉过我,找到了海源寺,就能找到灵源别墅,二者原本就比邻而居。

一番寻觅之后,终于在海源寺村看到了灵源别墅的身影。

这是一个坐东向西的古旧院子,院门紧闭。据说原来它的占地面积是一万多平方米,是个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园林建筑,有别墅门亭、照壁、前园、炮楼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现在所能见到的这个院子,其实只是灵源别墅的主体建筑部分,仅余1800多平方米。

虽然单从外部看不出别墅里的情形,但是站在大门外的一番打量已经让人感慨万千。感慨时间是把看不见的刀,无形无踪,而又锋利得足以把一切有形的东西切割得毫无踪影。因为其年久失修,垮塌严重,昆明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曾于1998年和2002年间投入百万资金,分三次对该建筑进行了抢救性维修。1987年又将这里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现在分为两进院子,却给人不同的观感。

第一进院子的门开着,里面有几间平房,一个水池,池上架着座简陋的小桥,旁边的地里种着蔬菜。只是池水污浊,环境已经失去了想象中的清雅。

第二进院在高高的台阶上,大门紧闭着,让人生出几分好奇:紧闭的大门后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我举手敲门,似在叩响一扇深藏秘密的历史的门扉。

门开了一半,一张充满疑问的脸打量着我。好在当我说明身份和来意后,一个身穿花格衬衫、五十多岁的男人把我让进门去。介绍之后才知道他就是灵源别墅现在的“主人”、文物专家马应龙。他递过来的名片上写着:古董鉴赏、收藏家、画家。这是一个同时也收藏着许多人生故事的男人,正是他和女儿、也是画家的马晓鸿,一起守护着这个有80多年历史的地方,为它创造着新的故事。

马应龙是个热情而健谈的人,正忙着接待两个来访的外地记者,他让我随意参观。整个院子没有旧的感觉,修缮后的门窗保持了中国传统的格局。尤其是正房门前的六棵石雕柱子上的卷云腾龙,更为整个建筑增添了灵气。

北面的正房雕梁画栋,门头上一块“智善慎德”的匾显得气韵十足。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栋有80多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建筑。东侧厢房挂满了历史照片,大多是龙云和那个时代显贵的合影。马应龙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可谓用心良苦,连地上铺的磁砖都少见地印有图章的图案,自然流溢出历史的韵味。照片下面摆了一排磁器,是马应龙收藏的珍贵文物,据说每一件都价值不菲。马家父女的理想是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历史文化博物馆。

正房讲究的是气派,厢房流出的则是历史文化的气韵。南房的东西厢房大厅内,挂满了马氏父女的字画作品。一个天大地大的“龙”字,很难想象竟然出于一个弱女子马晓鸿的手笔。她现在正安静地坐在东厢房里看书。

院子里突然传出一声奇异的叫声:“欢迎发财——”,听起来很像广东人的发音。

转头到处看却没有人影,再找之下发现这声音竟然是从树枝上的一个鸟笼里传出,一只黑色的八哥在学人讲话呢。它的叫声为这个院子带来了勃勃生机,把历史和现实奇妙地交融到一起。

 

二、灵源别墅里来来去去的身影

灵源别墅建成于1932年初。

此后这里成了龙云一家和亲友们避暑、休闲的去处。

这里离昆明城不远,乘车坐轿不过个把小时便可到达。而且地势依山傍水,风景优雅宜人。但是1932年的龙云应该没有太好的心情来这里休养。因为这一年六月,龙云的正室夫人李培莲因病去世,带给他很大的打击。去世时年仅32岁的李夫人,不但知书知礼能写诗作文,还是个有胆有识的巾帼英雄,对龙云早期政治地位的稳固起过重要作用。1927年滇军的争斗中龙云被对手擒获,年轻的李夫人不惜家财到处奔走菅救,让龙云脱险而出,最后才有了他主政云南17年的历史之页。作为妻子,李培莲为龙家生儿育女,主持家务。所以龙云在为她撰写的四言诔文中称其“绂佩相荣,吾左尔右。枹鼓相助,吾前尔后”,痛惜、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据说很长时间龙云一直不愿意来灵源别墅,怕独自享受一份清静。后来又有了新夫人顾映秋,才慢慢走出伤痛。政治家也是人,龙云的内心有着和外表不一样的温情。

在落入衰败的岁月之网中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灵源别墅肯定有过很多风光热闹的时候。云南的很多军政要人都曾光临过此地,以能陪同龙主席休闲为荣幸。甚至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夫妇也曾到过这里,在别墅里住过一个晚上。

那是1942年初,蒋介石出访印度途经昆明,在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盛情安排下来到灵源寺。据说那一晚蒋介石夫妇就下榻于北厢房。第二天在龙云、卢汉等云南政要的陪同下,就近游览了海源寺。灵源别墅因为蒋公夫妇的留宿而身价倍增。

1938年,这里还曾经留下过一批云南文化人的身影。

因为战争的侵扰,日本飞机的轰炸,昆明城里也变得不安全了。龙云下令把云南通志馆疏散到自家别墅里,这里地处郊区相对要安全一些。云南史志界的前辈方树梅等人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好几个月。他们完成了《新撰云南通志》各卷的繁重写作,闲遐时也会吟诗作对,留下了一些风物诗篇。这个清幽雅静的地方对文化人来说,到真是个读书作文的好去处。更难得龙云如此重视文化理解文化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写作环境,也留下了一段文史佳话。

作为别墅主人的龙云,因为功高盖主,因为在抗战后方昆明支持建立“民主堡垒”等原因而被蒋介石怀疑猜忌,1945年秋天被迫离开故乡云南。

1945年离开云南后,他的人生又经历了许多蹉磨,1962年病逝于北京,再没有回过他喜爱的灵源别墅。而随着国家的改朝换代,作为旧时代产物的灵源别墅也受到了极大的冷落。据现在的看守人马应龙介绍,在他接手之前的几十年中,灵源别墅其实来来往往的身影并没有停止过。很多人来到这里,又走了。只是他们不再是来这里休闲避暑,而是把这里开僻成劳动生产的场地。

比如这里曾经是部队的驻地,曾经有人把这里当成堆化肥的仓库,有人在里种过人工菌,更荒唐的是还有人在这里搞过骨灰盒的雕刻加工,还有地产商驻过。

……

当年龙云修建灵源别墅的时候,绝对不会想象到它的经历竟然会如此曲折。

来来去去中,世事如烟,灵源别墅也历尽了人世沧桑。它风光的时间其实很短暂,不过是十多年时间,然后就坠入了长长的岁月之网中沉浮,从那些走马灯一样出现的身影中体验着世事的无穷变幻。

好在现在马应龙父女这样懂得历史文化的价值、热爱文化的人出现了,他们愿意花巨资来维修,还它一个新的面貌。愿意守护着它,带给它一个新的辉煌。

马应龙和灵源别墅的关系,更像是命中注定的缘份。不但他名字里有个龙字,据说他的父辈和龙云家也是有些渊源的。作为文物收藏家、画家的他入住灵源别墅也是一种天缘巧合。他说某一年龙云的儿子曾回到过这里,看到他供奉的龙云照片时,感激地紧紧握住他的手,用频频点头来代替无尽的话语。

他的女儿、海归画家马晓鸿对龙云的历史也颇有研究,还曾专门撰文介绍过龙云。据马晓鸿说,她从资料上看到过,灵源别墅的原来的大门像是一个城门。她说:“朱红色大门镶嵌着金色的大铜钉和龙头铺首。门墙上有城垛,但上面建的不是楼,而是玲珑剔透的琉璃八角亭。门头上‘灵源别墅’大理石匾额系李根源题写。但现已不存。”

他们父女能守住现在仅存的这个大院,恢复它的历史面貌,既是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缘份,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三、灵源别墅飘舞的“龙”影

进入灵源别墅,最引人注目的除了飞扬的重重檐角映着蓝天,让人会生出不知身在何处之感,还有就是正堂燕喜堂前那6根雕工精致的“龙抱柱”。初看时有些眼花缭乱,不知到底是“龙绕云”,还是“云绕龙”。每一根上面都是在云雾中翻腾而又身姿各异的龙的形状,而且这些柱子全都是由整石雕刻而成。每一个初次看见柱子的人,都会上前细细观赏,为雕刻工艺的精湛而赞叹不已。

古语中称赞手艺高强之人,一般用“雕龙画凤”来形容其技艺的精湛。在这六根石柱面前,才真正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生命力竟是如此细腻而长久。一页页的历史已经如水东流去,艺术却可以在静默中永生。

是什么人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精致的艺术品?细看之下发现在其中一个石礅上留有名字,上面写着:“石匠:河西郑家兴做”。这个郑家兴,称得上是云南本土的雕刻大师。当年他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为后人留下这些艺术精品!

我站在柱子面前陷入冥想,眼前仿佛现出一个匠人一锤锤轻敲慢凿的身影。他把生命中的很多时间献给了冰冷的石头,时间回赠他的却是艺术的不朽。

龙云喜龙爱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龙云是个汉名,字志舟,原名登云。他的彝族名字则叫纳吉乌萨(一说纳吉嘎嘎)。他的汉名到底如何取的已经很难考证,但是单从字面上看却是非常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是个暗寓着人生远大理想的吉祥的名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为“四瑞兽”。它由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也是具有九种动物之所长的灵性之物。在狭义的文化观念中,龙还是帝王的象征。天子称龙种,天子的衣服上才可以绣五爪龙图,称为龙袍。龙的形象其实蕴涵着中国人所称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当代一位文化学者曾认为,“龙的真相和实体是云”,“龙是云神的生命格”,龙的形象总是和云相生相伴。

由此看来,龙云和龙真的是有奇缘的。他对龙的喜爱也在灵源别墅中得到了全面体现。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整个灵源别墅中似乎处处飘舞着龙的身影,它把中国关于龙的文化演绎得无比生动而又深刻。

六根柱子上的龙体现的是云海盘龙的神姿,是否正好暗合了龙云的名字?它们的气质、姿态无不有一种踞傲之感和独特的气势。它们也许暗寓了别墅主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932的龙云已经主政云南,开始了云南王的政治生涯,正是他龙腾虎跃大展宏图的时期。也许只有云中飞舞的龙,才能形象地传达出这个坐在“云南王”宝座上的彝族男人内心的理想和激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一条从偏远的大山云雾里腾空而出的龙。

龙云的家乡——昭通炎山,位于金沙江畔,奔流而去的滚滚江水也似一条婉延的长龙,向不可知的远方奔腾而去。也许它曾经给青年时期的龙云带来很多启示和想象,引诱他一步步走向外面那个广阔的世界。金沙江两岸地势险峻,耸立着刀劈斧切般的峭壁,缭绕的云雾中龙的身影似幻似真。彝族人散落江的两岸,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很少有人走出大山。但龙云却义无返顾地向着远方腾跃而去,为自己闯出了辉煌的人生,也为云南带来了一段全新的历史。

当年为灵源别墅设计这些龙时,龙云心里一定想起了金沙江的云雾,想起了自己戎马半生的曲折经历:初出茅庐时在昆明击败法国拳师,在唐继尧麾下脱颖而出,讨袁、护法南征北战,“二•六政变”后步步高升,“六四政变”死里逃生……人生犹如步步踩着荆棘前行,在枪林弹雨中拼杀努力,才终于迎来主政云南的人生颠峰。

龙是一种精神,更是人生理想的象征。

龙的身影盘旋于石柱、耸立于屋脊,它们代替主人把人生的精神传递给后人。

站在灵源别墅的阳光下,龙的影子让人浮想联翩。

能寻寻觅觅找到这里的人,都是对历史有心跟文化有缘的人。每天这里能听到海源寺悠扬的钟声,能看到白云悠悠从屋顶飘过,日子中有一种淡淡的宁静。有人的身影出没,这栋承载了历史记忆的房子多了些生机。

回首处,院子里那只八哥还在叫着:“欢迎发财——”

作者简介:黄玲    彝族,昭通人,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出版有研究专著《李乔评传》《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海男评传》,长篇小说《孽红》、长篇散文《乡之道》《故居遗韵》,小说集《四季流云》等多部。作品曾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三届全国女性文学奖”、“云南民族文学精品奖”等奖项。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是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下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昭通党委、政府联系昭通和外界作家、艺术家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和展示昭通文学艺术的平台和窗口。创作中心位于昭阳区城南凤凰山麓,占地11亩,院内花木扶梳,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建有昭通文学陈列室、昭通书画展室、《水墨暖乌蒙》中国著名作家和诗人书画展室、创作室36套及其他配套措施,主要职能是培训的基地、创作的中心、交流的窗口、展示的平台。开办官方《昭通创作》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刊登昭通和昭通籍文艺家优秀文艺作品,或其他文艺家关于昭通题材的优秀作品。微信号:ztcz6699   QQ群:36795302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办: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    昭通文学研究院     昭通书画研究院

        顾问:曾令云    陈孝宁

        主编:吕       副主编:胡永坚   

        编辑: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